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水淹小沛,刘备麾下无弱将(求追订
小沛外。
由于孔融那“菜鸡克高手”的操作,让刘备部署的疑兵宣告失败。
在陶谦的促成下,兖州诸将与徐州诸将也各自放下了内斗的心思,转而一致对付刘备。
赵云和吕布见疑兵失败,只能暂时退回小沛城中。
而今。
小沛城有赵云、吕布、马超三营及曹操残兵等七千人,临近的丰县有徐晃驻守大营九千人。
兖州诸将袁遗、张邈、袁叙、应劭、桥瑁、郑遂、孔伷、鲍信、李瓒,徐州诸将陶谦、臧霸、周干、阴德、刘馗、汲廉、袁忠,十六路兵马有十五万人。
在陶谦的提议下。
十六路兵马又挑出了精兵,选出了精锐八万人分为八营,分别在东南西北及四角,将小沛围了个水泄不通。
同时又调了三万弱兵深挖河渠,准备引水灌城。
曹操登时脸色大变:“小沛不能再守了,可出城择险要立寨,以待时机。”
吕布连连摇头:“不行。皇叔说了,小沛不能丢。”
曹操有些气恼:“此一时,彼一时。原本还可用疑兵之计牵制叛军等皇叔归来,如今疑兵之计被叛军识破,皇叔又未归来。若被陶谦引水灌城,我等尽成鱼鳖了!””
吕布忿忿不平:“都怪孔融那厮!否则皇叔的疑兵之计又岂会被叛军识破?”
叛军会忽然合兵攻打小沛,原因早被众人分析。
吕布初战就败了兖州诸将的孔伷、张邈、应劭万余人,随后又将孔融、袁忠万余人击溃。
以两千兵马连胜两阵,如此威势,直接将叛军的内部矛盾变成了次要矛盾。
叛军初围城时,吕布也曾率兵出城。
然而叛军这回来的都是精锐,还有陶谦这个在凉州打过硬仗的人调度。
即便吕布营多有骁勇之士也难以击溃城外的叛军,反而还因此助长了叛军的气焰。
“不能弃城!”
法正也附和了吕布的意见。
“若是弃城,则叛军就可据守小沛,而后以小沛城为中心,四方立寨为掎角之势。即便皇叔归来,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击破叛军。”
“洛阳据此千里,倘若皇叔久战不利被陷在小沛,洛阳必有宵小生出事端。”
“我等既已入城,又何惧叛军淹城?就算是战死,我也不会弃城!”
马超亦是眼神坚定:“我打着恩师的旗号在小沛,若是弃城而逃,叛军必也会大肆造谣是恩师弃城而逃。若如此,恩师威严扫地!我绝不会弃城!”
能成为刘备的门生是荣耀,而这份荣耀比死亡更重要。
看着法正和马超两个少年都要死守小沛,曹操欲言又止。
其实双方的考虑都没大问题。
曹操认为小沛不应该死守而应该暂避锋芒以待时机,这在兵法运用上是没问题的。
然而法正马超却是坚持认为现在的刘备是不能暂避锋芒的。
一旦暂避锋芒,有了城池据守的叛军就能将战事拖成拉锯战。
这会严重打击刘备的威望。
试想一番:刘备尽出精锐都不能速胜,又如何有威望辅佐汉室安定万民?
