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精耕细作
夏收的喜悦尚未在谷仓中捂热,秦家村的田埂上便已展开了新一轮更为紧张激烈的劳作——抢种二季稻。江汉平原的七月,正是争分夺秒与天时赛跑的季节,晚一日,秋收的产量便可能大打折扣,直接关系到未来半年的口粮和赋税。
刚刚收割完的稻田,残留着齐刷刷的稻茬,像一片片等待抚平的伤痕。族人们根本没有喘息的时间,几乎是放下收割的镰刀,就拿起了耕作的犁耙,立刻投入到翻耕土地的苦役中。
村里仅有的几头牛成了最宝贵的劳力,被各家各户小心翼翼地轮流使用。它们被套上沉重的犁具,在主人既心疼又不得不催促的吆喝和鞭梢轻点的警示下,喘着粗气,鼻孔张合,奋力向前。坚硬的铁犁铧噗的一声切开板结的田土,翻开稻根,将稻茬和杂草深深掩埋,为新的生命准备温床。
牛蹄踏在泥水里,发出噗嗤噗嗤的沉闷声响。赶牛的汉子大多赤着上身,古铜色的脊背在毒辣日头下油亮发光,汗水如同小溪,顺着紧绷肌肉的沟壑不断流淌而下。
然而,牛力终究有限,更多的田地需要依靠人力。当牛力不济或轮换不到时,男人们便两人一组,甚至是父子、兄弟齐上阵,用粗糙的麻绳套在肩膀上,取代耕牛,躬身如虾,将全身的气力都灌注到那根勒进皮肉的绳索上,奋力拉动铁犁。
那沉重的犁铧像是被大地死死咬住,每前进一寸,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气力。绳索深深陷入肩胛的皮肉里,留下紫红色的、火辣辣的印痕。
男人们咬紧牙关,脖颈和额头上的青筋如同蚯蚓般暴起,口中发出低沉而有节奏的“嘿呦、嘿呦”的号子声,与不远处牛只粗重的喘息声、犁铧破土的嘶啦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原始、沉重却又充满力量的农耕交响。
犁过的水田还需要进一步平整。族人们使用一种带齿的耙,人站在上面以增加重量,由牛牵引或靠人力在泥水中艰难拉动,将大块的土坷垃打碎、耙平,使田面如同镜面般平整,便于后续均匀灌溉和秧苗扎根生长。
紧接着是施肥。,用的都是自家沤制的农家肥。这时,几乎是男女老少齐上阵,用簸箕、箩筐将黑褐色、带着浓重发酵气息的堆肥运到田边,再赤脚踩进被晒得温热的泥水里,用手一把把地将肥料均匀地撒入水田。这活计同样不轻松,需要不停地弯腰、起身、扬手抛洒,循环往复,汗水很快便迷蒙了双眼,刺得眼睛生疼。
然后是紧张的灌溉。靠近河渠的田地,利用简陋的龙骨水车,靠人力不停地踩踏,将河水一级级提升,通过沟渠,汩汩地引入干渴的田间。踩水车的人如同上紧了发条,不敢有片刻停歇,双腿机械地运动着,听着水流哗哗的声音,心里才稍微踏实。
整个抢种过程,如同一场组织严密的战役。族人们自发地相互帮工,遵循着古老的乡约。你家犁完帮我家的,我家插秧时你家来人手。田畴之间,随处可见弯腰劳作的身影,从晨光熹微到烈日当空,再到夕阳西下,弦月东升,人们仿佛不知疲倦,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赶在时节前,把秧苗插下去!
只有在吃饭的短暂间隙,田头地边才会响起碗筷的轻微碰撞声和疲惫的叹息。也只有在这样高强度的劳作下,族人才会舍得吃干饭。
不再是往常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而是冒着热气的粗米饭,配上一点水煮青菜,偶尔有一点咸菜或爆炒鳝鱼丝,便是极大的满足,能迅速补充消耗殆尽的体力。
秦远山和陈氏并排坐在田埂的阴凉处,捧着粗陶碗,大口扒着米饭,尽管浑身骨头像散了架,疲惫不堪,但看着眼前已然平整、注水、在阳光下泛着粼光的田地,两人相视一眼,眼中全是满足感。
对他们而言,能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养活家人的粮食,能在劳累一天后吃上一碗由新米煮成的、结实的米饭,便是生活最踏实、最幸福的时刻。
整个双抢期间,秦浩然也被这全民动员的紧张氛围所深深感染和震撼。他无法参与犁田、拉耙、挑肥这样的重体力活,便被安排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助性工作。
大部分时间里,秦浩然和小堂妹逗娘负责家里的两顿饭。菱姑和禾旺,则跟着父母下了地,帮忙递送秧苗和插秧。
下午时分,当田里最酷热的劳作暂告段落,秦禾旺却常常会消失一阵。便会和村里几个半大小子,又去河沟里下鳝鱼笼了。鳝鱼在这时节最为肥美,既能给劳累的家人添道难得的荤腥,也能偷偷拿到镇上换几个零散铜钱,对农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贴补。
秦浩然看着堂哥他们准备出发,心里痒痒,也想跟着去。秦禾旺却如临大敌,赶紧招呼他的小伙伴,把秦浩然护送回自家,秦禾旺嘴里还嚷嚷着:“浩然,我的好堂弟,你是读书人,将来要考秀才、中举人的!回头要是让我爹和里正叔爷知道了,非扒了我的皮不可!你就在家好好温书,等哥抓了肥鳝回来给你熬汤补身子。”
秦浩然站在门口,看着堂哥和小伙伴们嬉笑着跑远的背影,心中滋味复杂。在族人和同龄人眼中,自己读书人的身份标签越来越鲜明。
当最后一块水田也插满了嫩绿的秧苗,如同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崭新的绿毯,整个持续了近十天的抢种战役才算告一段落。
持续的烈日曝晒和参与家务、田间辅助劳动,让秦浩然的肤色更深了一层,呈现出一种健康的黝黑,手臂和肩膀的线条也结实了些许。
而像大伯秦远山这样的主要劳力,则几乎被晒得黢黑,眼神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这十来天的双抢,他们几乎是两眼一睁开就是下田,直到夜幕深沉才拖着仿佛不属于自己的身体回归,真正实践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训。每天仅有的两顿饭,都是在田头匆匆解决,只为节省下来回奔波的时间。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902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