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作诗
夏收时节,柳塘村全员出动,金色的稻田里,男女老少弯腰挥镰,汗水滴落在土地上,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和劳作的炽热气息。
秦浩然主动要求下田帮忙。大伯秦远山见状,急忙从田埂上跑来,一把夺过秦浩然手中的镰刀,语气严厉中带着关切:“不行!这活太累,不是你读书人干的!万一伤了手,还怎么写文章?快回家温书去!”
秦浩然坚持道:“大伯,我也是家里的人,怎能看着大家劳作而自己袖手旁观?”
正争执间,里正秦德昌闻讯赶来。看了看秦浩然认真的神色,又看了看秦远山护犊心切的样子,沉吟片刻,做出了决断:“远山,浩然有这份心,是好事。读书人也不能五谷不分,四肢不勤,否则将来做了官,如何体恤民情?不过,重活确实不能让他干。”
他转头对秦浩然道:“浩然,这样,晒谷场那边正缺人手翻晒稻谷,还得防着雀鸟偷食。这活计不费大力气,但需细心和耐心,你就去晒谷场帮忙吧,也算为族里出力了。”
秦浩然知道这是折中办法,便点头应下:“是,叔爷,浩然晓得了。”
午后,秦浩然遇见堂兄秦禾旺带着其他小伙伴,正在田边下鳝鱼笼,便想上前帮忙。
谁知秦禾旺连连摆手:“别别别,浩然你不知道,前段时间我们下鳝鱼笼经常进蛇,我都被咬了一口,幸好是水蛇,没毒。要不然你就看不见你哥我了。这活危险,你别碰,等哥抓了蛇,炖给你吃,那味道,比鳝鱼还香呢!”
秦浩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族人们对他的爱护,既让他感动,又让其有些无奈。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秦浩然的身影便出现在了村中最大的晒谷场上。烈日将平整的夯土地面烤得滚烫,金黄的稻谷铺满了大半个场院,如同给大地镀上了一层流动的金色。
秦浩然的任务有三:一是定时翻动稻谷,使其均匀受热,尽快干燥;二是驱赶那些伺机而动的麻雀;三是照看堂妹豆娘,免得她到处乱跑。
秦浩然头戴斗笠,手持一根细长的竹竿,守在晒谷场边。小豆娘乖乖地坐在一旁的树荫下,用稻草编着小玩意,时不时抬头冲着秦浩然甜甜一笑。
成群结队的麻雀在天空盘旋,瞅准空子便如同闪电般俯冲下来,啄食饱满的谷粒。秦浩然需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到雀群来袭,便挥舞竹竿,大声呼喝,将其惊走。
这活儿看似简单,却极为磨人。烈日炙烤,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衣衫。雀鸟仿佛无穷无尽,刚赶走一波,片刻又来一群,需要持续保持警惕。
然而,在这重复的劳动中,秦浩然却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他看着眼前无垠的金色稻浪,感受着指尖谷粒的饱满与温热,听着远处田间传来的号子声和打谷声,这一切都让他觉得与这片土地、这些族人建立了更深的联系。
某一刻,又是一大群麻雀黑压压地飞来,落在晒谷场边缘,蠢蠢欲动。秦浩然立刻起身,挥舞竹竿,口中下意识地呼喝驱赶。
或许是连日来的劳作体验与蒙学积累的诗词韵律在脑海中碰撞,或许是眼前这守护丰收的场景触动了他,几句稚嫩却应景的诗句,竟自然而然地从他口中流淌而出,伴随着驱雀的呼喊,带着一种未经雕琢的质朴:
“烈日炙金浪,雀喙窃丰年。莫道田间苦,谷香满人间。”
诗句脱口而出的瞬间,秦浩然自己都愣了一下。
停下挥舞的竹竿,回味着这偶然得来的诗句。诗句平仄不算严谨,用词也显稚嫩,却真切地描绘了眼前景象和他此刻的心境——烈日照耀下如金色波浪的稻谷,翻晒的辛劳,麻雀的狡黠贪食,以及自己手持竹竿守护庄稼的职责。
旁边一同看守晒谷场的族老三爷爷听到了,虽然不懂诗,却觉得这娃儿念的顺口,像是在说眼前的事,不由得咧开嘴笑道:“浩然娃儿,你这念叨的是个啥?听着还挺像那么回事!是在骂这些贼雀儿吧?”
秦浩然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胡乱念叨的,让三爷爷见笑了。”
这首即兴创作的小诗,虽然简单,却蕴含着他对这片土地和辛勤劳作族人的朴素情感。心中涌起一股奇妙的成就感,这与背诵经典、理解微言大义完全不同,这是一种创造的、表达的喜悦。
抬起头,望向田埂的方向,目光似乎穿越了距离,落在了那些正在为“谷香满人间”而挥洒汗水的亲人身上。晒谷场的炎热与疲惫,仿佛也因这灵光一现的诗句,而变得有了别样的意义。
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陆续来到晒谷场,查看稻谷的晾晒情况。秦德昌听着三爷爷复述秦浩然那几句诗,眼中闪过惊喜。
秦德昌低声吟诵着:“烈日炙金浪,雀喙窃丰年...”
拍了拍秦浩然的肩膀,鼓励道:“好小子,不愧是读书人,连赶麻雀都能赶出诗来!这诗虽简单,却说到了咱们农人的心坎上啊!”周围的族人也纷纷称赞。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902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