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弟弟当爹卷科举,姐姐武力镇朝野 > 第290章 共创与信件

第290章 共创与信件


可在书楼表现的如此稳重的人,一回到家中,便迫不及待地冲进张书房中,挺直腰板,双手叉腰,骄傲抬头:“···他们都说那是千古绝对,还夸我书法精妙绝伦!”

“了不起。”

张书头也未抬,笔尖轻点,全神贯注于眼前未成的梅景图。

张知节对她的冷淡毫不在意,依旧兴致勃勃地复述着自己在书坞中“偶然”听来的种种赞誉。

待他终于说得尽兴,稍作停顿时,张书才平静地提醒:“你的书法,是沾了那对联的光。”

张知节高涨的情绪并未因此受挫:“我知道啊!可那对联也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当初灵光乍现想出这副对联时,连他自己都吃了一惊

当他将上联拿给张书看时,连张书也对着那寥寥数字思考数日,终究未能对出完美的下联,最后还是张知节自己揭晓了早已想好的绝配下联。

于是,张书便让他将单独的上联送去漱石书坞。

果然,此残联在洛都文坛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张知节穿越以来对外行文一律使用端正楷书,而他真正擅长的其实是洒脱不羁的行草,因为和原身字体差距甚大,他向来用的极为谨慎。

更别提在洛都他从未用过行草行文,于是无人将这对联与已经小有名气的他联系起来。

为求一鸣惊人,他将自己关在房中闭门苦练,写了整整一日,直至手腕酸麻,才终于选出最满意的一幅。

也正如张书所言,他的行草虽已颇具功力,但尚未至登峰造极之境。

此番赢得的赞誉,的确是沾了上联的光。

张书落下最后一点红,停笔端详了片刻,才抬头对仍沉浸在兴奋中的人说:“那么,不知可否请未来的文坛大家兼书法泰斗,为我这幅‘寒梅图’题字呢?”

张知节嘴角上翘,“有何不可~”

他施施然地踱步走到桌边,故意摆出夸张惊叹的表情,“妙啊!此画将传统水墨画的写意精神与现代写实派完美融合!你看这枝干,线条苍劲却又蕴含着生动的走势,再看这梅花,含苞待放之态栩栩如生,仿佛能让观者闻到暗香浮动,还有这雪景留白,虚实相和,意境悠远···”

他对着眼前的画,滔滔不绝地念了足足五百字的“看图说话小作文”。

张书斜倚在桌案旁,好整以暇地听着他胡诌,直到他自己说累了,才亲手将蘸好墨的笔递到他面前。

“请吧。”

张知节接过笔,神色渐渐从戏谑转为专注。

他凝视着画中寒梅,并未思索太久,悬腕落笔,一行行清劲的行草流转而下,转瞬便将一首五言绝句《咏梅》题于纸上。

最后一笔落定,他又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牛皮印囊,拿出一枚圆形私章。

他对着印面轻轻哈了口气,随后郑重其事地盖在落款处。

一枚朱红色的“長愉”隶书印文,便清晰地留在了画上。

他又催着张书在自己的画上题名盖印,张书依言在梅花枝干末端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又从抽屉中取出一枚和张知节同款印囊和印章,在签名处盖了下去。

如此,这幅《寒梅图》才算正式完成。

两人在画前欣赏了许久,都觉得自己的画(诗字)不错,便将这幅《寒梅图》堂而皇之地挂在了张书房内。

原本张知节是想要挂在正厅的,但是又想到他们这个小院虽然平日没什么客人,但是就怕个万一。

万一被识货之人看破画上题诗与漱石书坞那副奇联笔迹相通,那么他们之后计划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起码张书的房间,是除了张知节和巧笑外,连高青都不会轻易踏足的地方,其他外人就更不用说了。

正当张知节将这幅寒梅图挂好时,门外突然传来了敲门声,有人扬声问道:“敢问,是北亭县张知节老爷府上吗?”

张知节从屋内出来,对正在院中练武的高青点点头。

不多时,高青捧着厚厚一封信件回到张知节面前:“老爷,是送信的客商,说是您老家的信件。”

张知节刚接过高青手里的信,门外又被敲响了。

这一回是府城的来信,而送信的是府城卢家的人,他近日刚好来洛都对账,便将自家少爷的信一起带过来了。

其中还夹杂着顾秀的信件,想来是请托卢家人寄送的。

张知节拿着信回到张书房中,先把家书递给她,自己则看起了卢子穆等人的信件。

约莫一刻钟后,他接过张书递回的家书。

又过了一刻钟,张知节才放下张大牛的信,摇头失笑,卢子穆、高有道、韩原和顾秀他们四人写的四封信,竟还没有铁头一人写的长。

“有什么事吗?”

张书问的是卢子穆等人的信件里有无什么特别的事情。

她不会窥探别人写给张知节的私人信件,但若涉及正事,她自然要过问一二。

“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恭喜我考中了举人,预祝我会试金榜题名。”

张知节想了一会又道,“倒是顾秀在信里提了一嘴,他姐姐再嫁了,他在府学可以更加安心的读书了。”

顾秀此次乡试虽未中正榜,却也在副榜之列,这已是对他才学的肯定,他又年纪尚轻,前程可期,身价自然也随之水涨船高了。

只是他早就言明暂不考虑婚娶,那些有心人便转而将目光投向了顾家这位和离的姐姐身上。

顾秀常年在府城求学,顾秀姐姐一人在北亭县生活终究是不便。

顾秀姐姐再嫁的对象,似乎还是他们姐弟的旧相识,他对这个新姐夫颇为满意。

而三源村的家书虽然依旧长篇大论,但并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讨论的事情。

张大牛只说按照张知节的交代,家里什么礼都不收,还说螺蛳利润和属于张知节那两亩地的粮食都给他存着。

族学和茶叶生意也进行的十分顺利,又特意提及铁锤学业进步尤为喜人,铁头与静姐儿的课业则始终名列前茅。

族老和村长本来打算在村子里用茶利给张知节建一座解元牌坊,他还没来得及拒绝,他们自己就改变了主意,说是要等着他这次的成绩,盼能直接建一座进士牌坊。

对了,还有一件事,信中简单提了一句:袁老头死了,生了一场病没的。

两人对此并不太在意。

总归是无关紧要的人。

读完信,两人便开始研墨铺纸回信。

张知节给张大牛的信中,先报了平安,说自己在洛都已安顿妥当,正一心备考。

他再次感谢哥哥能坚守本心,并严肃重申,千万不可收受任何礼赠。

若有旁人胆敢冒用他的名义收取好处、承诺办事,待他归家之后,一概不顾任何亲戚情面,严肃处理。

另一边,张书则先是提笔给静姐儿回信,主要是过来人的身份,宽慰静姐儿掉牙的烦恼:所有小孩都会掉牙,而且你才掉了一颗牙,很快就会长出来的。

安慰完静姐儿,就轮到铁锤了。

想到铁锤的告状诉苦,她便在给铁锤的回信中添上一句:你二叔的床底下还藏着几卷鞭炮,待他考中进士之日,你便拿出来放了。在大伯和伯娘的看顾下,准你亲自点火。

嗯,比起原先的口头承诺,这也算立字为据,给铁锤撑腰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992/4304279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