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农门青云:全族赌我中状元 > 第136章 拜谢族人

第136章 拜谢族人


秦德昌看着这一幕,强忍着激动泪水,上前一步,高声对着族人们喊道:“乡亲们!浩然这孩子,有心了!他惦记着大家,从府城给咱们族里每一家,都带了礼物回来!是上好的府城布匹和糕点!”

人群再次响起一阵惊喜的议论声。

秦德昌继续道:“但是!咱们柳塘村,讲究的是礼数,是情义!浩然要一家一家,亲自上门,拜谢各位长辈亲人多年的照拂之恩!大家先各自回家,等着咱们的秀才公登门!”

这个提议,得到了族人们的一致认同。他们纷纷回家,等候秦浩然的拜访。

拜谢之旅,从三叔公家开始。三叔公是族里最年长,也是最有学问的长辈,更是秦浩然的启蒙恩人。

秦浩然从牛车上取下礼物,那一整套崭新的《四书五经》及注解、蒙学课本,还有那方好砚、好笔好墨,以及一份糕点、半匹布,走进了三叔公屋子。

三叔公早已穿戴整齐,等在堂屋。

当他看到身着蓝色襕衫、气度已然不同的秦浩然走进来时,浑浊的老眼瞬间湿润了。

颤巍巍地站起身,没有先去看那些贵重的礼物,而是伸出手,轻轻摩挲着秦浩然身上的襕衫,仿佛在触摸一个遥不可及,却由眼前这孩子实现的梦想。

三叔公声音哽咽,老泪纵横:“好…好啊…襕衫,这就是秀才相公的襕衫啊!孩子,三叔公…三叔公这辈子,值了!”

这身衣服,这条路,也曾是他年轻时的梦想,如今在晚辈身上得以实现,其中的感慨与欣慰,难以言表。他看着那套崭新的书籍,更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抓着秦浩然的手,用力点头。

接着,秦浩然又依次去了里正秦德昌家,送上了那匹贵重的细棉布。

去了大伯家,看着大伯娘戴上那支银簪和手镯时,那手足无措又喜极而泣的模样,依礼拜谢。

而后按照族中的辈分和亲疏远近,一家一家,挨户登门拜谢。

每一家,都郑重行礼,奉上那份代表心意的糕点与布匹,感谢他们往日或多或少的照拂。

族人们则无不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拉着他的手,说着鼓励和祝福的话,整个柳塘村都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喜庆与温情之中。

等到所有人家都走完,已是夕阳西下。秦浩然带着一身疲惫,却满心温暖,回到了大伯家中休息。

而他刚坐下没多久,里正秦德昌便已精神抖擞地召集了族中所有族老,连同秦远山,齐聚祠堂。

庄严的祠堂内,烛火通明,秦德昌声音洪亮地宣布:“浩然高中秀才,此乃我秦氏一族天大的喜事,祖宗脸上有光!我提议,三日之后,开祠堂,祭祀祖宗,告慰先灵!同时,大摆秀才宴,宴请全族,并邀请周边乡邻,共同庆贺!”

提议得到全体族老的一致通过。

当负责采买的族人询问需要采购哪些食物时,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着秦德昌。

这可是秦氏一族几十年来头一遭如此风光的大喜事,秀才宴席的规格直接关系到全族的体面。

秦德昌环视了一圈族老们的期盼,又想起浩然那知恩图报的举动,一股豪气与决断涌上心头。猛地一跺脚,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咬着牙,声音却异常洪亮:

“办!必须风光地办,不能让外人小瞧了咱们秦氏,更不能委屈了浩然挣来的这份脸面!”

掰着手指头计算:“这样,先在村子里采购二头肥猪,二头壮羊!再买上一百多只鸡!如果村里不够,就去附近村买,咱们村池塘里的鸭子够用,鱼就不必买了,直接干塘,要让所有来道贺的人,都吃饱喝足,见到油腥!”

想了想,继续规划宴席标准:“宴席就按十二道菜准备,必须有硬菜!猪肉、羊肉、鸡、鸭、鱼,这几样大荤必不可少,再配上咱们地里的时令蔬菜,清爽解腻。酒水就用咱们自家酿的米酒,管够!”

这个标准一出来,族老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二猪二羊一百多只鸡,这阵仗,恐怕要花费十多贯铜钱,就算是镇上最富庶的人家娶媳妇也远远不及!

但一想到这是为了全族的荣耀,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反而都激动的摩拳擦掌,纷纷表示明日就去操办。

秦远山回到家,脸上还带着参与决策的兴奋红光,他将族里的决定和宴席的盛大规模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秦浩然,最后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浩然,还有个事…里正叔爷说,附近几个村的乡绅、地主,还有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得邀请来观礼。这写请帖的事…还得劳烦你。叔爷他认得人,但不咋会写那文绉绉的帖子,到时候他拿着你写好的帖子去送。”

秦浩然闻言,毫不犹豫地点头应承下来:“大伯,这是应该的,我今晚就写。”

饭桌上,秦远山依旧沉浸在白天的激动和即将举办盛大宴席的兴奋中,扒拉了几口饭,便再也坐不住,一抹嘴,说道:“我出去转转!”  便急匆匆地出了门。

果然,没过多久,村里老树下的信息交流中心,就传来了秦远山那特有的大嗓门。

身边,很快就围拢了一大群好奇而羡慕的村民。而巧的是,里正秦德昌也在那儿,正被几个老人围着问东问西。

这下可好,秦远山和秦德昌,两人一唱一和,如同最好的说书搭档,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起在府城的见闻。

秦远山主讲武戏,挥舞着粗壮的手臂,描述府城的城墙有多高,街道有多宽,码头上停泊的船只如何桅杆如林,他扛的绸缎包有多么沉重,又把那报喜差役的锣声学得惟妙惟肖,说到激动处,唾沫横飞,引得围观的汉子们阵阵惊呼。

而秦德昌则负责文戏,捋着胡须,语气带着见过世面的矜持,描述府学的藏书阁如何浩瀚如海,知府大人的官威如何令人敬畏却又对浩然和蔼可亲,“沔阳三蒸”如何精致美味,以及学政大人主持的谢师、谒圣仪式是何等的庄严肃穆。

他的讲述,让那些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老人和妇孺听得如痴如醉,仿佛也跟着去那繁华府城走了一遭。

两人讲得口干舌燥,周围听众却意犹未尽,不断追问细节,尤其是关于秦浩然如何应对知府、学政,如何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等等。这小小的树下,仿佛成了柳塘村最热闹的剧场。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89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