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 > 第162章 害死继母的败类31

第162章 害死继母的败类3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开篇两句,年节的热闹与温暖的春意便扑面而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声朗朗,如清泉击玉。短短四句,勾勒出除旧布新的鲜活场景,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诗成,满堂寂然。

赵铭脸上的嘲讽的笑容瞬间凝固,嘴角僵在半空,像是被人扼住了喉咙。

他走上前盯着那墨迹未干的宣纸,脑中嗡嗡作响。

短暂的寂静后,喝彩声轰然炸开,震得梁上的灯笼都轻轻晃动!

“妙!实在太妙了!”

那中年主考激动得直接离了座位,快步走到案前,手指轻轻点着诗句,反复诵读了三遍,才猛地击掌。

“二十八个字,把元日的气象写绝了!‘爆竹’‘屠苏’‘新桃’‘旧符’,全是百姓天天见的俗物,经他这么一写,竟成了能传世的意象!

尤其‘总把新桃换旧符’,哪里只是说换门联?这分明是说世事推陈出新、生生不息的道理!

格律严丝合缝,意境又这般超然,此诗…  此诗足可传千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好,真好!”

一旁的蓝衣书生攥着自己刚写下的诗稿,脸色涨得通红,喃喃自语时声音都带着颤。

“这般贴切自然,用最平常朴实的大白话勾勒出如此意境和内涵…

我等苦思冥想半天,写的全是些堆砌辞藻的空架子,跟这诗比,差得太远了!”

“是极是极,语言平白得像家常话,韵味却能绕着梁子转!把新春的欢喜、万象更新的劲儿全写透了!”

一位鬓角染霜的文士放下茶杯,看向江锦辞的目光满是敬佩。

“江解元这才学,我等心服口服!”

在满堂的赞叹声中,中年主考整了整衣袍,双手拢在袖中,郑重宣布:

“江解元此诗《元日》,既切‘元日’之题,又意境高远,格律精严至化境!第二关,评定甲上!请解元公先行登三楼!”

江锦辞神色依旧平静,对着主考和众人微微拱手,转身向楼梯走去。

经过赵铭身边时,他的目光没有丝毫停留,步履从容,仿佛赵铭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摆设,径直上了三楼。

这种彻头彻尾的无视,比任何犀利的言辞更让赵铭难堪。

他僵立在原地,像是被人当众扇了几巴掌,脸上火辣辣的,更觉得周围所有的目光都带着刺。

赵铭脑子里乱成一团浆糊,有心想做一首压过江锦辞的诗…

可经过江锦辞那首诗后,他头绪全被打乱了,原本想的那些诗句在《元日》的质朴与深意面前,显得格外苍白匠气,连拿出来的勇气都没有。

不说时间太短,江锦辞那一首诗出来,他自觉给他再多的时间,他也做不出这样的诗来。

角落里传来压低的议论声,幸灾乐祸的意味藏都藏不住:

“啧,刚才不是还挺能耐,急着把人家解元公架起来么?现在傻眼了吧?”

“这下好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家压根没把他放在眼里。”

“要是换了我,早就找个地缝钻进去了,还傻站在那儿碍眼。”

这些话像细针一样,密密麻麻扎进赵铭耳朵里。

他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羞愤得喉咙发紧,却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江锦辞的诗就摆在那儿,是最好的证明,他再争辩,也只是自讨没趣。

与此同时,三楼的雅间内,也因这首《元日》泛起了涟漪。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国公放下茶盏,指尖捻着长须,眼底满是赞赏:

“此诗看似质朴,实则意涵深远,气象开阔得很。这江锦辞,绝非池中之物啊。尤其‘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暗合除旧布新之天道,格局不凡。这位解元,看来并非全然无意世事啊。”

这话引得众人纷纷看向王守所在的雅间。

而王守透过窗缝瞥见楼下失魂落魄的赵铭,再想到江锦辞那惊才绝艳的诗句、从容离去的背影。

对着身旁面色不愉的张侍郎笑了笑。

心里暗自叹气:这江锦辞,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经此一文会,他想在京城  “低调隐居”,恐怕是难了。

在江锦辞《元日》珠玉在前带来的压力下,二楼剩余学子们勉力构思。

虽有几人诗作尚可,如“东风解冻春回暖,万物昭苏景更新”之类,得了主考“清丽”、“工稳”的评语,得以晋级。

但终究难脱前人窠臼,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气象。

最终,能登上三楼的,仅有十人,其中便包括勉强稳住心神、作了一首中规中矩新春诗的赵铭。

他虽成功晋级,脸上却无多少喜色,方才的难堪依旧如影随形。

三楼布置更为庄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

主考换成了一位身着戎装、气质刚毅的中年男子,据闻曾是边军将领,现于兵部任职。

他目光如电,扫过在场十人,声若洪钟:

“诸位能至此,皆具才学。然诗文之道,非仅风花雪月。

适才尔等吟咏新春,可知这万家团圆、四海升平之景,从何而来?”

他顿了顿,语气沉凝,“是边关将士浴血,是军中儿郎舍生!

今日第三关,诗题便是——咏边塞,颂将士!

体裁不限,需写出我大晟军人之铁血豪情,保家卫国之忠勇担当!

让他们的事迹,借尔等之笔,传扬天下!”

题目一出,氛围陡然肃穆。

这与前两关的喜庆祥和截然不同,需要的是金戈铁马之气,是男儿热血之魂。

赵铭深知这是挽回颜面的机会,更是能在兵部大人乃至诸多权贵面前展现自己不仅会吟风弄月,亦有家国胸怀的良机。

几乎是绞尽脑汁,在题目宣布后半刻钟左右,便霍然起身,强作镇定地吟诵了一首五言律诗:

霜风裂帐角,冷月照戈矛。

瀚海烟尘紧,危城鼓角高。

丹心昭日月,壮志寄旌旄。

甘洒一腔血,何辞万里劳。

那兵部主考听罢,指节在案上轻叩两下,沉吟道:"『霜风』『冷月』『瀚海』,意象选取尚属得当,『裂帐角』『照戈矛』亦见刻画之功。尾联『甘洒一腔血,何辞万里劳』,志气可嘉。"

他话锋微转,目光如炬:"然全诗斧凿之痕过重,如堆砌辞藻,少了几分沙场真味与铁血锐气。

真正的边塞诗,当是鲜血浸透黄沙后凝成的金石之声,而非书斋中想象的凄苦之景...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484/4267083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