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平日课业之余,亦会安排高年级的优秀学子,或是已中举的师兄,来与你们分享心得,答疑解惑。待你们选定本经后,书院还会根据你们的选择,安排专精该经的师长进行更深入的小班辅导。”

周教谕将书院的培养体系大致介绍了一遍,条理清晰,安排周到,既给予了压力,也指明了路径和资源。

最后,他目光扫过一张张或凝重、或茫然、或兴奋的年轻面孔,淡淡道:“岳麓书院能提供的,是最好的师资,最严谨的体系,最浓郁的氛围。但最终能走到哪一步,能否在三年后的乡试中脱颖而出,靠的还是你们自己日复一日的勤学不辍、深思明辨。望诸生谨记,好自为之。”

说完,周教谕微微颔首,拿起讲案上的书卷:“今日便到此。明日辰时正,正式讲授《大学》章句及注疏,望诸位提前温习。散了吧。”

他没有再多言,拿起书卷,转身便走出了学舍。

留下满屋子的学子,面面相觑,久久无人说话。

一股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压力,如同岳麓山厚重的山峦,沉甸甸地压在了他们的心头。

王明远终于无比真切地意识到,古人求学之路,远比他想象得更为艰苦卓绝。这不仅仅是对智慧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力、专注力和体力的漫长磨砺,这可比前世考上985难的不知道多少倍。

书院的日子正式开始后,那学习压力和节奏,比王明远前世新闻上看过的衡水中学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每日辰时正点开课,雷打不动。

讲堂里,周教谕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引经据典,剖析义理,信息量比在府学的时候更甚。

底下鸦雀无声,只闻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像春蚕啃桑叶,密集又急促。

下午通常是策论研讨或经义辩解,几位轮值的教谕风格各异,有的喜欢抛出尖锐议题,引得学子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则注重实务,要求针对某地灾情或政令写出具体条陈,力求言之有物。

晚上则是自修,斋舍里油灯常常亮到深夜。

能考进岳麓的,果然没一个庸才,个个都憋着股劲儿,那股子钻研的“狠劲”和自律和“卷劲”,让王明远都暗自心惊。

他甚至觉得,跟前世那些顶尖学府的学霸们比起来,这帮古人在缺乏现代工具辅助的情况下,单凭死记硬背和反复揣摩就能达到这种深度,其心志之坚韧,恐怕更胜一筹。

空气里都仿佛飘着一股无形的硝烟味,那是学业上较劲的味道。

王明远倒没慌。

上辈子卷过,这辈子更卷过,他深知节奏的重要性。

饭得一口口吃,路得一步步走,绷得太紧,弦容易断。

他依旧保持着相对规律的作息,尽量子时前入睡,早上起来还会绕着斋舍后的空地慢跑几圈,再打打五禽戏,锻炼下-体魄。

而一般这会,早都已经有“卷王”起床学习很久了,同斋舍的李昭也感觉是被刺-激过头了。

自从知道自己吊车尾进了丙班,他就像是屁-股后头点了挂鞭炮,整个人焦躁得不行。

第二天开始就学着那些狠人,早上天蒙蒙灰就挣扎着爬起来,开始背诵各种经义。晚上更是熬得眼珠子通红,哈欠连天,油灯里的油添了一次又一次。

结果没撑过五天,这家伙就彻底蔫儿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817/4230072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