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92章
杨沐之环顾四周,屋里约莫有十几个人,穿着各不相同:有的穿着将相呢,有的是劳动布裤褂,还有人穿着中山装或工厂的工作服。
不过,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带着一种普通人没有的气质,说话时眼神上扬,下巴微抬,仿佛自命不凡。
屋子正中间,坐着一个穿着破旧的中年人,大约三十五六岁,脸瘦小,眼睛却炯炯有神,长相有点像叁大爷。
中年人旁边站着一位姑娘,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杨沐之抬头一看,不由得一愣,这姑娘竟是娄晓娥。
他本以为这辈子和娄晓娥再不会有交集,没想到竟在这里重逢。
一个手搓狮子头、略显发福的中年人把目光投向杨沐之,开口道:“程老板,这位兄弟看着挺面生啊。”
程蝶衣笑着介绍:“贝勒爷,这是我一位朋友,也是收藏界的行家。”
然后他低声向杨沐之解释,这位贝勒爷祖上是爱新觉罗家族,后来改姓金,在家排行老三,人称“金三”,绰号“贝勒爷”。
“是吗?那我倒要见识见识。”
“收藏界什么时候多了这么一号人物?没听说过啊。”
“这么年轻,不太像吧……”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杨沐之,见他年纪轻轻,都不由露出几分轻视,没人相信他真是什么收藏大家。
破烂侯摆摆手,笑道:“既然是程老板介绍的人,那就是自己人。介绍一下吧?”
“在下杨沐之。”
杨沐之!
娄晓娥忽然抬起头,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望过来,脸上满是惊喜——她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连日思念的人。
杨沐之微微一笑,朝她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娄晓娥也甜甜一笑,心中说不出的欢喜。
杨沐之心里也有些好奇,不明白娄晓娥一个姑娘家,怎么会出现在这种场合,毕竟这里全是男人,而且还是深夜。
程蝶衣也注意到了娄晓娥,微微皱眉,向破烂侯问道:“侯爷,怎么这儿会有个姑娘?”
破烂侯笑道:“这是我一个老朋友的闺女,他最近不方便,让小娥过来替他。”
杨沐之轻轻点头。
他明白了。
多半是娄振华家里缺粮食了,自己不方便露面,就让娄晓娥带些家里的老物件来换点粮食。
众人聊着,快到十二点时,又进来了几个人。
破烂侯这才把门关好。
“侯爷,人都齐了,开始吧。”
破烂侯点点头,笑道:“开始前我先说一句,这次交流会跟往常不同。现在正是灾荒年,有些藏友实在揭不开锅,才托我办这个场子。”
“今天大伙都在,我把丑话说在前头:不管谁跟谁换,出了这个门,谁都别提。往后无论多少年,谁也不准翻旧账。”
“谁要是玩不起,趁早离开这个圈子。”
杨沐之心里认同。
破烂侯说得清楚,眼下是荒年,拿古董换粮食肯定吃亏。将来年景好了,难保有人后悔。提前把规矩立下,免得日后麻烦。
“侯爷放心,现在什么光景大家都清楚。”
“规矩都懂,玩不起就不来了。”
“这时候能拿出粮食就是救命,谁要是事后不认账,我金三第一个不答应。”
“好,那开始吧,谁先来?”
“我来!”
一个穿绿大衣的老者站出来,从怀里取出一只珐琅彩的将军罐。
“各位上眼。”
“好东西啊!”
“我看看。”
大家纷纷围上去看,程蝶衣也凑了过去。
绿大衣老者笑道:“有谁看得出这是什么物件?不妨说说。”
“有老气儿。”
“是个玩意儿。”
“应该是珐琅瓷,错不了。”
不少人点头,都说是珐琅瓷。
程蝶衣看向杨沐之,用眼神询问。
杨沐之低声道:“是珐琅瓷没错,不过做工不够细,有点糙,应该是康熙年间的。”
“知道具体叫什么吗?”
“康熙年制双色牡丹花卉将军罐。”
他声音不大,但在场不少人还是听见了。
破烂侯轻轻皱了皱眉,没说话。
娄晓娥脸上闪过惊讶,没想到杨沐之对收藏也有了解。
“侯爷,您这是……!”
“我看看。”
破烂侯捧起那件将军罐,细细端详,罐底并无落款。
他凝神看了半晌,将罐子放下,目光转向杨沐之:“年轻人,不懂就别乱开口。”
在场众人的视线,也随之聚焦到杨沐之身上。
不少人脸上露出轻蔑的表情。
“小孩子家懂什么,侯爷不必与他计较。”
“年轻人口无遮拦,只会惹人笑话。”
“程老板,您怎么什么人都往这儿带?”
听着四周的议论,程蝶衣眉头紧锁。
他心中清楚,杨沐之在鉴定方面确有见识。
可与眼前这些行家相比,难免显得逊色。
尤其听破烂侯的语气,杨沐之刚才的判断显然有误。
“这……”
娄晓娥不由得为杨沐之担心起来。
总觉得他这次要当众出丑。
穿着绿大衣的老者笑着打圆场:“侯爷,您给讲讲?”
