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札记火爆
仅在每年春秋丁祭、或是迎接上官视察等重大典礼时,由临时挑选的、略通音律的乐生演奏一番,算是应景。
平日里,那间名为乐律斋的屋舍,大多时候都门扉紧闭,锁头锈蚀。御(驾车、驭马之术)则完全未被列入府学课程,对于追求“学而优则仕”的文人而言,此乃武夫或仆役之事,非士子所当为。
总体而言,府学的六艺教育,呈现出一种鲜明的选择性传承与科举化改造。
礼、书是核心根本,射、数是重要补充且被赋予了新的考核与经世意义,而乐、御则因与科举取士的直接关联性弱而逐渐淡出主流舞台。
粗略算来,射、数、书(特指每日练字时间)这几项所占用的固定教学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占每日课程的三成左右,且多安排在午后精力相对分散的时段。科举之路,终究以经史子集为根本基石。
而秦浩然所有的课余时间,只要得空,便几乎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那份与文华斋约定的《四书札记》修订工作中。
书案上,稿纸越堆越厚,上面布满了更加精炼独特的符号、更加清晰缜密的脉络图、以及更加详尽的注解与实例补充。
参考了府学藏书阁能找到的多种权威注疏,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前世的思维工具,去芜存菁,力求每一个观点都有典可依,每一个结论都经得起推敲。
这项工作极其耗费心神,但他凭借强大的自律,将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
然而,无论学业与修订工作多么繁重,秦浩然始终秉持着一个雷打不动的原则:绝不熬夜苦读。
每到亥时正(约晚上九点),无论手头的工作进行到何处,思路如何顺畅,他都会强制自己停下笔,整理好书案,然后吹熄油灯,上床就寝。
长时间的烛火下阅读、书写,光线昏暗摇曳,极易损害视力,导致近视甚至更严重的眼疾。那可就前途堪忧。
窗外的虫鸣唧唧,映衬着斋舍内的寂静。秦浩然在黑暗中睁着眼,默默回顾一日所学,规划明日之事。
一个月里,秦浩然利用了一切碎片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四书札记》的修订之中。
不仅要确保核心的思维导图,骨架清晰、逻辑严谨,还要在枝叶处填充准确的经义注解,使得这本札记不仅有其形,更具备了充实而易于吸。
这日,他觉得修订工作已臻完善,便将厚厚一叠重新誊写清楚、装订整齐的稿本仔细包好,前往刘夫子的斋舍请教。
站在书房门外,行礼叫道:“学生秦浩然,求见夫子。”
门内传来刘夫子沉稳的声音:“进来。”
秦浩然推门而入,只见刘夫子正伏案批阅着其他学子的课业。
秦浩然恭敬地将手中的稿本呈上:“夫子,学生已将《四书札记》重新梳理修订完毕,自觉比先前流传的草稿完备许多。然学生学识浅薄,恐仍有疏漏谬误之处,恳请夫子不吝斧正。”
刘夫子放下笔,接过那叠稿本,眼中掠过一丝讶异。原以为秦浩然所谓的修订,不过是稍作整理,没想到竟有如此分量。示意秦浩然在一旁等候,便低头翻阅起来。
斋舍内一时只剩下书页翻动的声音,秦浩然垂手侍立。
时间一点点过去,刘夫子的神情由最初的平静,逐渐变得专注,时而微微颔首,时而又蹙眉沉吟。看得极细,手指偶尔在某些段落上停留片刻。
良久,刘夫子终于抬起头,将稿本轻轻放在案上,目光复杂地看向秦浩然:“浩然,你确实用心了。”
他指着稿本中的几处:“此处,你对《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的图解,虽新颖,但引据稍显单薄,可再参看朱子《集注》及象山先生之说,以求更为圆融。
此处,关于《大学》‘三纲领八条目’的关联,线条略显繁复,可再做简化,使其主干更突出。还有这几处训诂,用词可再推敲,力求精准……”
刘夫子一一指出问题,虽非根本性错误,却都是关乎细节严谨与表述优化的关键点。
秦浩然凝神静听,心中豁然开朗,同时也对刘夫子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感敬佩。他之前更多考虑的是结构的清晰和方法的新颖,但在引经据典的扎实和文字表述的精准上,确实还有提升空间。
秦浩然心悦诚服地深施一礼:“夫子指点,如拨云见日,学生受教!学生这就拿回去,依夫子所言,再行修改。”
刘夫子眼中闪过满意之色:“嗯,去吧。学问之道,精益求精。”此子不仅天资聪颖,更能虚心纳谏,脚踏实地,实属难得。
秦浩然回去后,又花了数日时间,根据刘夫子的意见,逐条核对、修改、打磨。
甚至再次请教了府学中另一位以训诂见长的夫子,确保引文的准确无误。修改完毕后,他再次将稿本呈送给刘夫子过目。
刘夫子仔细查看了修改之处,微微颔首,这次却未立刻交还给他,而是道:“此札记体例新颖,关乎学子读书之法,非同小可。待我请教授一同参详一番。”(教授从九品,一般由举人担任)
又过了两日,刘夫子将他唤去,稿本已然送回。刘夫子面色平静,眼中却带着一丝轻松:
“教授已看过,认为此札记于大经大义无悖,于初学入门颇有裨益。仅有些许文字校勘上的小瑕疵,已代为标出,你自行修正即可。教授亦言,后生可畏。”
有了教授的肯定,这本札记,便算得到了官方层面的初步认可,至少在本府之内,无人能再以此非议其内容,事情也会便顺利了许多。
刘夫子亲自出面,找来了文华斋的孙掌柜。在三方见证下,于府学的一间静室内,秦浩然与孙掌柜正式签订了刊印契约。
契约明文规定:由文华斋负责雕版、印刷、发行;书籍定价三百文一册。
售书纯利,五百册以内秦浩然不取分文,五百册至一千册部分,秦浩然分两成,一千册以上部分,分三成。
扉页须注明景陵秦浩然整理,刘夫子作为见证人,也在契约上署名用印。契约一式三份,各自保管。孙掌柜看着那份字迹工整、思路清晰的定稿,又得了府学夫子的背书,心中大定,对此次合作充满了信心。
签约之后,孙掌柜回到书斋,立刻调动资源,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雕版工作,同时,一场精心策划的预售宣传也悄然展开。
“沔阳府学案首秦浩然亲撰,《四书》研习独家秘法!”
“思维导图,脉络清晰,直指核心,助你轻松跨越童生试!”
“府学夫子联袂推荐,治学利器,不容错过!”
诸如此类的宣传语,通过店伙计的口耳相传、以及在一些文人聚集的茶馆酒肆刻意散播,迅速在沔阳府的读书人圈子中发酵。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65742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