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开局断交,医者不可辱 > 第137章 第137章

第137章 第137章


“唉。”王老轻叹一声,“知道了,今年春节前我就提交退休报告,明年开始就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了。”

“这就对了。”终于说服师傅,孙红心也很欣慰。

“真希望你的分析是错的。”这是王老的真心话。

孙红心的分析对错又如何?王老已经六十七岁,本就该退休了。哪有年近七十还不退休的道理?又不是缺钱花。

再说即便缺钱,孙红心难道会不管师傅?定会把老人家养得白白胖胖!

师徒俩在房里聊到中午才出来。

这已是常事。自从王芊芊高考结束,孙红心不必再给她补课后,每次他来,师徒二人都要在房里聊上一上午。若是探讨医学问题,更能聊上一整天。

“昕昕,这个要不要尝尝?”一上饭桌,王老就把之前和小徒弟闲聊的事放到了一边,全副心思都扑在两个小孩身上,又是喂饭又是夹菜,忙得高高兴兴。

孙红心看在眼里,倒觉得这正是老年人该有的生活。

何晓在家其实早就不用人喂饭了,可每次来这儿总能享受特别照顾,这会儿他和昕昕一起站在太师椅上,小手一指,马上就有菜送到嘴边。

午饭后,王老夫妇照例去休息。

王芊芊和拾草带着两个孩子去睡午觉。

客厅里只剩下孙红心和王远航。

“毕业后有什么打算?”两人同届,明年都要毕业了,孙红心顺便关心一下这个比自己还大三岁的侄子。

“我想去电影厂拍电影。小叔,我们上课也看国外的片子学习,人家的电影拍得真好,我以后也想拍出那样的作品。”王远航说出了自己的理想。

孙红心虽然不太明白医学世家怎么会出了个想搞艺术的孩子,不过既然王远航已经下定决心,他也就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有理想是好事。但光有理想还不够,得知道怎么去实现,不然理想就成空想了。”

“电影我不太懂,可道理总归相通。想拍好电影,第一肯定是要专业能力过硬。就像我们做医生的,得先懂病理,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要选对时机。我支持你去电影厂,可也得提醒你,就算去了,也别急着马上拍电影。一部好电影需要好剧本、好演员、专业拍摄和好设备——这些你现在都不具备。”

“目前我们国家的电影和国外本质不同。在国外,电影是商业行为;在这儿,更多是政治任务。拍什么不由你选,剧本和演员也基本是定好的,设备条件和国外差距也大。说实话,我觉得现在国内不太具备拍出好电影的环境。”

“但你既然喜欢,就得想清楚:在有限制的情况下,该怎么准备?我提几个建议,你考虑考虑。”

“首先,进了电影厂要继续跟前辈学习,不断积累专业能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等时机来了,你才能抓得住。”

然后,你得努力向上走。

我并不是鼓动你去追求官职,但以当前国内的体制环境来看,若是职位太低,恐怕连摄影机都难以接触到。这一点,你现在未必能深切体会,等工作之后,自然就会明白。

先不论我的观点是否绝对正确,人往高处走总是没错的。

而且,只有你的地位不断提升,你在行业内的发言权才会越来越大。也许你一时不太明白,我换个方式说——你想想,在我们各行各业内,真正说话管事的,是那些专业出身的人吗?

不见得。

比方说,卫生部的人,医术未必比我高明吧?

所以你不能只钻进“我要拍电影”这一个念头里。你得学会给自己铺路。试想,将来你既有专业能力,又有足够地位,还怕没有机会掌镜吗?

眼下要和你说的就是这些,有空你可以仔细想想我说的话。我也随时欢迎你再来交流。”

孙红心的一番话,让王远航深受震动。

他以前从没把问题想得这么复杂,总以为只要想做,就能做成一件事。

但孙红心让他看清了一个现实:不是你想做就一定能做,还要看有没有那个机会。

同时,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机会要靠自己创造,而不是等待。

“小叔,谢谢你。”沉默良久,王远航郑重地向孙红心道谢。他一直知道小叔是天才,但一直以为小叔的天赋只体现在医学上。

尽管家里长辈常叮嘱他多向小叔学习为人处世,他却一直没当回事。

直到今天,他才明白长辈为何那样说。

原来小叔的才智不仅限于某个领域,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至少刚刚那番见解,若不是小叔点明,作为科班生的自己不知何时才能领悟。

“跟我还谢什么。”孙红心笑笑,他喜欢能听进道理的孩子。“以后有什么不想和家里说的事,尽管来找我。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也尽管开口,你懂的!”

“懂!”

