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弟弟当爹卷科举,姐姐武力镇朝野 > 第260章 喜报(上)

第260章 喜报(上)


再多的八卦,一天也讲完了,吃瓜的兴奋劲过去,张知节便又回到了百无聊赖的“躺尸”生涯,直到客船在下一个码头靠岸。

天色微明,船刚停稳,张知节与张书便第一个冲下船板。

据船家说,船只将在此停靠一个时辰补充物资,随后便要连续航行三日,方能抵达下一个码头。

时间紧迫,二人一下船,立刻在码头附近寻了间客栈,开了间房。

饱餐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后的头等大事便是沐浴。

若说船上最让张书难以忍受的,莫过于干净的淡水稀缺。

每人每日仅有半桶水的配额,连饮用带洗漱全在其中,纵是张知节愿意加钱,船家也爱莫能助。

因此,张书每日只能以湿毛巾拭面,用半杯水漱口,晚间再简单擦拭身体,于她而言,这简直世上最大的磨难。

待到二人从头到脚清洗干净,张知节的头发尚未全干,便不得不匆匆结账,提着打包好的当地特色菜赶回船上。

正要登船时,就遇见孙举人面色惨白地由小厮搀扶着等在船边,他一见张知节,黯淡的眼中立刻闪过一丝光亮,忙不迭地迎了上来。

“张兄,你可算回来了,”孙举人苦笑着拱手:“实在惭愧,接下来怕是不能与你同行了。”

“这是为何?”张知节面露讶异。

“实在是这身子不争气,水路难行,在下怕是熬不到洛都了。”

他声音虚弱,透着十足的无奈。

张知节自是温言宽慰一番,脸上写满了惋惜。

孙举人此时又压低声音,带着几分不忿“提醒”道:“张兄,这船主并非善类,您日后还需多加小心啊。”

“哦?孙兄何出此言?”

孙举人立刻现出肉痛的神色,抱怨道:“我只坐了这几日船,却早早付清了到洛都的银两,此刻下船,船主竟说船费分文不退!几十两银子啊,就这么打了水漂,简直欺人太甚!”

张知节脸上顿时堆满同情,却没有和他一起抨击船主,只是好言劝慰了几句,目送主仆坐上临时租借的马车离去。

刚一踏进自家舱房,张知节脸上的同情与惋惜瞬间消散,转而露出一抹不以为然的神色。

孙举人因自身缘故毁约下船,却想凭举人身份逼迫船家退钱,未免想得太简单了。

这船真正的东家是“连帆商会”,船家背靠大树,底气自然是足的,连帆商会又岂会怕他一个举人?

他在窗边坐下,顺手解开发带,半湿的墨色长发披散满背,衬得侧脸愈发清俊。

夕阳斜斜映入,在他微蹙的眉宇间投下深影,整个人像一幅被光阴定格的画。

只可惜,此时唯一能欣赏此景的张书,正盘腿坐在床榻上,专注地拿着一面小银镜,嘴巴大张,仔细检查自己牙齿的生长情况,她盯着那刚冒出头的两颗小白尖,不甚满意地叹了口气。

一抵达洛都,他们就很有可能会再次见到不戒和尚,张书几乎可以想象,口无遮拦的不戒在看见自己缺牙后会说什么缺德话了。

船只再次启航,岸边的屋舍与人烟缓缓向后退去,最终消失在视野之中。

张知节望着窗外无边江水,开始掰着指头细数,接下来还要停靠几个码头,还需在这江上漂泊多少时日,才能抵达目的地。

算清还需整整半个月后,他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整个人瘫在桌上,有气无力地对哀叹:“下次若再有这般长途,杀了我也要坐马车。”

张书深以为然地点头,显然对这水上岁月也是受够了。

就在这对姐弟仍在江上苦熬时光之际,关于张知节高中举人的喜报,已由官驿快马加鞭,一路疾驰,终于抵达了北亭县。

彼时正值清晨,朱海棠缝制冬衣的手突然一顿。

“当家的,你听见什么动静没?”

张大牛放下劈柴的斧头,拿起脖子上的汗巾粗鲁地擦了一把脸,侧耳听了一会,疑惑道:“好像是锣鼓的声音?咱们村今天有人办喜事吗?”

“没听说啊。”朱海棠答着,心头却没来由地一阵急跳,不自觉地攥紧了手里的冬衣。

张大牛望了眼隔壁,突然叹道:“也不知二郎考得咋样了?”

这句话如同火星,瞬间点燃了朱海棠心中的某种猜测,她猛地站起身,耳边的锣鼓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快,咱们快去门口!”

她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

张大牛虽不明所以,还是跟着她赶到院门边,两人齐齐望向村口方向。

片刻后,只见三名腰系红带、身着皂衣的官差从村头的拐角处转出,敲锣打鼓,高声呼喊着什么。

张大牛猛地抓住朱海棠的胳膊,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我、我好像听见,二郎的名字?是我听错了吗?”

朱海棠双腿发软,双手止不住地颤抖,艰难地咽了咽口水:“我,我也听见了。”

当那队人马越来越近,嘹亮的报喜声终于清晰地传入他们耳中——

“捷报!贵府老爷张知节,高中乾安二十六年江安乡试头名解元!京报连登黄甲!”

两人如同脚下生根般僵在门口,直到那两名官差走到近前,笑着拱手:“敢问此处可是张知节张老爷府上?”

“是、是!”张大牛满脸涨得通红,又慌忙摇头,“这、这是他大哥家、不,这是我家!我是二郎的大哥,我弟弟就是、就是张知节!”

对他的语无伦次,官差毫不讶异,若自家兄弟高中解元,他们怕是比眼前这人还要失态。

“那便没找错。”为首的官差笑着将手中大红喜报递上,同时再次高喊:“恭喜贵府张知节老爷高中乾安二十六年江安乡试头名解元!”

身后差役应声敲响锣鼓,喧闹的喜乐瞬间充斥着村口的小道。

朱海棠推了把愣神的张大牛,他这才颤着手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喜报,又颤着手展开。

自罗大娘开了让孙女上学、回家再教认字的先例,村里不少人家纷纷效仿。

铁头几个孩子回家试探着提出教父母识字时,张大牛和朱海棠虽觉抹不开面子,但想到全家就剩他俩是“睁眼瞎”,做螺蛳生意时看契书也总是不便,便也放下那点父母的架子跟儿女学了起来。

其中铁锤教得最为起劲,为了当回自家爹娘的老师,他在学堂中学的很是认真,上个月竟然得到了一次月考奖励,往家拿了一回鸡蛋。

可即便经过几个月的授课,张大牛对于喜报上的字,也只认得一半,但他目光扫过手里的喜报,立即精准地抓住了“张知节”三个字。

没错,真是二郎的名字!

他的弟弟,真的中举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992/4304282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