第26章 第26章
不等张丽再劝,他立即招呼众人:“大姨,姐,姐夫,咱们出发吧,赶到时师父应该快下班了。”
“对对,走吧。”宋丽荣最先反应过来。
李军和孙燕拎上备好的礼物,一家人径直走出21门。
前往医院途中,李军骑着孙红心的自行车载宋桂蓉——因为后座装有软垫。
抵达医院时王老尚未下班,不过临近下班时间。孙红心让众人在门口等候,自己停好单车,快步走进医院与师父会合。
在师傅诊室外,孙红心没有贸然进入,而是安静地等在门外。没过多久,大约六七分钟,见到病人拿着药方走出来,他便走了进去。
孙红心喊了一声“师傅”。王老刚看完今天最后一位病人,正在脱下白大褂,听见声音回过头来,脸上露出笑意:“来了啊,家里人都到了吗?”
“都在外面等着呢。”孙红心说着,上前帮师傅把白大褂仔细挂好。
“好,我洗个手咱们就走。”王老正要拿茶缸,孙红心已经抢先一步拿在手里:“师傅,茶缸我来帮您洗。”
王老见徒弟这般机灵懂事,心里很是欣慰。
五分钟后,师徒二人走出医院大门,王老推着自己的自行车。
孙红心向师傅介绍了宋桂蓉和李军,特别说明宋桂蓉虽是姐姐的婆婆,但待他如同亲生。他深知自己在这个世上亲人寥寥,唯有姐姐孙燕,但拜师这等大事,他希望有长辈在场见证。即便加上宋桂蓉和李军,这个家也不过四人。
王老了解徒弟的身世,见他家中人都是淳朴实在的性子,心中更是理解。
王老住在 ** 附近的一个独院四合院,占地约三百多平方米。这里不仅住着王老和老伴,还有两个儿子、儿媳以及孙子孙女,一大家子八口人共同生活。
从医院到王老家不过两三公里路程,一行人骑着车,路上王老与孙红心的家人聊着家常。孙燕心地单纯,连家中每年能从银行获得五百多元利息的事都如实相告。
至此,王老才明白为何这个小徒弟对钱财显得不太在意。这个四口之家,孙燕夫妇月薪合计九十多元,孙红心每月有十五元补助,银行利息四十多元,固定收入已达一百六十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孙红心平日行诊所得——据孙燕说,假期时最多能挣近百元,即便学业繁忙时也有二十元左右,平均下来每月又有三十多元进账。
这样算来,全家每月人均可支配金额近五十元,在这样的年代,确实堪称宽裕之家了。
确实,若不是家境优渥,他的小徒弟又怎能买得起那一整柜的医书?这个年代,书籍并不便宜,尤其是专业类的,一本十几万字的中医书可能就要两块钱。而小徒弟还收藏了不少英文原版的西医著作,那就更为昂贵了。那一柜子的书,或许就抵得上普通家庭一两年的收入。
在完全摸清小徒弟的家境后,王老安心了。从这孩子待人接物的点滴细节就能看出,他的人品是可靠的。再加上家庭和睦、经济宽裕,孩子本身又勤奋好学,这样难得的好徒弟,再想遇见第二个,只怕不容易。
他们一边骑车一边聊天,气氛越来越融洽。尤其是宋丽荣——若不是为了孙红心,她平常是不会出门的。这个年代的女性大致分两种:一种沿袭旧时观念,认为女人只需顾家;另一种则接受了新思想,坚信女人能顶半边天。前者往往深居简出,除了买菜几乎足不出户,宋桂蓉便是其中之一。除了熟识的亲友和邻居,她害怕与外人接触,更别提像王老这样的大学校长——在她眼中,那是顶了不起的大人物。
不过这一路上,王老态度温和,让她渐渐放下了紧张。尤其是王老不时流露出对小儿子的赞许,更让她心生自豪,话也慢慢多了起来。
“大妹子,你这儿子教得真好啊。”得知李军也曾是退役军官,王老由衷感叹。好男儿本该保家卫国,待天下安定,也该在父母跟前尽孝——但能两全的人太少,自古忠孝难兼顾。而李军却做到了。
宋桂蓉坐在儿子车后座上,只是笑。她当然为儿子骄傲,但自从有了小儿子,大儿子在她眼中就“失宠”了。“王老,我是个粗人,哪懂什么教育呀。从小就告诉他,做人要堂堂正正。不过说真的,红心和燕子这两个孩子,真是他奶奶教得好。我没见过比红心更懂事的,不吵不闹,有空就捧着书看。您不知道,我第一次去927他家,瞧见他写的那些……那些……”她一时语塞。
“病历。”王老笑着提醒。
“对,病历!那么多字,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谁写那么多。村里从前私塾的先生也写不了这么多吧?而且还没人教他,看病的方法都是自己从书里学的。那时候我就知道,这孩子将来一定出息。您看军子,小时候读书像要他的命,他爹和老师怎么打都没用。哪像红心,根本不用人催,自己就爱学。”
王老昨天也翻阅了孙红心的部分病历,同样感慨不已:“是啊,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竟能自学打下这么扎实的中医基础?”