这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这些道理,曹操并非不懂,而是曹操站的立场是汉室整体威望而非刘备个人威望。
只要最终胜了叛军,过程如何并不重要。
曹操又将目光看向了赵云。
身为刘备的义弟,赵云虽然平日里少言寡语,但实际上却是地位最高的一个。
涉及关键的决策,赵云的话比吕布马超法正更有信服力。
看着城外不断接近的沟渠,赵云沉稳的脸上多了几分不忍,旋即又恢复坚毅:
“曹兖州,发布告示,叛军即将水淹小沛,让城内士民速速出城。我等虽然可以死守小沛,但不应再连累城内士民。”
听赵云也要死守,曹操叹了口气,不再反驳。
城内大部分的兵马都是刘备的凌烟军,赵云吕布马超法正都说要守,那就必然要守。
得知叛军要淹小沛,城内士民顿时惊慌不已,很快就分成了两拨人。
一拨人要出城避祸,一拨人认为出城更容易死。
对于出城的,赵云没有阻拦;而没出城的,赵云则是派人发放钱粮并将其迁徙到高处。
“看来城内的贼兵是要死战啊。”
陶谦冷眼盯着一个个匆匆出城的小沛士民,不仅没有阻拦,还主动安抚小沛士民,并让小沛士民去城外呼喊,好让更多的士民也出城。
之所以如此做派,是因为陶谦不仅要赢,还要名声。
此战之后,小沛士民就会传颂“徐州牧陶谦,敦厚仁义,乃真君子也”。
陶谦一直没能在下邳争赢盖勋,最大的原因就是盖勋的名声比陶谦强。
即便陶谦清除了徐州的黄巾祸患,徐州士民依旧对陶谦多有看轻。
譬如张昭张紘等名士,更是拒绝陶谦的征辟,这让陶谦更为窝火。
而今有了扬名的机会,陶谦自然不会错过。
虽然这个行为让袁逸等人很鄙夷,认为陶谦是在多此一举,但陶谦坚持要善待小沛士民,更让小沛士民去彭城国和东海国避祸。
在陶谦看来,这是今后在驱逐盖勋后赢得徐州士民尤其是下邳士民支持的关键。
此举也正合了赵云的意,双方默契的让小沛士民先行撤离。
而等小沛士民撤离后,陶谦也不再留手,直接下令凿开了最后的沟渠,引水灌城。
自古水火无情,非人力能阻挡。
在水计和火计面前,再精锐的将士都得低头。
“陶州牧用兵,令人钦佩啊。”袁逸语气复杂:“那赵云和吕布,都是世间难得的熊虎之将,没想到在陶州牧的计策之下,也只能困守小沛城,成为两只待宰羔羊。”
“袁州牧客气了。”陶谦压住心中得意,语气谦和:“若非袁州牧相助,仅以徐州诸将的兵马,困不住这两头熊虎。”
话锋一转,陶谦又谨慎而道:“虽然我用水计困住了赵云吕布,但刘备尚有兵马在丰县驻扎,且刘备与袁术的胜败也无消息传回。不可大意。”
孔伷提议道:“既如此,为何不趁着刘备尚未归来,先破丰县?刘备要奇袭袁术,留在丰县的兵马定非精锐,或可趁虚而击。”
“即便不能击破丰县,也要将刘备挡在丰县之外,不让刘备回到丰县休整。如此一来,刘备三支兵马不能互相呼应,必败无疑。”
“不可!”陶谦摇头:“我已探得刘备留守丰县之人,姓徐名晃。此人能被刘备委以重任而驻守丰县,必有过人之能。不可大意。”
孔伷冷笑一声:“徐晃何人耶?我生年以来,不闻世间有徐晃。”
“赵云和吕布只带两千兵马就敢耀武扬威,而徐晃在丰县不止两千兵马,却只敢固守城池。由此可见,徐晃不如赵云吕布多矣!”
“若此时不取,等刘备返回丰县休整之后,对我等的威胁可就很大了。”
张邈也道:“陶州牧,眼下小沛已经被大水灌城,赵云吕布等人十成力用不出三成。我等再用八万精锐围困小沛,未免过于谨慎了。”
应劭亦道:“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先前八万精锐围困小沛,是因为赵云吕布骁勇难敌,如今优势尽在我等,又何惧赵云吕布?”
“袁术兵马不少,刘备想要彻底击溃袁术,要的时间也不少。趁此机会,一鼓作气拿下小沛和丰县,即便最终不能擒杀刘备,刘备折损过半大军,今后也是威望扫地了。”
不仅兖州众将纷纷附和,徐州诸将也有附和者。
陶谦只是略微出手,就让兖徐诸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势,也让诸将生出了骄矜之心。
扫了一眼众人,陶谦不由眉头紧蹙:“诸位又是如何确定,刘备不能速破袁术?”
孔伷大笑:“袁氏在关中兵败,被刘备杀得割须弃袍,此等仇恨,又岂能忍下?若我是袁术,必会用大军将刘备困死,才能宣泄心头之恨。”
应劭亦笑:“刘备分兵三处,奇袭袁术的兵马也就数千人,袁术一路北上,裹挟士民军吏又何止二十万?”
