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工具人
接下来的七天,新来的三十九个孩子体验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节奏。
每日清晨,天光微亮,他们便跟着那个小小的身影——赵子义,沿着庄园的小路慢跑。
起初,这些营养不良的孩子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但看着前面那个比他们还矮的小郎君步伐坚定,他们也咬牙坚持着。
跑完步,三位“小先生”会带着他们做一些舒缓的伸展动作,活动筋骨,算是初步的身体恢复训练。
下午的时光则充满了新奇。周玉、万谦、宋浩三人会轮流带着这群“小豆丁”在庄园里转悠,耐心地讲解着:
这是水车,用来提水灌溉的;
那是铁匠铺,叮叮当当是在打制农具;
这边是猪圈鸡舍,那些幼崽以后就是庄里的财产……
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着这个能让他们吃饱饭、穿上干净衣服的“家”,眼中渐渐有了归属感。
赵子义把前世得一些简单的团队游戏。
比如“盲行”:一个孩子被蒙上眼睛,由另一个孩子牵引着,绕过预设的障碍物,全程不能说话,只能通过手部动作引导。一开始,孩子们战战兢兢,负责引导的紧张,被引导的害怕,闹出不少笑话。但在一次次的尝试和赵子义亲自下场示范后,他们慢慢学会了信任同伴的指引。
还有“一起站起来”:让孩子们背对背坐在地上,手臂相扣,然后依靠彼此的力量同时站起来。从两个人一组,到五个人一组,人数越多,难度越大。失败时,孩子们会一起摔倒,却不再抱怨,而是咯咯笑着爬起来再来。成功时,则会爆发出一阵小小的欢呼,彼此击掌。
这些活动看似简单,却潜移默化地在这些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信任、协作和集体荣誉的种子。
他们不再是最初那群互不相识、各自防备的流浪儿,开始懂得互相扶助,脸上也多了属于孩童的真挚笑容。
张无袖依旧是孩子里最沉稳的那个,无形中成了男孩们的主心骨,而他的妹妹张依依,也因为年纪最小、性格乖巧,受到了大家共同的照顾。
与此同时,长安城的李泰来接到了王石头带回的“战马”任务。
初始的震惊过后,他反复咀嚼着赵子义曾说过的“器藏于身,待时而动”八个字,如同醍醐灌顶!
藏!小郎君一直在藏!藏匿自身的惊世才华,藏起那些足以改变行业的器物。
但他并非消极躲避,而是在积极地积蓄力量——酿酒、制茶、炼铁、赚钱,乃至……收养训练这些无依无靠的孤儿!
“待时而动”,等待的时机是什么?是换新钱,物价稳定,商业可以大展拳脚之时?
不,不仅仅是!
更深层的“时”,是成长!
是等待他自己和这批亲手培养的孩子长大成人!
经商赚钱,是为了支撑起培养这支绝对忠诚力量的巨大开销!
这些孩子与小郎君一同长大,情同手足,将来便是他最坚实的班底!
想通了这一切,李泰来只觉得一股战栗般的激动从脊背升起。小郎君布局之深、图谋之远,远超他的想象!
“哈哈哈哈!”他忍不住放声大笑,弄得王石头九人面面相觑,还以为他被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气疯了。
七日后,孩子们的面色肉眼可见地红润了些,眼神也灵动了许多。赵子义决定,正式开始文化学习。
教室里,桌椅是按照后世样式打造的,前方一块用木板刷上黑漆制成的“黑板”赫然在目,旁边放着用石灰石捣鼓出的白色“粉笔”。赵子义不知道工匠怎么办到得,他只提了要求,第二天就做好了。
“大家好,我是赵子义。”赵子义站在黑板前。
“小郎君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声音响亮。这是过去七天里,三位小先生反复强调的规矩。
“从今天起,我教你们识字和数术。”赵子义开门见山,“带你们回来,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活下去,更是为了让你们将来有能力、有尊严地活下去,成为有着独立人格、自我思想的人。而这一切,就从识字和数术开始。”
众孩子:
有尊严地活下去……独立人格?这些话有些深奥,但他能感受到小郎君话里的重量。
识字,是不是就能看懂木牌上的名字,看懂更多东西?