破烂侯从容说道:“首先可以确定,这确实是一件珐琅瓷。”
他这话一出,绿大衣老者神情明显放松。
珐琅瓷在清代瓷器中地位尊贵,无一例外均为官窑制品。
至于民窑所产的珐琅瓷,因工艺不精,既不被宫廷认可,也不受后世藏家重视。
因此,但凡称作珐琅瓷,必是官窑。
侯爷这一句断定,已然为这件器物的价值定了调。
“那是什么年代的?”立刻有人追问。
珐琅瓷的烧制始于康熙晚期,在雍正时期得到发展,至乾隆年间达到鼎盛。
所以清代瓷器中,最具收藏价值的当属雍正与乾隆时期的作品。
康熙年间虽年代更早,但因当时烧造工艺尚未成熟,市场价值反而不如后期。
“具体年份不好说,但应是清晚期的作品,绝非康熙年间。”
破烂侯说这话时,目光有意无意地扫向杨沐之。
分明是冲着他来的。
“侯爷这话,我不敢苟同!”
杨沐之上前一步,他向来不是忍气吞声的性子。
“好大的口气!”
“乳臭未干的小子,也敢质疑侯爷?”
“谁给他的胆量?”
众人纷纷对杨沐之投去不满的目光。
程蝶衣悄悄拉了拉杨沐之的衣袖,示意他收敛些。
娄晓娥脸色微微发白,心中对杨沐之的处境更为忧虑。
在她眼中,杨沐之只不过远远望了一眼,而破烂侯却将那件将军罐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自然大家都觉得破烂侯说得更对。
“你有什么高见?说来听听。”
破烂侯不仅不生气,反而笑着坐回椅子上,一脸看好戏的表情,等着瞧这年轻人怎么出丑。
杨沐之捧起将军罐,先看了看底部,又对着灯光朝罐内望了一眼,从容不迫地说:“错不了,这肯定是康熙年间的东西。”
“胡扯!”
“你做什么呢?”
“侯爷都说是晚清的了……”
“没规矩的小子,轰出去!”
众人纷纷出声斥责。
破烂侯却不慌不忙,抿了口茶,问道:“证据呢?”
杨沐之不答反问:“你是怎么判定它是晚清的?”
破烂侯笑着说:“第一,胎体松垮,这是晚清瓷器的典型特征;第二,釉面做工略显粗糙。康乾时期朝廷大力扶持瓷业,投入巨大,绝不可能出现这种粗糙的工艺。康乾盛世之后,国库空虚,投入跟不上,所以才会这么糙。”
“有道理!”
“说得好!”
“好!”
众人纷纷叫好。
程蝶衣脸色有些难堪,破烂侯的分析有理有据,叫人难以反驳。
娄晓娥低下了头,似乎不忍心看杨沐之丢脸。
“你说它是康熙的,那你说说你的理由。”破烂侯懒洋洋地开口,嘴角带笑,仿佛等着看这年轻人如何当众出丑。
杨沐之神情自若:“这牡丹花色单调,就是最大的证据。”
这话一出,众人一脸茫然——颜色单调就能判定是假的?未免有点强词夺理。
杨沐之接着道:“康熙晚年才开始烧制珐琅彩瓷,当时最大的技术难题就是调色。到了乾隆时期,工艺精益求精,同样一朵花最少要用五种颜色来表现,更立体、层次也更分明。”
“谁有乾隆时期的花瓶?拿出来比比看。”
“我有!”
金三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报纸包,打开后,露出一只梅花瓶。
杨沐之接过瓶子,说道:“这是很典型的乾隆梅花瓶。大家看这朵梅花。”
众人凑上前去。
那小小的梅花,中间呈白色,向外颜色逐渐变深,依次是白色、粉白、粉色、浅红、红色,最后是深红。
“大家看,一共几种颜色?”
“六种……不对,是七种!”有人答道。
杨沐之笑着又问:“这花是什么颜色?”
“红色!”众人异口同声。
“没错,”杨沐之点头,“看上去是红色,其实是七种颜色由浅到深渐变呈现。这样的花朵效果更鲜明,更有立体感,这才是艺术品精妙的地方。”
“好、好、好!”
“真奇妙,明明是七种颜色,看着却是红的。”
“美,太美了,我以前居然没发现。”
大家虽没明说,心里却暗暗佩服杨沐之。
娄晓娥眼中闪着光,没想到一朵小小梅花,竟有这么多讲究。
“现在大家再看这朵牡丹。”
众人再望那牡丹,越看越别扭,完全没有层次分明的美感。
破烂侯脸色变了,皱眉说:“仅凭这点,也不能断定就是康熙时期的。”
杨沐之继续道:“我前面说过,瓷器的调色从康熙开始,技术只会越来越成熟。这种技艺一旦掌握,就没有丢失的道理。所以即便到了晚清,调色也只会更进步。而晚清因为投入少,短板在画功和烧造工艺。你们仔细看,这牡丹的画功有问题吗?”
“这……”
众人无言以对,杨沐之分析得清清楚楚,比破烂侯讲得更细致。
破烂侯脸色已经非常难看。
他心里已经认同杨沐之,只是嘴上不愿认输。
“小子,难道不可能是晚清仿康熙,故意把颜色做成这样吗?”破烂侯嘴硬道。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033/4219837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