“虽然能战者少,可这二十余万军民却能让袁术受到重重保护,刘备就算想速战,他也得找到袁术才行啊。”
众将皆笑。
然而即便如此,陶谦也不赞同分兵去打丰县,道:“小沛有刘备六千兵马,还有兖州刺史曹操,远比一个徐晃重要。”
“既然诸位都以为刘备不能速破袁术,何不趁着小沛被掩,集中兵力攻打小沛?只要灭了这六千兵马和曹操,足以折损刘备威望,没必要再去犯险。”
孔伷见陶谦不肯,又提议道:“攻打小沛,未必非得精兵先上,这三万深湾沟渠的军士也可攻城,可让这三万人先上,消耗城内矢石,再精兵攻打,必可破城。”
“若陶州牧不愿去打丰县,我自引兵去打如何?打个无名小辈,手到擒来。等拿下丰县,陶州牧不可分功。”
见孔伷执意要打丰县,陶谦眉头更紧,扭头看向袁逸:“袁州牧意下如何?”
袁逸笑道:“陶州牧深谙用兵之法,我自愧不如。我听陶州牧的。”
见袁逸放弃争执,陶谦暗暗松了口气,道:“我知攻打丰县之计亦是良策,然而我既然受诸位抬举负责战术指挥,那就听我的。”
“丰县暂时不打,今夜令将士饱餐一顿,明日就强攻小沛。小沛被淹,贼兵士气大减,只要连续强攻,军心必溃!”
虽然心有不服,但孔伷也没再开口。
毕竟陶谦的战绩摆在这,短短几日就将赵云吕布困死在了小沛。
反观孔伷,以逸待劳还能被吕布冲溃,真要辩论战术孔伷是辩论不过陶谦的,况且陶谦方才已经很给孔伷留脸面了。
而在丰县。
探得陶谦等人在灌水淹城,张璋、吴班、周仓等人,亦是纷纷来寻徐晃请命。
“引水灌城后,叛军必会强攻小沛,徐校尉,我等得立即发兵救小沛,否则小沛若失,我等亦是危险了。我愿请兵前往。”吴匡之子吴班,率先而请。
此番出兵,吴匡被任命为羽林营校尉留在洛阳,吴班则是随军出征。
既是避免吴匡在洛阳被人蛊惑,亦是让吴匡安心效力:看,你儿子我都重用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张璋亦是请命道:“徐校尉,我知你驻守丰县责任重大,然而小沛亦不能有失。我愿引一支精兵前往小沛。”
周仓等人,亦是纷纷请命。
读书能明智,自从刘备开启全军扫盲后,众将士的智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若不能破贼而令丰县有失,又当如何?”徐晃没有同意任何一人的请命,而是出声反问。
丰县若是丢了,刘备就难以获得钱粮补给,这对后续战事的影响亦是极大。
“若不能破贼,我等愿领军法!”
看着宁愿领军法也要去救小沛的众人,徐晃又令人将刚画好的叛军营寨图挂上。
徐晃语气凝实:“据目前所得情报。叛军在丰县方向有三营。”
“正中间的是孔伷营,左边的是张邈营,右边的是应劭营。”
“丰县到孔伷营寨只有九十里,近日天气晴朗,又星月明亮,正适合夜行。”
“虽然要救小沛,但丰县不能有失,故而此番不是救小沛,而是要让叛军不敢全力攻打小沛。”
“今夜我带骑兵百人,前往劫营。尔等守好丰县即可!”
一听徐晃只带百人就要前往,众人皆是大惊。
“徐校尉,你的骁勇我等皆知。可只用百人劫营,是否太托大了。”吴匡急劝。
张璋亦道:“徐校尉,百人劫营。闻所未闻,还请慎思!”
徐晃摇头:“我方才说了。此番不是救小沛,而是要让叛军不敢全力攻打小沛。去多少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叛军知道我敢去劫营。”
众人还想再劝,却被徐晃止住:“诸位莫要忘了。皇叔给我等的军令,乃是看守粮草辎重,而非支援小沛,不可坏了皇叔的部署。”
“若有人违背军令,休怪我不念情面。”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174/1111094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