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 第68章 阴险小人朱允熥!

第68章 阴险小人朱允熥!


自打魂穿大明之初,角逐储君之位的序幕刚一拉开,朱允熥便暗中遣人全力查探沿海各处通商口岸与码头,目光死死锁定那些往来大明贸易的南洋客商。

他这般大费周章,核心目的只有一个——搜寻足以破解大明历代未解决的粮食缺口难题的关键之物。

譬如红薯、玉米、土豆这一类享誉后世的高产粮种,便是他心中最迫切渴求的至宝。

依据他脑海中清晰的历史脉络记载,红薯、土豆、玉米这三种济世粮种,要待到明朝中后期,约莫万历年间才会被正式发现,进而推行规模化种植……

但朱允熥却秉持着截然不同的判断:这三种高产粮种绝非万历年间才初入大明,定然是早已传入境内,只是如同蒙尘明珠般未被世人察觉罢了。

毕竟,一种作物从传入异域到规模化种植,再到全民普及,其间需要历经漫长的时间沉淀与机缘催化,绝非一蹴而就之事。

如此推算下来,那些在大明中后期才得以广泛种植的红薯、土豆、玉米,必然在更早之前就已悄然踏上大明的土地……只是始终隐匿于市井乡野,未被识得真容,更无从谈及推广。

即便有寻常百姓偶然得见,也因不识其珍贵而漠然视之,未曾多投半分关注。

况且这三种粮种皆源自遥远的海外美洲,谁又能断言,不会有南洋商人在机缘巧合下获得些许种源,继而随商船辗转带入大明境内呢?

虽说当今大明厉行海禁之策,但这绝不意味着海外贸易的通道彻底断绝。

恰恰相反,朝廷的海禁越是严苛,地下的走私贸易便愈发猖獗繁盛。

朝廷禁令所束缚的,从来都只是无权无势的寻常百姓,那些盘踞一方的世家大族、手握权柄的士绅权贵,反倒借着禁令垄断资源,走私贩运愈发频繁,获利也愈发丰厚。

正是洞悉了这层关节,朱允熥才将搜寻红薯、土豆、玉米的希望寄托于这些暗流涌动的通商口岸——他迫切地想要寻得这些高产粮种,而后推行规模化种植,普及至大明每一寸土地,彻底根除粮食短缺的沉疴,让天下百姓都能安稳吃上饱饭。

即便红薯、土豆、玉米无法替代稻谷小麦成为主食……可眼下的当务之急,分明是先让百姓填饱肚子,再谈饮食的精致与否!

这便是朱允熥的初心所在……为此,他遣出的人手寻了一遍又一遍,却始终杳无音讯,连半分种源的踪迹都未曾寻得。

就在朱允熥已然心灰意冷,打算暂且搁置此事,待他日登基之后,便派遣远洋船队直抵美洲,亲自寻回这几种救命粮种之时……

伴随一阵熟悉的提示音,系统颁布的任务悄然完成。

待他领取奖励时,惊喜接踵而至——系统不仅奉上了完全适配大明气候土壤的红薯、土豆、玉米三种高产粮种,更额外赏赐了杂交水稻、杂交小麦这等可直接作为主食的超级高产种子。

这份厚赏,让朱允熥欣喜若狂,整颗心都激荡着难以言喻的振奋之情。

红薯、土豆、玉米可作为绝佳的储备粮,应对荒年饥岁;而杂交水稻与杂交小麦,则足以彻底保障天下百姓的主食供给,从根源上解决温饱难题。

他清楚地记得,后世华夏十几亿人口,在耕地面积逐年缩减、仅依赖少量粮食进口的情况下,正是凭借杂交水稻与杂交小麦的卓越产能,才实现了全民温饱,乃至迈向富足安康的小康生活。

这份沉甸甸的历史实绩,足以彰显杂交水稻与杂交小麦的划时代意义。

欣喜过后,朱允熥恨不得立刻召集农工,将这些高产粮种尽数播撒下地……

可仔细核算时节之后,他才无奈发现,眼下的节气仅适合栽种杂交冬小麦,其余粮种皆需静待时令。

朱允熥心中难免泛起一丝遗憾——他实在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证,这些在后世创造过无数奇迹的高产作物,能否在大明的土地上续写传奇,绽放出不输后世的惊人产能……