295  杨厂长带人上门

就在孙红心与王远航交谈的时候,他家里也来了客人。

“哟,厂长,您怎么来了?”来的人是杨厂长,不只他一人,还带了另一家人——娄家一家。最先迎出来的是何雨柱,他正与李军在客厅下棋,见有人来,赶紧把棋盘收了起来。

“呵呵,来看看红心,他人呢?”杨厂长边说边朝屋里望了望。

“您先坐,这几位也请坐。”李军也过来帮忙招呼,搬来几把椅子,“红心带孩子去他师父那儿了,每周日都去。前两天王老想孩子,他就带过去看看。”

“厂长,几位,请用水果。”何雨柱趁李军说话间隙端出几盘洗净的水果,有龙眼、荔枝和杏子。

“我先介绍一下,这位是娄董,我们厂原先是他家的产业,后来响应号召捐了出来。旁边是娄夫人和他们的千金。”杨厂长没急着吃水果,先办正事。他接到娄半城电话时颇为意外,但转念一想也在情理之中——谁家有个适龄女儿,恐怕都想嫁给孙红心。

“原来是贵客。”何雨柱忙在衣襟上擦了擦手,上前与娄半城握手:“娄董,我是厂里厨师何雨柱。”

杨厂长又郑重引见:“这位是李军,咱们派出所副所长,年轻有为,还是红心的姐夫。”

“李所长,冒昧来访,请多包涵。”娄半城热情地伸出手。

“娄董太客气了,欢迎还来不及。”李军从容应对,心里却琢磨着对方来意。

寒暄过后,杨厂长说明来意:“这次登门主要是为感谢红心。娄小姐前些日子身体不适,看了不少医生都不见好,没想到红心几服药就药到病除了。”

李军心中疑惑:小舅子治好的病人不少,却少有上门致谢的。他面上不显,只谦逊道:“治病救人是他的本分。”

“可惜红心不在家。”杨厂长接话。

“要不我让人去叫他回来?”李军看出他们是想见人,便对何雨柱说:“让航子跑一趟,去他师傅家请红心回来。”

“好嘞。”何雨柱起身笑道,“几位稍坐,红心师父家不远,让我妹妹对象去叫就行。”

“有劳了。”娄半城含笑致谢。

张航与何雨水正在张家屋里说着话,就在隔壁院。何雨柱过去打了个招呼,没多久便带着何雨水一起回来了。何雨水一进门就帮着倒茶递水。

“柱子,这是你妹妹吧?听说也分到咱们厂了?”杨厂长对何雨柱一向青睐有加,他厨艺出众,处事稳重,把后厨管得妥妥帖帖,人人都夸他这个班长。

“是,这是我妹妹雨水,刚中专毕业,学会计的,分在厂财务科。”何雨柱笑着介绍。

“好啊,你这又当爹又当妈的日子总算熬出来了。”杨厂长清楚何雨柱家的情况,甚至和他父亲何大清更熟。在何雨柱接替之前,厂里接待比现在频繁多了,那些宴席都是何大清一手包办。

何大清当年突然离开,杨厂长还觉得挺可惜,只是他并不知道,何大清如今已经回来了。

何雨柱和何雨水听了只是笑笑,没多说什么。

杨厂长接着向娄半城一家介绍:“娄董、娄夫人,说起来柱子和雨水的父亲你们也熟,就是何大清,以前厂里手艺最好的厨师。娄董可没少吃他做的菜。”

“对了,娄夫人,何大清和您娘家还有些渊源吧?他擅长谭家菜,我记得那是您家的家传手艺?”

经他这一提,两边的关系一下拉近了。娄谭氏也笑着接话:“哎哟,那说起来还真是一家人。大清兄弟要是我没记错,是我叔叔的徒弟。这么论的话,柱子和雨水得喊我一声姑姑呢。”

何雨柱和何雨水都吃了一惊,没想到眼前这位竟是父亲师门里的人。两人回过神,连忙喊了声“姑姑”。

“哎,好,好,你们坐呀。”娄谭氏也很高兴,她自己没学家传手艺,但能认下两个晚辈也是好事。

“哎。”何家兄妹依言坐下。

娄谭氏轻轻摸了摸何雨水的头发,“你们可能不记得了,雨水小时候我还抱过呢。那时是来看聋老太太的——对了,老太太现在还好吗?”

提到老太太,何雨水表情没什么变化,何雨柱却微微一顿:“老太太已经走了,快四年了。”

其实聋老太太也是谭家人,是娄谭氏的亲姑姑。何大清正是通过这层关系,学到了一手地道的谭家菜。

听说聋老太太去世,不仅娄谭氏,连娄半城也惊讶:“老太太走了?怎么走的?是生病吗?”

何雨柱摇摇头:“不是,没病没灾,走得很安详,就在她那屋里。红心说,那是老太太大限到了。”

“那就好,那就好。对了,我之前来的时候看老太太那屋好像翻新过了,现在是别人在住?”娄谭氏并不是对房子有想法,只是好奇一问。

“红心在住。老太太把屋子留给了我,我用不上,正好红心家里挤,就跟我换了。我那会儿准备结婚,手头紧,红心就给了我两辆自行车和一块手表,说起来还是我占便宜了。”何雨柱坦然地说道。

“这房子是……?”娄谭氏一进门就愣住了,她万万没想到在这附近竟有这样一间屋子,布置得如此明净敞亮,虽然比不上自家,但在眼下绝对算得上是顶好的住处。

“也是我小舅子的。”李军笑着接话,“我那小舅子从小和我媳妇一块长大,我媳妇特别疼这个唯一的弟弟,从小就没让他干过活,连衣服都没让他洗过。”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251/4203863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