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136章
另一边,孙燕和弟弟孙红心低声交谈。她望了望丈夫那边,小声问道:“以前刘海中也没少得罪你,你没想过把他也弄下去?”其实她是担心弟弟杀气太重,故意这么问。有些人确实该受教训,但有些人还不到那份上。
要说完全没想,那也不可能。许大茂、刘家——如果这两家都没了,后院就只剩下他们一家,等于独享一座一进小院,多好。但孙红心并不是嗜杀之人,为了一点旧怨就把人整死,也说不过去。先这样吧,以后真有事再说,反正想处理这两家并不难。
“姐,想啥呢,那些破事我早忘了。”孙红心模棱两可地答道。
孙燕听懂了——看以后再说。
孙红心不愿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说道:“对了姐,明天我带拾草和两个小的去师傅家。你让我姐夫和航子从阁楼搬坛酒下来,我弄了两根近百年的老山参,一根家里留着,一根给师傅泡酒,给大姨他们补补身子。”
“百年?真的假的?”孙燕知道弟弟不会乱说,但仍觉得惊讶。
“真的。侯叔认识的赶山人挖的,我拿一根大黄鱼换的。”这几年孙红心与侯叔一直有来往,侯叔缺粮缺油时会来找他,山上打到虎、熊等稀罕物也会送来。孙红心请陈雪茹将虎皮制成褥子给宋桂蓉过冬,熊皮则做了大衣。
最后,虎骨也被他拿来泡了酒,还分了一些给侯叔。
“红心哥,嫂子,你们在聊什么呢?”姐弟俩还在说话,拾草搬了把椅子坐到孙红心旁边,紧挨着他。
“你干什么?”孙红心奇怪地看了拾草一眼。
“什么干什么?”拾草没明白。
“你挨我这么近干嘛?这么热的天,想热死我啊?”他理直气壮地说。
拾草气得不行。
孙燕笑得前仰后合,她总算明白弟弟为什么总说些奇怪的话——这孩子真是缺根筋。谁都能看出拾草对他的心意,就他自己看不出来。
“就挨着他,热不死的。”孙燕想帮帮小姑子,这么漂亮的姑娘要是嫁到别人家也太可惜了,不如便宜自己弟弟。
“哼。”有嫂子撑腰,拾草也不怕了,不但挨着,还伸手挽住孙红心,像是故意气他。
其实做这个动作,她已经鼓足了勇气。
挽就挽吧,孙红心也习惯了。这几年常带拾草出去玩,出门时她常这样挽着,大概是怕走丢。
见孙红心没反对,拾草悄悄松了口气。“红心哥,你还没说刚才和嫂子聊什么呢!”
“说明天去我师傅家,他让我把两个孩子都带上。你跟我一起去吧,我一个人带不了两个。”
“好呀。”
又聊了一会儿,到了给孩子洗澡睡觉的时间,大家就搬着椅子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去王老家,没骑自行车。家里的车都没装儿童座椅,孙红心不敢让孩子自己坐,怕摔着。
他领着两个孩子步行去,反正时间还早,路上可以带他们玩玩。走不动了就抱着。
八点出门,十点才到王老家。
师母早就等急了。小徒弟一到,她立刻抱起小昕昕亲了亲,但对孙红心却一脸嫌弃:“臭小子,怎么这么晚才到?”
“带他们一路玩过来的,不敢骑车。”
这个理由师母勉强接受,但没再理他,领着孩子进屋喂好吃的去了。
孙红心耸耸肩,瞪了一眼偷笑的拾草,也跟着进了屋。
今天家里人很齐,全都在。
可这么多人,没一个搭理孙红心和拾草,全围着两个孩子转。小家伙也不认生,玩得很开心。
“师傅。”拾草也凑过去逗孩子,孙红心只好坐到师傅旁边。王老毕竟是家长,还能端得住,只是笑呵呵地看着孩子,没凑上前。
“哎,你别挡着我。”王老扒拉了一下小徒弟,“都看不见孩子了。这两小家伙养得真好啊,胖嘟嘟的。”
“师傅,您先别忙别的,我特意给您带了个小玩意儿。”我故意挡住他的视线,一脸得意。
王老顿时警觉起来:“你又弄了什么来?”这孩子总爱搜罗些稀奇古怪的物件,上次的蜂蛹还让人心有余悸。
我从包里取出用报纸包裹的人参,小心展开:“您给瞧瞧,这参有多少年头了?”
见到人参那刻,王老立即起身接过细看:“太行参!看这芦头,少说七十年。药性虽不如长白参烈,温补却是上品,难得的好药材啊。”
“送给您和师母泡酒最好。”好东西总要送给懂行的人,若是外行,怕是要当成野草扔了。
师徒俩的动静引得众人注目。王家两兄弟虽是西医,也明白七十年份人参的珍贵。
“这么贵重的参从哪儿得来的?”王学进不敢触碰,只在父亲身旁探头端详。
“用大黄鱼换的。”
“值当!不过这参还是给你大姨用吧。”王老虽感欣慰,却不愿占这个便宜。
“您就收下吧,家里还留着一支呢。那赶山人一次挖到两支,都让我换来了。”其实何止两支,但即便只有一支,也该先孝敬长辈。
王老深知徒弟脾性,既说有两支,定然不止此数,便笑着收下:“好,正好给你师母调养身子。泡酒的方子需要我开吗?”