中医与西医不同,西医尚能通过书本自学些基础知识,但我们中医靠的却是代代相传,往往是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或是父亲传儿子,手把手地教出来。
所以昨天得知红心这孩子的事后,我真是坐不住了。大妹子,说实在的,想拜我为师的人不少,但能入我眼的实在不多,更别提让我亲自上门收徒了。
红心却不一样。我敢说,只要是懂行的老师傅,见了红心没有不动心的。幸好我动作快,不然这么好的徒弟,怕是早被别人抢走啦。”
师傅夸自己,孙红心自然得听着。他本就不是脸皮薄的人——做医生的,一天见多少人?脸皮哪薄得起来?于是张口就来了一句没羞没臊的话:“师傅您放心,只要您对我好点儿,我绝不另找别人做师傅。”
这话要是别人说,哪怕是亲孙子,王老也准抄起鸡毛掸子。可从这个才认识一天的小徒弟嘴里说出来,他反倒不气,甚至觉得特别亲切——想来想去,只能说是投缘。
孙红心说完,王老不但没恼,反而觉得这种相处方式格外舒坦,一时竟觉得自己有点“贱皮子”似的。他转头问孙燕:“燕子,红心从小就这样?”
孙燕也看出来了,弟弟这师傅,八成又是个把他当宝贝的长辈,也放松了不少:“可不是嘛,这小子皮得很,根本不像外人说的那么老实。不过他再怎么皮,也只跟亲近的人这样。”
“这样挺好,太闷了也不行。”反正到目前为止,在王老眼里,孙红心浑身上下都是优点。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就像两个同样调皮的孩子,学习好的那个,老师觉得是活泼可爱;学习差的,就成了不学无术。
一路聊一路骑,不知不觉就到了王老家。
看得出王老的家人对他收徒这件事也很重视,他们到家时,全家人都已经在屋里等着了。
之前在路上还有说有笑的宋桂蓉和孙燕,一迈进王老家门,面对满屋子的人,顿时又紧张起来,连话都说不利索了,只能在王老介绍时机械地问好,声音还结结巴巴。
这场面,也就孙红心自己能稳得住。
孙红心的师母名叫李钰锦,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过去定是大家闺秀出身,寻常人家取不出这样的名。王老刚介绍完,孙红心就一躬到底:“师母好。”
人都是视觉动物。昨天听说老伴收了个比孙子还小的徒弟,李钰锦还觉得他是不是疯了,这么大年纪不退休也就罢了,还收什么徒弟。
可这会儿见到孙红心,她却忽然觉得这徒弟收得真好——这孩子长得就是一副讨人喜欢的模样,斯斯文文,秀秀气气的。
之前说过,孙红心的长相算不上多帅气,却带点女孩似的清秀,再加上常年读书,身上自有一股书卷气。
被他叫了一声“师母”,李钰锦赶忙伸手扶他起来:“好好,是红心吧?这孩子,长得真好看。”
被师母如此一夸,孙红心反倒显出几分腼腆。其实这其中多半是装出来的。两辈子为人,他太清楚在长辈面前该摆出什么姿态。眼下还不是显露本性的时候,得再多来往几回,总得让师母适应适应。
除师母外,王老还介绍了其他人: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
王老大儿子叫王学徐。王老介绍时,孙红心恭敬地喊了一声“师兄好”,却被王老当场纠正:“不用叫师兄,叫大哥就行。他没学中医,学的是西医。”
听得出,王老对儿子放弃中医改学西医相当不满,而且这不满是双份的——二儿子王学进竟也学的西医。
孙红心自然不会惹师傅不快,依着吩咐改口:“大哥好,二哥好。”
王学徐和王学进对父亲收徒毫无意见,甚至巴不得父亲注意力转移,因此对孙红心格外热情。再说孙红心年纪实在小,比他们的儿女还小两三岁,换个场合该喊他们伯伯,如今倒成了平辈,也颇有意思。
接着是王老的两个儿媳和孙辈。
王学徐的妻子叫向云香,孙红心喊大嫂。
王学进的妻子叫杨露,孙红心喊二嫂。
王老的孙子是老大王学徐家的,叫王远航,今年18岁,和孙红心一样明年高考;老二是女儿,叫王芊芊,今年17岁,后年高考。
这下轮到两个小的喊人了。尽管孙红心年纪比他们小,王远航和王芊芊仍得喊他小叔。
孙红心本来想装个长辈样,说声“乖”,到底忍住了。初次登门,太欠揍不合适,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
介绍完毕,正式拜师。
王老与师母端坐客厅正中,其余人分坐两侧。孙红心跪在二老面前,一一磕头敬茶。茶是王芊芊端来的。
仪式简单,孙红心刚磕完头,还没等师傅开口训话,就被师母一把扶起。王老本来清了清嗓子想讲两句,师母却没给他机会:“好好,好孩子,快起来坐着。饿了吧?我去端菜,咱们吃饭。”
被师母扶起后,孙红心仍是一脸腼腆。
王老却看穿了——这徒弟绝对是装的。头回见面就敢讨见面礼的主,跟害羞有半毛钱关系?
虽气,王老也没当场戳穿。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251/421027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