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1952,开局继承一座 > 第7章 第7章

第7章 第7章


收藏价值极高。

因真品极少,清代与民国时期仿品层出,致使宣德炉仿制品泛滥,真品却鲜少现世。

至后世,真品宣德炉每件起价皆逾千万。

虽已鉴出宣德炉为真,杨沐之仍不动声色,随手拿起一件黑葫芦端详。

他并未直接问价宣德炉。

因为宣德炉比较特别,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大名,如果直接去问价,肯定会被人狠宰一刀。

这些摊主未必真的懂行,要不然也不会让他捡漏到那只镯子,但他们坑人的本事却很有一套。

“这葫芦怎么卖?”

那是个装蝈蝈的油葫芦,外面黑乎乎的,一看就不值什么钱。

摊主眼珠转了转,说:“这可是清代的葫芦,最少三百块。”

杨沐之撇了撇嘴,随手放回去:“不要了。”

“哎别别,您要是真心想要,价钱好商量。”

“五块。”

杨沐之伸出五根手指。

“五十。”

“六块。”

“四十。”

“六块五。”

“三十。”

“七块。”

“哎呦,您这五毛五毛地加,哪有这么砍价的?”

杨沐之:“最多十块,不卖我马上走。”

“这……”

摊主正犹豫,旁边传来一个嚣张的声音:

“等等,这东西我看上了,我出十五。”

说话的是个打扮像二流子的年轻人。

杨沐之常在这做苦力,清楚这青年其实是摊主请来的托儿。

这种托儿就是负责激怒买家,让人为争一口气而高价买东西。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不知道内情的人很容易中招。

杨沐之皱了皱眉:“这是我先看上的。”

“少废话,老板又没答应卖你,价高者得。想要就加钱,没钱就赶紧走人。”

“我出二十。”杨沐之脸微微发红,像是生气了。

摊主和那托儿都露出一丝心照不宣的笑意。

青年不屑地说:“三十。”

杨沐之:“五十。”

啪啪啪……

忽然有人从背后轻轻拍了杨沐之三下。

他回头一看,是个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

那人穿西装,戴大檐帽和眼镜,围巾遮住了半张脸,看不清长相。

中年人似乎看出这是个局,拍他是为了提醒他别上当。

杨沐之却没理会,继续和那青年竞价。

“八十。”

“九十。”

“一百。”

当青年叫到一百,杨沐之犹豫了一下,摸了摸口袋,有点底气不足:“一百零五。”

“行,您有钱,我认输,我退出。”

青年见势不对,灰溜溜地走了。

“一百零五,买定离手,付钱吧。”

摊主脸上堆起笑容。

杨沐之:“老板,我亏大了,不买了行不行?”

摊主脸色一沉:“跟我逗闷子?咱这儿的规矩就是买定离手,你想坏规矩?”

杨沐之一咬牙:“要付钱也行,你得搭上那个炉子,我拿回去暖手。”

“成,成,给您!”

摊主痛快答应。那葫芦连五块都不值,他已经赚够了,再送个炉子也无所谓。

“一百零五,您数数。”

杨沐之付了钱,拿走了葫芦和宣德炉。

“小同志,你上当了,那黑葫芦不值这个价。”

一旁的中年人见交易完成,才开口说话。

令人惊讶的是,他明明是男性,声音却清脆悦耳,胜过女子。

杨沐之笑了:“这不是黑的,是红的。”

中年人摇头:“你这小同志真有意思,明明是黑葫芦,你非说是红的,眼睛是不是有问题?”

杨沐之:“你眼睛才有问题,这就是红的。”

中年人有些生气,摘掉眼镜和围巾,指责道:“你这人真不识好歹,我好心帮你,你不领情,怎么还骂人?”

“帮我?你差点误了我的大事知不知道。”

杨沐之看清对方容貌,心中一惊——这人相貌英俊,神似后世一位巨星。

“哎,快看,是程蝶衣!”

“天啊,今天什么运气,碰上贵人了!”

“程老板,您吉祥!”

“给程老板请安了!”

周围人看向中年人的目光顿时变得狂热。

“程蝶衣,是你!”

杨沐之震惊不已。

他怎么也没想到,竟会遇见章国荣在电影《霸王别姬》里饰演的程蝶衣,难怪觉得眼熟。

这个年代的程蝶衣如日中天,家喻户晓,名气丝毫不逊于后世的天王巨星。

他唱的是青衣,男女通吃,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所以周围人才会如此敬重他。

“小同志,你说,现在是谁眼睛有问题?”程蝶衣似笑非笑,像是要和他杠到底。

程蝶衣为人不坏,只是性子耿直,有心给这年轻人上一课,让他知道收藏不是谁都玩得转的。

程蝶衣喜爱收藏,见多识广,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行家。

“当然是你眼睛有问题。”杨沐之淡然说道。

“你还不服气是吧?告诉你,刚才那人其实是个托,跟老板串通起来糊弄你的,你被骗了……这黑葫芦根本不值钱。”

陈蝶衣将实情道出。

杨沐之却神色不变,坚持说:“它是红葫芦。”

“哎,哪来的倔小子?”

