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1952,开局继承一座 > 第88章 第88章

第88章 第88章


“偏不走,就要听戏匣子!”

棒梗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赖。

贾张氏顿时火冒三丈。

两家原本就有过节,自家孩子却赖在杨沐之家门口听戏,这让她倍感屈辱。

既恨孙子不争气,又怨自家比不上杨沐之家的条件。

啪啪啪——

羞恼交加的贾张氏抬手就给了棒梗几巴掌。

她向来最疼这个孙子,从未动过手。

可见此刻她有多气愤。

“哇——呜呜呜——”

棒梗放声大哭,在雪地里翻滚着不肯起来。

啪啪啪……

贾张氏见状更怒,把他小脸打得通红。

“贾家嫂子,怎么打孩子呢?”

“让孩子听会儿戏怎么了?”

“棒梗还小,打坏了可怎么办呀。”

邻居们纷纷劝解。

啪啪啪……

这些话反倒火上浇油,贾张氏打得更狠了。

“别打了!快住手!”

“快去叫淮茹过来!”

几个邻居赶忙上前拉住贾张氏。

“我就要听戏匣子!奶奶最坏了!”棒梗哭得撕心裂肺。

“妈,您这是干什么呀!”

秦淮茹闻声赶来,一把将儿子搂进怀里。

棒梗仍哭闹不休:“我要戏匣子!妈给我买戏匣子!”

“棒梗,你……”

秦淮茹心口发紧,家里哪有余钱买这个。

“你这孩子怎么不懂事,咱家哪买得起戏匣子?”

“我不管!杨平安家都有,为什么咱家没有!”

“奶奶坏,妈妈也坏!别人爸爸都给买,你们就是不给我买!”

这话像针一样扎在婆媳二人心上。

“淮茹,快把他抱走,别在这儿丢人现眼。”

“哎,这就走……”

戏匣子响了一下午,等杨沐之关上,邻居们才渐渐散去。

晚饭过后,杨平意指着戏匣子问:“爸爸,这戏匣子能放我们屋吗?”

杨沐之家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他与陈雪茹住主卧,杨平心独自一间,杨平安则带着杨平顺和杨平意住一间。杨平意是想把戏匣子搁在三个男孩的屋里。

“嗯……”杨沐之瞧了瞧杨平心,见她目光也紧紧黏在收音机上。

“平心,放你屋吧。”

杨平心一向乖巧,懂得让弟弟,摇头说:“我不要,放他们屋就好。”

杨沐之笑了:“就放平心屋。你们三个小子,毛毛躁躁的,弄坏了怎么办?”

“可是……”杨平意还想争,却被老大杨平安拦住。

杨平安使了个眼色——弟弟啊,你还小,不明白平心在家是什么地位。

“谢谢爸爸!”杨平心凑上去,亲了杨沐之一口。

陈雪茹嗔道:“你就知道宠女儿。”

杨沐之哈哈大笑:“那当然,儿子我有三个,女儿只有一个,不疼她疼谁?闺女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对不对平心?”

“嘻嘻嘻!”平心笑弯了眼,像两弯小月牙。

“咳、咳,”杨沐之清了清嗓子,正色道:“玩物丧志,你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戏匣子不能多听,一天就两小时——早上七点到八点,晚上七点到八点。”

他选这两个时段,自有考虑:一是让孩子早起,养成好习惯;二是这两个钟点收音机常播重要新闻,能让孩子多了解时事。

接着,他看向三个男孩,微微一笑:“当然,你们也可以去平心屋里听。”

“谢谢爸爸!”

“太好啦!”

“爸爸最好!”

三个孩子都高兴起来,连杨平安也露出笑容。

毕竟还是孩子,收音机对他们的吸引力可不小。

……

第二天,杨沐之蹬着人力三轮,来到程蝶衣家。

这辆车原是张德水的,一直收在系统空间里,平时不怎么用,偶尔拉点东西才拿出来。

笃、笃、笃……

他敲了敲四合院的门,等了半晌,里头一点动静也没有。

敲了许久,门内才传来程蝶衣懒洋洋的声音。

“谁啊?”

“杨沐之。”

“稍等……”

程蝶衣磨蹭了半天,终于把门打开。他捂着肚子,一脸痛苦。

“姨妈来了?”

“什么姨妈?”程蝶衣一脸茫然。

“没什么,怎么没出去走走?”

程蝶衣道:“不想动,消化得快,浪费粮食。对了,你的面送来了吗?”

