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未雨绸缪
夏税之事顺利了结,族中养鸭大计的宣讲也激起了热烈反响,秦浩然心中稍定。动身前往府城前的第二日,便着手处理最后几件要紧事。
首要的,便是去镇上拜谢恩师李夫子。
清晨,秦浩然仔细收拾停当,秦德昌早已备好了谢礼:两只柳塘烤鸭,一篮鸭蛋,还有几包从府城带回的茶叶与糕点。秦远山赶着牛车,再次前往镇上。
抵达崇文私塾那熟悉的青瓦白墙外,秦德昌熟门熟路地先去找了门房老张,塞过去一小篮鸭蛋,笑着低语几句。
老张见到秦浩然,脸上立刻露出笑容,连声道:“秀才公稍候,小的这就去通传夫子!” 脚步轻快地进去了。
不多时,老张回来,躬身引路:“夫子正在书房,请秀才公过去。”
秦浩然对秦德昌点了点头,秦德昌会意,他和秦远山今日另有任务,按照秦浩然之前的规划,要在镇上转转,打听一下租赁临街小门面的事宜,为将来柳塘烤鸭和鸭蛋制品,在镇上设一个门店。这是将产业从村推向镇的关键一步。
秦浩然独自一人,穿过熟悉的庭院,来到了李夫子的书房外。整了整衣冠,轻轻叩门。
里面传来李夫子那熟悉的声音:“进来。”
秦浩然推门而入,只见李夫子正伏案批阅学生的课业,闻声抬起头。笑道:“浩然来了,快坐下。”
书房内,墨香依旧。秦浩然恭敬地行过弟子礼后,将带来的礼物奉上:“学生蒙夫子多年教诲,方能侥幸进学。些许乡野之物,不成敬意,聊表寸心,还请夫子笑纳。”
李夫子看着那烤鸭和鸭蛋,眼中笑意更深,捻须道:“你这孩子,总是这般多礼。不过,你这柳塘烤鸭,如今在景陵县内可是名声不小啊!前几日王员外还特意派人来问过做法,可是被你族里婉拒了?”
秦浩然微笑颔首:“是,此乃族中未来生计所系,不敢轻泄。”
李夫子赞许地点头:“做得对!”
随即话锋一转,说起了私塾的近况:“浩然,你可知,自你中了秀才,尤其是得了县案首,府案首的消息传开,咱们这崇文私塾,可真是门庭若市了!”
指着窗外:“想来附学的孩子,比往年多了足足十倍!我这束脩,也不得不水涨船高,还得加以筛选了。”
兴致勃勃地细数起来:“如今,我定了新规矩。前来求学的蒙童,需得先经过一番考较,观其资质心性。
资质上等、聪颖好学的,束脩定为两贯铜钱,资质中等、尚需雕琢的,束脩三贯。至于那些资质驽钝,但凭借家中关系硬塞进来的...”
李夫子无奈地笑了笑,压低声音,“束脩便要五贯了!就算这样,来求学的人家依旧络绎不绝,我这小小的私塾,眼看就要人满为患,恐怕真要限制名额了!”
秦浩然听着夫子带着自豪的抱怨,心中亦是满怀开心。自己的成功,无疑给夫子的私塾打了一块最响亮的招牌。
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私塾培养了自己,自己的成就。反过来提升了私塾的名望与价值,相互成就,莫过于此。
秦浩然由衷地说道:“此乃夫子教导有方,学问精深,方能引得学子景仰来投。学生与有荣焉。”
李夫子摆摆手,脸上笑容却更盛,显然对目前私塾的兴盛极为满意。又关切地问起秦浩然今后的打算。
秦浩然便将自己对柳塘村的产业规划,包括集中养鸭、烤鸭制作、蛋品加工、鸭绒利用,以及“三成归公,七成按劳分配”的原则,简明扼要地向李夫子说了一遍。
并未隐瞒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尤其是族人对商户身份的顾虑,以及初期管理可能面临的挑战。
李夫子听得频频点头,眼中异彩连连。不仅是欣赏这计划的周全,更是欣赏秦浩然这份不尚空谈、立足实际、惠及全族的胸怀与能力。
李夫子抚须沉吟道:“嗯…由族中牵头,稳扎稳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此策老成持重,甚好!既能解你读书资费之困,又能为族人开辟财路,实乃两全之策。至于商户身份之忧…”
微微蹙眉道:“确实需谨慎对待,务必让族人自愿选择,不可勉强。”
秦浩然见夫子认可,心中一定,随即趁势说道:
“夫子明鉴。学生此番前来,一是拜谢师恩,二也是有一事相求。
学生不日便将前往府学就读,族中诸事,虽已托付叔爷与守业叔操持,但他们终究久居乡里,见识有限。
学生远在府城,心中难免牵挂,怕族中产业初兴,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或是族人行事不当,招惹是非。”
目光清澈而真诚地看着李夫子:
“夫子德高望重,在本地素有声望。学生冒昧,恳请夫子日后能对柳塘村,对我秦氏一族,稍加看顾。
若族中有人送孩童来私塾求学,也望夫子能多加管教。若闻听族中有什么不当之举,或是外间有何对柳塘村不利的流言蜚语、宵小觊觎,还望夫子能不吝指点,或派人往府城送个信。学生感激不尽!”
秦浩然这番话,说得极其委婉,但意思很明确。
就是想在离开后,为柳塘村找一个可靠的保护伞和智囊。李夫子身为秀才,在景陵县内人脉广,声望高,有他时不时关注一下,许多潜在的麻烦或许就能消弭于无形。
这也是秦浩然深思熟虑后的安排,毕竟生意好了,眼红的人、想来分一杯羹的蛇鬼牛神绝不会少。
李夫子先是一愣,随即指着秦浩然,笑骂道:“你这个小滑头!这是要把老夫也绑上你柳塘村的战车啊!”
话虽如此,他眼中却并无责怪之意,反而带着几分欣赏和纵容。沉吟片刻,终是点了点头:“也罢。你既信得过老夫,老夫便替你多看顾几分。
不过,浩然大才,族中之事,大方向既定,具体琐碎,还是要放手让族人去做。你之核心,仍在科举正途,切莫本末倒置。”
秦浩然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连忙起身,再次郑重行一礼:“学生谨记夫子教诲!”
有了李夫子这句话,自己前往府城,便能更多几分安心。
自己不能事事亲力亲为,必须培养族人的自主能力。大方向把握住,细节上允许他们犯错、成长。若有些人确实执行力不行,那便老老实实种田,毕竟做生意和种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强求不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896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