“哼,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程老板,别管他了。”

“简直不可理喻……”

周围的人都忍不住出声指责。

“行吧,你说红的那就是红的。”陈蝶衣摇摇头,一副懒得争辩的样子。

“老板,有酒精吗?”杨沐之望向摊主。

摊主答:“有。”

杨沐之接过酒精和白布,轻轻擦拭几下,葫芦表面竟透出一抹深红。

“这……”陈蝶衣顿时愣住了。

杨沐之用白布将整个葫芦擦拭干净,黑漆漆的外表褪去,露出了深红底色。表面光滑,光泽温润。

“啧,都包浆了。”

“是个老东西啊。”

“我去,看走眼了。”

周围议论声四起,这时任谁都看得出这葫芦不一般。

“还真是个老物件,亏大了!”摊主脸色铁青。这葫芦是他花一块钱收回来的,根本没当回事,哪知道里面竟藏着一层深红。

虽然不确定具体价值,但他清楚,一百块卖掉绝对是亏了。可这行有买定离手的规矩,现在后悔也来不及。

杨沐之随手把葫芦递给程蝶衣:“程老板,您瞧瞧。”

陈蝶衣仔细端详,不由神色一凛:“是三河刘的葫芦……是我走眼了。”

“三河刘?好家伙!”

“这小子捡着大漏了。”

“他怎么瞧出来的?”

围观众人个个面露惊讶,摊主更是脸色难看。

他虽然对三河刘了解不深,但也听说过,民国时随便一个三河刘的葫芦,最少值三条大黄鱼。

陈蝶衣反复看了许久,才将葫芦递回给杨沐之:“小同志,你确实捡着大漏了,这确实是三河刘的葫芦。”

旁边有人忍不住问:“程老板,都说三河刘的葫芦好,它到底好在哪儿呢?”

程蝶衣正色道:“三河刘的葫芦出自咸丰年间三河县的刘显庭之手,因此得名。这种葫芦具有瓷皮、糠胎与麻包里的特质,蝈蝈居于其中鸣声清亮圆润,因而身价不凡,堪称葫芦中的极品,极具收藏价值。”

说完,他望向杨沐之:“小同志,我很好奇,您是如何看出这葫芦原本是红色的?”

杨沐之含笑答道:“这葫芦形制匀称,颇似三河刘的工艺,且表面隐约可见红色丝线,不细看难以察觉,故推测它原是红色。如今外表乌黑,或许是曾被厨房师傅长期把玩,表面沾染油污遮蔽了本色。您刚才提到三河刘葫芦有瓷皮特性,手抚即知,因此我判断这确是三河刘的葫芦。”

“说得好!”程蝶衣拍手称赞,四周众人也随之鼓掌,纷纷向这位年轻人投以赞许的目光。

“这葫芦我要了,我出八千。”程蝶衣当即表示。

“程老板,这宝贝归您了。”杨沐之痛快地将葫芦递过去,程蝶衣也利落地付了钱。

这葫芦若放到后世,最多值十万,如今以八千出手,杨沐之并不亏。

摊主悔恨不已——这年轻人用一百块买下的东西,转眼竟翻了八十倍,而宝物正是从他手中流走的。周围的人群也个个羡慕得眼红。

“您那尊炉子,能否让我一观?”程蝶衣的目光又转向那尊宣德炉。

见识了杨沐之的慧眼,他对这炉子也生出浓厚兴趣。

仔细端详片刻后,程蝶衣神色肃然:“这莫非就是宣德炉?”

杨沐之点头:“正是宣德炉。”

程蝶衣追问:“宣德炉仿品众多,几可乱真,你如何断定此物为真?”

杨沐之从容解释:“寻常铜器至多炼三次,而宣德炉为求至精,反复锤炼十二遍,故胎体纯净细腻,抚之如婴儿肌肤般光滑,这一点难以仿造。此外,宣德炉铸炼时加入金银铁锡等十余种矿物,成器后表面会隐现金白交织的星点,这尊炉子完全符合这些特征。”

听闻此言,摊主双腿一软跌坐在地,泪流满面——今  可是亏大了。

“受教了。”程蝶衣由衷叹服。

陈蝶衣望向杨沐之的目光已经不同,这年轻人确实有真本事。

“这件东西,能否让给我?”

“不行。”

杨沐之摇头,这东西留到以后能值大价钱,自然不会交给陈蝶衣。

陈蝶衣略显失落:“小同志,我们交个朋友吧。”

“再见!”

杨沐之脸色一沉,迅速消失在人群里。

他记得陈蝶衣有断袖之癖,不爱女子,只恋男子。

对师兄杨小楼更是痴情一片。

这样的人,他才不想与其结交。

“倒是个有趣的人。”

程蝶衣嘴角含笑。

……

四合院里。

陈雪茹正指挥装修工人忙碌,院里堆满了各种装修材料。

陈雪茹要装修,自然是按绸缎庄的规格来,地面、墙面都要翻新,还要做吊顶。

在这四合院里,绝对是头一遭。

装修动静不小,院里没上班的妇女都被吸引了过来。

大家纷纷围过来看热闹。

壹大妈:“哟,雪茹,这是要装修屋子?”

陈雪茹:“是呀。”

贰大妈:“得花不少钱吧?”

陈雪茹:“不多,也就三百块。”

“嘶——”

“三百?”

“还说不多?”

“这也太奢侈了。”

院里的妇女们个个瞪大了眼。

三百块抵得上普通工人一年多的工资,还得不吃不喝才能攒下。

这年头吃饱都难,普通人哪会想到装修。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033/4219845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