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农门青云:全族赌我中状元 > 第57章 寒冬砺志

第57章 寒冬砺志


秦远山站起身,坚定地对着秦德昌和各位族老,深深一揖道:“族长!各位叔伯长老!我秦远山,替我侄儿浩然,应下了!谢族里给浩然这个机会,谢全族老少的信任!若是三年后,浩然未能通过县试,不用族里开口,我亲自去镇上把他领回来,绝无半句怨言!一切后果,我秦远山一房承担!”

秦德昌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神色道:“好!既然如此,此事便这么定了!年后,开春,便送秦浩然入镇读书!此事关系我柳塘村秦氏全族未来气运,望各位谨记,同心协力,共渡难关!亦望浩然那孩子,能体会族中苦心,不负众望,刻苦攻读,早日能庇护我秦氏一族。”

祠堂的决议,像一阵猝然而起的凛冽寒风,迅速席卷、传遍了柳塘村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户低矮的屋檐下激荡起不同的回响。有人真心实意地支持,觉得族长有远见,这是打破困境的长远之计,是黑暗中唯一能看到的光亮。

有人则忧心忡忡,觉得在如此艰难的年景下投入巨大,希望却如此渺茫,万一失败,整个村子都可能被拖垮,陷入万劫不复。

也有人私下里酸溜溜地嫉妒,觉得族里的资源偏向了秦远山一家,凭什么他家的娃就能读书,自家的娃就只能继续刨土坷垃…小小的村庄,因为这个决定,表面平静下,暗流涌动。

而秦浩然,却对这一切尚无所知。正坐在自家那低矮的院墙旁,借着天边最后一抹绚烂的夕阳余晖,默诵着《孟子·尽心章句》的篇章。

秦远山带着祠堂决议的消息回到家中时,夜色已深。新建的土坯房里,点着一盏如豆的油灯,光线昏黄,勉强照亮陈氏正在缝补的旧衣。秦禾旺已经趴在草铺上睡着了,发出轻微的鼾声。

秦远山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道:“孩他娘,族老会决定供秦浩然读书。”

陈氏放下针线,抬起头,眼中带着询问紧张。秦远山将族老会的决定,尤其是那三年为期,不过县试即退学的条件,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话音刚落,秦禾旺不知何时醒了,一骨碌爬起来,兴奋地嚷道:“哇!浩然要去镇上当秀才老爷了!以后看谁还敢欺负咱们村!”孩童的世界简单直接,只为弟弟可能有的出息而感到纯粹的开心。

陈氏的反应则复杂得多。她松了一口气,是族里公出,她便少了许多心疼和顾虑。但随即,看着秦浩然清瘦的脸庞,忍不住开口道:“他爹,三年…是不是太急了点?浩然他才刚开蒙没多久…”

秦远山打断妻子的话,语气斩钉截铁,既是说给陈氏听,也是说给秦浩然,更像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心:“族里的决定,不容更改。这是全族勒紧裤腰带供他,不是儿戏!成了,光耀门楣;不成,也怨不得旁人。”

看向秦浩然,目光深沉:“浩然,你可明白?”

秦浩然迎着伯父的目光,心中波澜涌动。

从这一天起,秦浩然在家的待遇发生了微妙而显著的变化。

所有的家务杂活,劈柴、挑水、打扫院落,陈氏和菱姑都尽可能地揽了过去,连秦禾旺都被严厉告诫,不许拉着弟弟去玩耍。

“浩然,快去读书,这里不用你。”

“浩然,天快黑了,仔细眼睛,明天在学。”

这样的话,成了陈氏每日里说得最多的。

秦浩然的生活节奏变得异常规律甚至单调。白日里,几乎都泡在了三叔公那里,或是独自在家中的角落诵读、默写。

晚上,则早早休息,并非他不想熬夜,而是灯油珍贵,还有灯光不亮伤眼睛。

秦浩然便在黑暗中,于脑海中反复回忆、推演白日所学的经义,直至沉沉睡去。

这样的特殊待遇,在刚刚经历大灾、家家户户都在为一口吃食、一捆柴火发愁的柳塘村,自然引起了一些波澜。起初,不少村民私下里议论纷纷,心中不服气。

“凭啥他家娃就能啥活不干,光坐着念书?”

“族里的钱粮也是大家的,供浩然一个娃,咱们的日子不过了?”

“哼,我看就是远山家会算计,愣是哄得族里下了本钱……”

有些心思活络或者憋着口气的村民,甚至会故意从秦远山家门前走过,或是找个借口窜进门,想看看这被全族寄予厚望的文曲星到底在干什么。是偷懒耍滑?还是装模作样?

然而,他们每次看到的,几乎都是同一个场景:那个身形单薄的少年,要么是坐在小马扎上,脊背挺得笔直,对着一本破书念念有词,神情专注得仿佛外界不存在。

要么就是在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劳作,比如帮忙晾晒挖回来的藕根、整理柴火,也是闷声不响,手脚麻利,干完便立刻又拿起书本,没有丝毫懈怠和贪玩的迹象。

脸上没有孩童应有的嬉闹,只有一种近乎执拗的沉静。

一次,两次…次数多了,那些原本不服气、带着挑刺心思而来的村民,看着那少年在寒风中呵着冻红的手依旧坚持练字,听着他那清朗而不间断的诵读声,心中的那点不快和嫉妒,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取代是感慨,是钦佩,或许还有一丝自愧不如。

里正秦德昌和几位族老,更是将这份期待化为了实际行动。他们时不时会派人送来一小条肥肉,或是几个难得的鸡蛋,东西不多,却意义非凡。送来的人总会高声说一句:“族长或某位叔公吩咐了,务必给浩然补补身子,读书费脑子!”这话既是关心,也是说给村里人听,表明族里的态度,统一思想。

秦浩然默默地接受着这一切。吃得并不心安理得,每一口特殊的食物,都仿佛在提醒他肩上的责任。只能更加疯狂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将那份压力转化为动力。

然而,族里和家庭的这点有限倾斜,并不能改变柳塘村整体艰难的大环境。洪水带来的创伤是深重的,夏收绝产,秋收微薄,尽管官府减免了部分税赋,但剩下的以及为了折色而筹措的银钱,几乎掏空了村中最后的储备。这个冬天,注定无比难熬。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905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