但碍于时节的硬性限制,他只能按捺住急切的心情,先全力推进杂交小麦的种植事宜——能早一日种下,便早一日看到希望。

当即,朱允熥下令属吏在京郊开辟专属试验田,亲手督导着大明第一批杂交冬小麦的播种工作。

不仅如此,他还力排众议,在传统六部之外另行组建“农部”,专职负责粮种培育、农业试验与技术推广等核心要务。

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对此并未加以阻拦。

自从将参与朝政的权力交付给朱允熥后,只要举措不触及朝廷根基,朱元璋便向来放任他放手施为。

更何况,以朱允熥往日展现出的沉稳心性与卓越能力,早已赢得了朱元璋的充分信任。

即便朱元璋对这个突兀出现的“农部”满心疑惑,不知其具体功用……

他也未曾过多追问。

这位铁血帝王心中清楚,朱允熥但凡能透露的事宜,定会主动禀明;既然朱允熥对此缄口不提,便说明此事尚有保密的必要,时机未到。

办妥了这一切,才有了今日朱允熥会见方孝孺时的场景——他刻意摆出那副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姿态,实则是以粮食之事为赌注,布下一局彻底收服方孝孺的妙棋!

毕竟,朱允熥对于方孝孺这类秉持儒家操守的君子人物,可谓知之甚深。

古话说“君子欺之以方”,只要摸准其心性,循循善诱,他们便会心甘情愿地步入局中,非但不会抗拒,反而会倾尽心力配合!

至于朱允熥为何如此看重方孝孺?

其一,此事与系统颁布的任务奖励息息相关……

其二,方孝孺确属百年难遇的栋梁之才,是天下公认的顶尖读书种子,其刚正不阿的品性更是世间罕有。

即便他身上存有几分书生气的执拗,却也并非不可取——这般人物,只要遇上知人善任的明君,未必不能成为如贞观魏征般犯言直谏、辅佐社稷的一代名臣。

是以,朱允熥对他确实存着由衷的赏识之意。

也正因如此,朱允熥才会精心设下这局。

而结局,显然如他所愿——方孝孺毫不犹豫地应下了这场赌注。

毕竟,任凭方孝孺智计过人,也绝难想到,朱允熥手中早已握有红薯、土豆、玉米、杂交水稻、杂交小麦这一系列高产粮种;更无法想象,这些作物的产能,竟会是当下大明主流粮种的数倍之多……

望着方孝孺渐行渐远的背影,朱允熥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弧度,随即又轻轻摇了摇头,略带惋惜地低语:“可惜这世间尚无塑料薄膜,不然定要搭建暖棚栽种,即便寒冬腊月,也能让各类作物蓬勃生长。”

说罢,他自顾自地轻笑一声,转身坐回红木大案之后,再度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奏折之中。

今日虽说按例是休沐之日,可这休沐对他而言,不过是句空谈——身为大明朝的储君,还是洪武朝的储君,竟还妄想偷闲休息?简直是痴心妄想!

自打十余年前,老爷子朱元璋以雷霆手段诛杀宰相胡惟庸,顺势裁撤中书省、废除宰相之职后,那堆积如山的繁重政务,便尽数压在了朱元璋与太子朱标父子二人肩上。

这对父子皆是勤勉至极的性子,硬生生扛了十几年,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未曾出过半点纰漏。

直至先太子朱标——也就是朱允熥那位素未谋面的便宜父亲猝然离世,那千斤重担才再度完整地压回了朱元璋一人身上。

后来朱允熥登上储君之位,才总算替老爷子分担了部分政务。

可即便只是这“部分”政务,也早已让朱允熥彻底失去了所有休闲时光……

每日不埋头批阅五六个时辰的奏折,根本无从歇息……

而老爷子朱元璋更是夸张,每日理政足有七八个时辰,仿佛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常年无休。

幸好朱允熥的身体素质与脑力精力,早已借由系统奖励得到过强化,否则这般高强度的劳作,他根本无从承受。

可即便如此,他也不得不牺牲了所有的休闲娱乐时间。

这让朱允熥时常在心中暗自吐槽:自家那位便宜父亲英年早逝,说不准就是被这无休止的政务活活累垮猝死的!