识字?像那些阿兄一样,会写自己的名字吗?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阿兄说要认真听小郎君讲话。依依虽然听不懂,但小郎君好看,声音也好听。
“你们觉得,周先生、万先生、宋先生,他们厉害吗?”赵子义问。
“厉害!”孩子们齐声回答。
“那他们为什么厉害呢?”
“因为他们识字!”
“因为他们有学问!”
“因为他们读书!”
赵子义看向周玉三人:“你们读过圣贤书吗?”
三少年老实摇头:“没有。”
孩子们愣住了。没读过书,怎么会这么厉害?
赵子义解释道:“他们没有像世家子弟那样闭门苦读圣贤书,但他们识字,懂数术,能丈量田地,能组织管理,会种地养殖,还能规划水渠。
读书是为了明白道理,学会独立思考,掌握生存的技能。他们将来肯定要读更多的书,但我先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这样以后读书时,才能理解得更深。
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番道理对孩子们来说还有些深奥,但他们模糊地感觉到,小郎君教的东西,似乎和外面传闻的“读书”不太一样。
“听不懂没关系,先跟着三位先生好好学习识字和数术。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问他们。如果他们答不上来,就把问题记下来,我来解答。”
孩子们“美好”的学习生涯就此拉开序幕。而周玉、万谦、宋浩三人心中暗喜:终于来了能帮我们分担活儿的小帮手了!
八月底,前往长安的“九大金刚”回来了三个,又带回了五十多名孩子。
于是,洗澡、换衣、登记、分组的流程再次上演。这批新孩子里,有个特别活宝的家伙,名叫张停风。
登记名字时,他瞪着大眼睛问宋浩:“浩阿兄,为什么我叫张停风?是不是我阿娘生我的时候风停了?”
宋浩无语,随便编了个理由想糊弄过去,结果张停风追着问了半天“那为什么不停雨?不停雪?偏偏停风?”
第一次参加跑步,他跑着跑着就开始模仿赵子义摆臂的姿势,结果同手同脚,把自己绊了个跟头,爬起来还不忘对旁边憋笑的孩子一本正经地说:“小郎君的步伐,定然蕴含玄机,我得多练练!”几次三番,让赵子义嘴角抽搐,强忍下“教育”他的冲动。
同时带回来的,还有十匹不算高大的马驹。李刚解释道:“李叔说,真正的成年战马太难弄,目标也大。这些都是战马的后代,血统不错,只是年纪小。”
赵子义很满意:“小马驹是不是比成年战马便宜很多?”
“当然!”李刚回答。
“那就对了,以后尽量都要小马驹。”赵子义点头。
“李叔也是这么说的,他特意找来的都是马驹,还说……让这些马和小郎君您一起长大。”李刚补充道。
嗯!?李泰来猜到了些什么?
“挺好,嘿嘿。”赵子义意味深长地笑了。
李刚继续汇报最重要的消息:“新钱已经开始兑换了,现在的比例大约是三个旧钱换两个新钱。不过市面上能换到的很少,优先供应给了朝廷、世家和大商人。”
1.5比1?赵子义心中飞快盘算。
这开元通宝信用极高,眼下是官府和世家在主导兑换,比例还算克制。
等新钱全面铺开,民间兑换肯定会更加离谱,旧钱贬值更快,说不定真会出现两个甚至三个旧钱才能换一个新钱的情况!
必须趁现在官方比例还算“优惠”的时候,尽快把手里囤积的巨额旧钱换掉!不然就亏大了!
找长孙姨娘?不行,那王炸,不能轻易动用。
找张铮?他官职低微,强行兑换恐怕会惹祸上身。
李靖?李靖!你回长安得可真是时候啊……老实得给我当一回“工具人”吧!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046/421994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