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古之大儒,九代文圣
贺寿与回礼的环节结束,祭圣大典,即将开始。
在亚圣齐景明的引领下,浩大庄严的祭文声再次响彻文曲岛。这一次,不仅仅是声音,更有一股磅礴纯正的浩然正气自每一位虔诚的儒生体内升起,与整座岛屿、与那座座古老的庙宇共鸣。
嗡——!
天地间响起一声宏大的道音。紧接着,在无数道震撼的目光注视下,一道、两道……足足超过十道凝实无比、散发着煌煌正气的虚影,自儒圣庙的各处殿宇、碑林之中缓缓升起,显化于半空之中!
这些虚影,高冠博带,衣袂飘飘,或面容清癯,或威严肃穆,或平和冲淡。
他们虽形态各异,但周身皆环绕着如同实质的浩然文气,眼眸开阖间仿佛有日月星辰流转,仅仅是虚立在那里,那股“为生民立命”的宏大意志,便已笼罩全场,让所有人心神震颤,生出无限敬畏。
“古之大儒显圣!十多位……这,这是千古未有的盛况!”一位老儒激动得老泪纵横,伏地而拜。
有人望着这恢弘景象,感慨万千:“文脉复苏,气运昌隆!吾等生逢其时,恰逢这天地剧变之始,这是最好的时代!大道争锋,机缘遍地!”
旁边却有人叹息,声音低沉:“可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啊……洪炉燎原,万物为铜。
过往千年不灭的世家门阀、帝王基业,在这场天地大变中,或许将跌落神坛,乃至……灰飞烟灭。
而一些昔日不起眼的凡夫,或许便能一飞冲天,成为吾等日后都需仰望的存在。”
“听闻北离万世龙庭的使者已在路上……若北离与大玄再起战端,便不再是简单的两国之争,而是将席卷天下所有野心者的滔天洪流……
届时,站错了队的,恐有灭顶之灾,而做出头鸟的,亦难逃粉身碎骨之局。”
吕家席位,吕三公子看着空中那一道道令人心悸的大儒虚影,皱眉低声问向身旁的族老:“齐老头身为文脉领袖,他女儿已是准楚王妃,为何文脉之中还有如此多人投靠太子、瑞王,乃至其他皇子?他们为何不以楚王为尊?”
那吕家族老捻须,摇头失笑:“痴儿,你想得太简单了。亚圣虽是文脉领袖,却也有诸多束缚。他更需以身作则,秉持中立超然之态。
倘若楚王将来行差踏错,违背礼制纲常,第一个站出来指责的,恐怕就得是齐景明!
否则,他这领袖之位便坐不稳,文脉人心便会离散。这层姻亲关系,明面上是助力,实则更是约束。
哼,陛下让楚王制衡我吕家,又恐楚王尾大不掉,这才有了那赐婚旨意……陛下心思之深,早已布局多年。”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傲然:“不过,仅凭一个楚王,就想撼动我吕家基业?
待他到了那十四州之地便会知晓,谁才是东海真正的主宰!无论是大玄、北离,还是那些海上异族,谁不惧我镇海王府之威?”
这话并非完全虚妄,镇海王对东海的掌控根深蒂固,杨家老侯爷的三十万大军如今折损得只剩十万,若吕家袖手旁观,东海异族长驱直入,威胁大玄腹地并非不可能。
吕三恍然,心情转好:“那陛下将神武侯之女也赐婚给楚王,是否也……”
吕家族老点头:“神武侯是陛下心腹,他能位列八大武侯之首,靠的并非实力最强,而是忠心第一。”
吕三公子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原来如此,楚王看似风光,实则步步受限,他爬得越高,将来摔得就越惨。
太子、瑞王如今给他面子,不过是顾忌陛下布局,想坐看他与我吕家相争……呵呵,看来爷爷报仇雪恨之日,不远了!”
那族老闻言,未再附和,只是目光深邃地望向场中。
人心易变,棋子也会变,即便是玄帝,也无法保证今日的制约,不会成为明日的助力。一切,唯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就在众人心思各异之际,空中那十多位古之大儒的虚影齐齐开口吟诵诗词经文,宏大的音节如同黄钟大吕,震人心神,洗涤灵魂,明心见性。
修为不足者,只觉得头脑清明,往日困惑迎刃而解。
而心有邪念或意志不坚者,则面色发白,心神摇曳,几乎难以自持。
这浩大的诵经持续了约莫半个时辰,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已浓郁得化为实质般的白色云海,笼罩在整个文曲岛上空。
诵经声渐歇,儒圣庙的考验与传承,正式开启!
早已等候多时的龙雀院文院精英弟子,以及各方势力中有志于文道的年轻才俊,纷纷各显神通。
有的高声吟诵古人诗词篇章,引动才气。
有的则朗声宣读自己的著述文章,展露理念与抱负。
道道才气光华自他们身上升起,试图与空中那浩瀚的浩然正气云海建立联系,接引其加持己身,若能引得某位古之大儒虚影青睐,降下传承,便是天大的机缘。
这方天地的文道修行,并非简单抄袭诗句就行。需真正读万卷书明其义,行万里路践其行,养胸中浩然之气,立自身坚定不移之理念,知行合一,方能有所成就。
若无相应的心境与阅历,纵有传世诗词在手,吟诵出来也不过是徒具其形,引不动丝毫文气共鸣,反会惹人耻笑。
所以哪怕有什么穿越来过来吟诵唐诗三百首也不会有任何反应,反而会因为不符合意境,毫无原作者之心境和感悟,而被当成抄诗的抓起来。
在场参与争夺的文士,几乎皆有阵营。
有的早已投靠太子,有的依附瑞王,还有的拜在其他皇子或世家门下,纯粹的白身极少。这文道气运的争夺,亦是未来朝堂格局的一个缩影。
就在众人专注于接引文气之时,异变再生!
那十多位古之大儒虚影中,位于最中央,气息也最为古老磅礴的一道,忽然动了。
他一步踏出,便如同缩地成寸,瞬间降临到儒圣庙前的广场上空,威压如狱,笼罩四方。
众人惊愕抬头,只见这位大儒虚影身形高大,面容古朴,双眸如同蕴含了万古星空,深邃如渊。他身着极为古老的冠服,样式与当世迥异,仿佛来自遥远的过去。
“这……这是……夏皇时代的第九代文圣?!记载中那位近乎言出法随,曾手握日月摘星辰的无上存在?!”有博闻强识的老儒认出了这道虚影的来历,惊骇得声音都在颤抖。
第九代文圣!
传说中将文道修炼到极致,近乎证得长生不朽的至高先贤。若非遭遇末法时代,天地灵气枯竭,或许早已化作诸天星辰中永恒璀璨的一颗!
整个广场瞬间鸦雀无声,几乎所有人都被这位古老文圣的降临所震慑。
文圣虚影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大玄皇族。
最终,那仿佛能洞穿万古的视线,落在了太子、瑞王、逍遥王以及楚王秦墨的身上。
一个宏大、平静,却叩问心门的询问,如同惊雷般在每个人心中炸响:“治世之道,王、霸孰先?何以安天下?”
王霸之问!
这是自儒家诞生以来便争论不休的根本性问题,关乎治国理念,更关乎权力根基。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目光齐刷刷地聚焦于几位皇子身上。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203/4203952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