“不必麻烦,明日我去单位取些枸杞、大黄,再买点冰糖就够。”温补不需复杂方子,王老颔首认可。
一旁的小昕昕耳尖,听到“冰糖”二字,立刻扭头朝舅舅喊:“糖糖,糖糖!”小手还攥着半根果丹皮。
王芊芊从兜里掏出两颗大白兔奶糖,给两个孩子各分一颗。不是家里缺糖,是怕吃多了坏牙。
含着糖块的小昕昕开心得晃着小脑袋,王芊芊爱不释手地将她搂在怀里。
对了,这里要提一提王远航和王芊芊。这兄妹俩也是够叛逆的,放着好好的医学不学,一个去北影学导演,一个去五道口技术学院学机械,差点把家里的长辈愁坏了。
当时还是孙红心出面,担保这两兄妹一定会有光明的前程,家里这才松口同意。
而且,两所学校好歹都在四九城里,离家近。要是兄妹俩选了乱七八糟的专业还要去外地,那就算孙红心说话也没用。
“你这也大学最后一年了,准备考到几级?”王老其实最想问的是小徒弟什么时候接自己的班。
“这得看您了。您要是退休呢,我就再往上考个三四级;您要是想再干几年,那我就先这样。”孙红心自有打算。
离那段动荡岁月没几年了。那时中医会受到严重打压,特别是像自己师傅这样的老中医,很多人被当成“四旧”处置,待遇和“臭老九”一样,还会被送去住牛棚。
所以,在那段特殊时期到来前,孙红心无论如何都要让师傅退休。
他自己倒还好。虽然中医被打压,但不至于一棍子打死。有些中医院会被改制,变成中西医结合,说白了就是保留中医,却由西医主导。他的西医级别和中医一样,考得好的话,说不定比中医还高。加上烈属身份,不管怎么改,他自保不成问题。
实在不行,大不了不干了,还能饿死吗?或者干脆去海外,说不定反而能大展身手。
“我退不退休和你考级有什么关系?”王老有点生气,“那这样,你把级别考上去,我给你让位,你当主任,我就当普通医生。”
“别。”孙红心伸手拦住师傅,“那我当主任干嘛?还不是天天被您训?还不如现在呢。现在我就是个小大夫,被训也不丢人;当了主任再被训,我一点面子都没了。”
王老深深叹了口气,他知道小徒弟说这些是在安慰他。“说说吧,你到底怎么想的?”
这是要摊牌了。也行。
孙红心把师傅扶进里屋,有些话还是私下说比较好。等师傅坐下,他还端来茶水。
“第一,师傅,您年纪也到线了,六十七,眼看就七十,也该退休了。过两年远航和芊芊再给您生两个重孙,您就安心在家带孩子不好吗?工作的事,我这个徒弟就算不能全替您,顶一半总没问题吧?”
王老太了解小徒弟的做事风格了,这第一条虽然合理,但绝不是主因。“直接说后面的。”
孙红心笑了笑,随即严肃起来:“这第二嘛,国内局势越来越不稳,我担心中医学会受到冲击。”
“局势不稳?我怎么看不出来?粮荒眼看就过去了,大家日子越来越好,怎么会不稳?”王老做了一辈子大夫,只是大夫,就算当校长时也不是政客。
不过以孙红心那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就算不清楚那段动荡岁月,单凭分析也能得出结论。“您这一生都扑在医学上,对别的事不太上心,自然察觉不到。
我来给您梳理一下您就明白了。
咱们国家历史漫长厚重,以史为鉴,很多情形都能在过去找到相似的影子。随意翻翻各朝代的兴衰史就能发现,眼下差不多到了该统一思想的阶段。
这说法是好听的。
实际做起来可未必那么温和。
历朝历代到了这个时期,手段几乎如出一辙——清除功臣,想想以前那些皇帝是怎么做的就明白了。
师傅,表面上看国家刚渡过艰难时期,理应越来越好,可往往这种时候,争权夺利反而更加激烈。
困难时期大家目标一致,都想着如何渡过难关;可困难一过,人心就变了,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主张,各种争斗也就随之而来。
我也说不准接下来国家会怎么走,但我能肯定,一场不小的震荡必然来临,而且影响不会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是波及各行各业。
所以为了稳妥,您还是早点退休为好。
到那个时候,争权夺利天天上演。论专业您是权威,可要论耍手段,您哪是那些人的对手?万一有个闪失就不好了。
这也是我不想继续往上考的原因——我也不想把自己放在火上烤。
当然,如果您执意让我考也行,反正玩手段我也在行,大不了最后远走海外,以我的能力到哪里不能活。
但您不一样,您这把年纪,经不起折腾了。”
直到此刻,王老才明白小徒弟为他考虑了这么多。有些话虽未说透,却已有所暗示,并非空穴来风。
“你觉得还有多久?”王老问的是动荡时期何时会来。
“绝不会超过五年,甚至两三年也说不定。”孙红心不敢把话说死,任何事都有前兆和余波。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251/4206103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