轻轻摇了摇头,朱允熥将这丝吐槽压回心底——该办的差事,终究是躲不过去的。

皇爷爷朱元璋已然年迈,朝堂重任绝不能尽数压在他一人肩上。

该他分担的责任,必须挺身而出。

他此刻最大的心愿,便是老爷子能多活几年,为他争取更充足的准备时间。

按照原时空的历史轨迹,如今已是洪武二十五年年末,再过不久便是洪武二十六年——这意味着,老爷子约莫还有五六年的阳寿……而一旦老爷子龙驭上宾,燕王朱棣必定会以“清君侧”之名举兵靖难。

可区区五六年时间,实在太过仓促,朱允熥迫切地需要更久的时间积蓄力量。

他绝不愿重蹈原时空朱允炆的覆辙——那般急匆匆地应对“天选之子”燕王朱棣,最终竟落得个坐拥天下却惨败于仅据一城、仅有八百亲卫的藩王之手的下场……

原时空的朱允炆兵败,固然有其自身决策失误的缘故,可冥冥之中似有天意相助朱棣亦是不争的事实。

毕竟,朱棣靖难之役的数次关键战役中,屡屡有诡异妖风突袭,且偏偏只席卷朝廷大军,燕军一方竟能毫发无损……这般离奇景象,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关键是,这般“天意眷顾”并非仅有一次,而是接连上演了数次……

这等违背常理之事,绝非科学所能解释。

用华夏古训来形容,便是“天选之子,天命所归”。

后世人常称东汉刘秀为“天选之子”……可在朱允熥看来,朱棣的“天命”之盛,较之刘秀有过之而无不及。

是以,即便身为穿越者,手握系统这等金手指,朱允熥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必须竭力为老爷子争取更多寿元,借老爷子的威严震慑朱棣,为自己赢得更充足的备战时间——绝不能让自己这位穿越者,因准备不足而败给朱棣这个土著“天选之子”。

若是落得那般境地,后世史书恐怕会将他朱允熥与原时空的朱允炆并列,同为史上首个被藩王推翻的二代君主!

一想到这般屈辱下场,朱允熥便浑身不适——朱允炆败后尚可遁入空门苟活,他朱允熥却绝不能接受!

手中批阅奏折的笔墨未曾停歇,脑海中一部分思绪虽已飘向远方……

可这份思绪非但未曾让他分心,反倒让他精神愈发集中,批阅奏折的速度更快,判断也愈发精准狠辣……

……

与此同时,离开湖心岛书房的方孝孺与朱高炽并肩而行,一路之上两人皆沉默不语,气氛略显凝重。

直至走出吴王府的朱红大门,朱高炽才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试探着向方孝孺问道:“方先生,方才皇太孙殿下召见您,可是为了拉拢先生归心?”

方孝孺侧眸看了朱高炽一眼,原本不愿将书房内的详情告知于他。

但见朱高炽满脸好奇,又转念一想——双方日后毕竟要缔结同盟,坦诚些许或许更为妥当,于是缓缓摇了摇头,只淡淡吐出二字:“不算!”

朱高炽闻言,顿时若有所思——方孝孺说的是“不算”,而非“没有”……

这分明意味着,朱允熥确实有意拉拢方孝孺,只是所用的方式更为隐晦委婉罢了。

思索片刻,朱高炽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随即郑重其事地为方孝孺打预防针:“先生可千万莫要被朱允熥的花言巧语与阴谋诡计所蒙骗啊……此人的狡猾奸诈,早已是人尽皆知,先生先前也亲身领教过他的深沉城府与阴狠手段……万万不可轻易信之!”

朱高炽心中着实忧心忡忡——他生怕方孝孺这等认死理的“榆木疙瘩”,会被朱允熥的甜言蜜语所迷惑,真的俯首称臣。

若是那般,他与方孝孺今日的密谋同盟,岂不是要尽数暴露在朱允熥眼前?

那后果简直是天塌地陷——燕王府说不定会因此遭遇灭顶之灾!

要知道,他与方孝孺今日的合谋,已然触及谋逆的红线。

即便此事传到皇爷爷朱元璋耳中,也必定会龙颜大怒,绝不会轻饶燕王府这颗始终未曾安分的“狼子野心”……

这般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朱高炽顿时浑身一寒,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果然,任何谋划都暗藏风险。

先前他还为昨夜在宫中的临场应对暗自得意,此刻却猛然惊觉,最大的风险竟近在眼前——若是方孝孺真的投效朱允熥,将今日的密谋和盘托出……那才是真正的万劫不复!

方孝孺脚步陡然一顿,转头扫了眼朱高炽——这胖子看似憨厚敦实,眼底的精明却藏都藏不住,当下便看穿了他的心思,忽然一声轻笑:“你是在担心我会泄露昨日的密谋?”

朱高炽被戳破心思,顿时有些尴尬地讪笑两声,连忙摆手辩解:“不敢不敢,学生只是好意提醒先生罢了!”

