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契机
“哦,我是京州来的,跟着领导过来拜个年。”
李朝东吐出一口烟圈,语气随意,仿佛只是闲聊,“这春运还没完,路上车还不少吧?我们来的时候高速口还有点堵。”
“可不是嘛!”
旁边另一位穿着夹克、看起来像是个秘书的斯文年轻人插话进来,抱怨道,“我们天南市过来,路上碰到个小刮擦,堵了半个钟头,这大过年的,也不消停,差点耽误了领导正事。”
李朝东顺势接话,目光转向他:“天南市?那可够远的,那你可辛苦了。”
“我们京州还好,离得近点。不过年前也是忙得脚不沾地,我们市那个鼎新项目,一期工程刚动工,事情千头万绪,连过年都歇不安稳。”
李朝东这话看似抱怨,实则是精准地抛出了诱饵;点明自己的来历,并将话题引导到各市发展上面去,以此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
“鼎新项目?听说投资规模很大,省里都挂号的。你们元市长魄力不小啊!”
果然,另一位斯斯文文秘书模样的人感兴趣地凑过来。
李朝东一番旁敲侧击才了解到这个人来自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滨城市,叫李文,同样是市长秘书。
李朝东谦虚地笑了笑,巧妙地把话题引向对方:
“领导确实要求高,雷厉风行。我们也就是跟着跑腿落实。不比你们滨城啊,听说去年外贸出口又创新高,几家大企业扩张得厉害,你们肯定更忙。”
李文脸上露出一丝得意,却又带着点烦恼:
“嗨,别提了!忙是忙,但也有头疼的事。我们市那家上市央企,滨江集团,你知道吧?最近要大刀阔斧转型了,说是要扩张消费电子业务。”
“滨江集团盘子很大,但路子好像有点野,内部争议不小,听说资金和技术整合都遇到点麻烦,项目推进卡壳卡得厉害。我们这边协调会都开了好几次了,头疼!”
李朝东心中猛地一动。
滨江电子集团?
这家公司他听说过,老牌国企,底子厚但机制有些僵化,而且从未涉及电子领域。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滨江集团这是打算跨行业布局了,可以说现在掌权的人很有魄力。
李朝东面上不动声色,依旧跟着叹气:“是啊,大企业转型不容易,牵一发动全身。不像我们京州,现在主要是搭好台,吸引那些专业的名角来唱戏。”
那位老师傅叹了口气插话:
“还是你们思路清晰啊。我们那就更惨了,没啥大企业,就指着点矿产资源。今年还想着能不能引进点深加工项目,但没人才,没技术,没投资,难啊!”
几个人就这样站在车边,借着烟,借着抱怨路况和工作的由头,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李朝东始终扮演着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和适度的分享者,他绝不主动打探敏感信息,却总能通过恰当的回应和引导,让对方在不经意间透露更多。
不过李朝东也在不断地吐露一关键信息,让话题持续下去。
大家能当上领导的得力助手,智商是没问题的,讲了一会,都发现了各自的意图。
若你只是一味地白嫖,却没有等价交换,人家是不会鸟你的。
他从滨城秘书的话语中,清晰地捕捉到关键信息:上市央企滨江电子想要布局消费电子、遇到人才/技术整合双困难、项目卡壳。
从那老师傅的感慨中,他了解到:天南市、资源型城市、渴望产业升级、缺技术缺人才缺投资。
收集信息是一种能力,但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又是一种更高深的能力。
李朝东的大脑飞速运转,如同一个高效的情报处理中心。
滨江电子不缺钱,但缺乏技术和人才,一空二白的情况下,想要转型消费电子,最好的方法是收购一家相关的企业,这是最合理也是最有效的破局方式。
一家有底子但缺活力的国企,要快速切入新领域,并购一家拥有技术或渠道的专业公司,是条捷径,一旦重组方案出炉,无论是被看好还是被炒作,其股价必然会有剧烈波动。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李朝东的脑海:提前布局,购入滨江电子古票!
这不是基于内幕消息,李朝东他听到的只是公开层面的困难,而是基于对行业规律、国企改革套路和资本市场的敏锐判断,这是一次极佳的风险投资机会。
但他立刻压下心中的激动,面色如常。
又闲聊了几句,看到有人的领导开始出来,大家便默契地散开,回到各自的车旁,仿佛刚才只是一场普通的打发时间的闲聊。
李朝东坐回驾驶座,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笔,快速记录下刚才获取的关键信息碎片:
1. 滨江电子- 扩张消费电子遇阻 - 强烈重组预期。
2. ..........
3. (其他可能有用的零碎信息)…
他重点在“滨江电子”和“重组预期”下面划了两条粗线。
过了一会儿,元知乐从大院中走出,面色平和,看不出喜怒,但李朝东能从她细微的步伐节奏中判断,谈话应该比较顺利。
李朝东立刻下车,为她打开车门。
元知乐坐进车里,随口问:“等久了?没什么事吧?”
“不久,一切正常。”李朝东平稳地发动汽车,驶离停车场。
当车辆汇入主路后,李朝东看似随意地开口:“市长,刚才在外面等候时,和其他几位地市的同志简单聊了聊。”
“哦?”元知乐似乎有了一点兴趣。
李朝东语气轻松,然后话锋极其自然的一转:“主要是听他们抱怨了一下春运路况和工作,不过,倒是听到一些可能对我们有用的信息。”
他通过后视镜观察了一下元知乐的表情,见她微微颔首示意继续,便条理清晰地汇报:
“一个是滨城市的,他们那家上市国企滨江电子,最近扩张消费电子业务似乎遇到了不小的困难,项目推进卡壳,内部估计挺焦虑。我就在想,他们最好的破局方式,很可能是寻找合适的标的进行并购重组。”
他顿了顿,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这家公司底子厚,一旦启动重组,动静可能不会小。”
接着,他继续汇报:“另一个是天南市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意愿很强,但苦于缺乏产业、技术和投资。”
元知乐静静地听着,目光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打着膝盖。
她何等聪明,立刻明白了李朝东的潜台词。
她关注的是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京州的政治和产业利益。
几分钟后,她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赞赏:
“嗯…滨江电子…天南市…这些信息很有价值。滨江电子如果真要进行重组,省里必然会有协调会,到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情况,看看京州哪些企业可以参与进去,或者能否将我们引入的一些配套资源打包推荐过去。”
“至于天南市…他们的需求和我们的优势,似乎有结合的点,后面也可以接触一下。朝东,你这份心思,活络得很啊。”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63/4295955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