“嗯。”

杨沐之四下看了看,见没人,迅速将面粉卸下,丢到程蝶衣脚边。

“呦~~~您可救了我的命了!”程蝶衣大喜。

“不请我进去坐坐?”杨沐之抬头。

“有话外面说就行。”

“好吧。”

杨沐之吃了个闭门羹,却不以为意。他知道程蝶衣是怕他惦记那些宝贝,连门都不让进。

“提醒你一句,最近风声紧,把你的宝贝藏好一点。”杨沐之正色道。

程蝶衣不领情:“要你管,那是我的东西,别惦记。”

“早晚都是我的。”

“我去你大爷的,730以后我一根毛也给不了你。”

杨沐之嘿嘿一笑,程蝶衣气得跳脚。

杨沐之并非说笑,他确实惦记上了程蝶衣的东西。他清楚程蝶衣后面的苦日子还长,大风暴十年里,程蝶衣和段小楼都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改开后,程蝶衣和段小楼唱完最后一出戏就离世了。他既已看中那些东西,便自有办法在程蝶衣走后全数收走。

“天冷,我走了。”

杨沐之摆摆手,身影消失在大雪中。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程蝶衣眼中露出感激:“谢谢……”

在这最艰难的时刻,杨沐之送来一百斤面,这份情,程蝶衣不会忘。

不过杨沐之并没有程蝶衣那么多感慨。在他看来,灾荒还有两年,这一百斤面不过是钓鱼。等程蝶衣吃完了,自然会再来找他。到时候,嘿嘿!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1961年初春。

杨平安和杨平心八岁,到了入学年龄。等暑假结束,就准备送他们上学。

这两年,是杨沐之事业腾飞的两年。

受到程蝶衣的启发,杨沐之找到了另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用馒头换古董。

他手头粮食充足,根本吃不完,便让陈雪茹蒸了许多馒头,自己带着馒头四处交换物品。

在灾荒年代,粮票才是解决温饱的关键,钱的作用不大,黄金成为储备,而古董几乎成了无人问津的废品。

一两个馒头,就能换来明清的青花瓷器;随便给点粮食,也能得到珐琅瓷,甚至几十斤粮食就能换到不少好东西。

有人拿出明朝的名画,杨沐之只出十斤大米。

两年操作下来,杨沐之又收到了数千件古董,其中不乏精品。

加上之前的收藏,总数已超过万件。未来这些能值多少钱,杨沐之自己也难以估算。

他收藏的每一件,至少也是十万起步。

光是从程蝶衣那里,他就得到了十几件精品,包括三件珐琅瓷。

今年的收成还算可以,但正值春季青黄不接,加上去年灾荒的影响,在新粮下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过着最艰难的日子。

粮店的粮食时常断供,一连几天买不到粮食是常有的事。

四合院里的妇女们纷纷去农村挖野菜,野菜挖完了,就剥树皮回来煮着吃。

一天晚上,居委会的王大妈来到许大茂家。

“老许,大茂年纪也不小了,我给他介绍了一门亲事,对方条件不错,就是成份不太好,你们能接受吗?”

“成份有问题……”许父许母皱紧了眉头。

许大茂却迫不及待地问:“姑娘叫什么名字?”

“娄小娥。”

“娄晓娥!太好了太好了!”许大茂非常高兴。

他根本不在乎什么成份问题。已经二十四五岁的他,由于家里人际关系一般,一直没人帮忙说媒,至今没娶到媳妇。一听有人介绍,他哪还顾得上成份。

这位王大妈是居委会的普通成员,不像张大妈那样有实权,平时就爱帮人说媒牵线。

许母追问:“王大妈,她们家到底是什么成份问题?”

王大妈笑着回答:“那可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她父亲是娄振华。”

娄振华——听到这个名字,许家人都心头一震。

在这一带,几乎没人不知道娄振华。那家有名的轧钢厂,最初就是他私人创办的,直到前两年才转为国企。

“原来是资本家的女儿。”许父和许母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人都吃不饱肚子,从前再有钱的人家,到了这个年月也一样挨饿。

何况如今最光荣的是工人,是贫下中农。

带着资本背景的人家,难免被人指指点点。

这就让某些人心态变了,明明对方样样比自家强,却因为出身问题而瞧不起人家。

许家就是这样的情形。

放在前几年,娄晓娥闭着眼也不会嫁给许大茂这种人。

但娄家择婿的条件很简单:要是工人家庭,家里工人越多越好。

因为工人的口粮最多,女儿嫁过去才不至于受苦。

许父许母都是工人,加上许大茂也是轧钢厂的工人,这条件在整个四合院独一无二。

因此,王大妈找到了许大茂家。

就是这么个特殊年代、特殊情形,让娄晓娥这位大户人家的小姐,嫁给了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许大茂。

到头来,许大茂不仅背叛娄晓娥,举报娄家,还霸占了她的钱财。

这段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场。

虽然娄晓娥后来成了大老板,但许大茂带给她的伤害,一生也难以抹去。

“资本家的女儿又怎样?”

王大妈不高兴地说,“娄家是大户人家,愿意和你们结亲,是你们许家祖上积德。

你们以为人家下来了就完了?

告诉你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里有的是钱。”

许父赶紧赔笑:“王大妈,我们也就随口一说,这桩亲事我们当然愿意。

不知道他们那边,有没有什么条件?”

王大妈笑了:“条件就一个——结婚之后,必须和父母分开住。”

“这……”

“这条件有点严了吧。”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033/4219837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