方孝孺忽然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盯着他,语气意味深长:“既然你这般好奇,我便也不再隐瞒……今日进了书房,朱允熥并未以储君之威压人,更无半分嗤笑嘲讽之意。相反,他倒颇有礼贤下士之风,与我畅谈治国抱负……最后言谈之间,还与我立下了一场赌约。”

朱高炽听闻朱允熥对方孝孺的态度,脸色顿时微微一变,随即挑了挑眉,追问道:“赌约?不知是何等赌约?”

方孝孺畅快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他说,若他日他能让天下百姓尽数吃饱饭,我便需臣服于他,辅佐他开创一番前所未有的盛世基业。”

“呃……”朱高炽听罢,先是一阵愕然,随即脸上也浮现出哭笑不得的神情,甚至带着几分戏谑,“这位皇太孙殿下,当真是自信得有些过了头啊!”

“谁说不是呢!”方孝孺深以为然地点点头,随即转头看向朱高炽,反问道,“怎么样?如今你还担心我会泄密吗?”

朱高炽连忙陪笑道:“怎会如此?学生素来知晓先生的高洁品性,定然不会行那背信弃义、卖主求荣的卑劣之事。”

方孝孺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转身继续前行,同时淡淡吩咐道:“你且写信回燕王府,让你父王派遣府中能做主、说话有分量的亲信前来,商议双方结盟之事……至于你……资历尚浅,还不够格参与此事。”

朱高炽非但没有动怒,反而笑呵呵地提醒了一句:“先生,您是不是忘了一件事?”

方孝孺脚步再次顿住,转头斜睨着他:“何事?”

朱高炽伸手摸了摸鼻子,脸上露出一抹古怪的神色:“皇太孙与您立赌约,只说了他赢了之后,您需臣服于他。可他若输了,又该付出何等赌注?”

方孝孺身子一僵,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是啊……

赌约赌约,有输有赢,自然该有双方对应的赌注。

朱允熥清清楚楚地说了他赢了的赌注——要自己臣服辅佐;可自始至终,都未曾提及他若输了,该拿出什么作为赔付……

啊这……

方孝孺这一刻彻底傻眼了,先前的从容淡定瞬间崩塌,心态险些当场破防……

他的脸色陡然变得铁青难看,嘴角不受控制地抽搐着,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

朱高炽见他这副模样,心中顿时有了答案,看向方孝孺的目光中不由多了几分怜悯——

真是个实心眼的傻子啊,这般容易便被人绕进了圈套!

这分明是被朱允熥玩弄于股掌之间了!

虽说这赌约朱允熥大概率赢不了,可他也没有任何损失;

反倒是方孝孺……平白无故被人戏耍了一番!

朱高炽轻轻摇了摇头,上前拍了拍方孝孺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劝道:“先生啊,往后与朱允熥这等狐狸般狡诈的人物打交道,可得多留个心眼,莫要轻易应下他的任何提议。”

“哦对了,方才先生的吩咐学生记下了。不过也顺带提醒先生一句,回去之后,最好请献王殿下或是献王府中能做主的肱骨之臣前来谈判吧……先生在这勾心斗角的阴谋算计方面,确实还差了些火候!”

说罢,朱高炽收起脸上的古怪神色,慢条斯理地整理了一下略显宽松的袍服,迈着略显臃肿的步伐,晃悠悠地转身离去。

可他这番话,却听得方孝孺眼角剧烈跳动,心中的羞愤几乎要按捺不住。

方孝孺僵在原地伫立良久,才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怒火,愤愤地瞪了一眼吴王府的方向,咬牙转身离去。

幸好……幸好朱允熥根本不可能赢下这赌约,否则自己这次可就亏得血本无归了!

输了要臣服,赢了却一无所得……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可即便心中怒火中烧,他却并未打算折返吴王府理论——

且不论吴王府守卫森严,他未必能轻易进去见到朱允熥;即便真的见到了,他又能如何开口?难道要厚着脸皮要求重新拟定赌约吗?

一想到那般场景,方孝孺便只觉得颜面尽失……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隐忍。

……

可当方孝孺回到家中时,却发现杨靖、齐泰、黄子澄三人早已在客厅等候多时。

显而易见,三人定然是知晓了他今日前往吴王府面见朱允熥的消息,特意前来探问。

方孝孺对此并不意外,当下也未曾隐瞒,将今日在吴王府的经过始末,一五一十地尽数告知了三人——既包括与朱高炽密谋结盟的细节,也未曾遗漏与朱允熥立下赌约的前因后果。

这番话听得杨靖、齐泰、黄子澄三人目瞪口呆,半晌回不过神来。

最后,黄子澄率先缓过神来,关切地问道:“希直,你方才只说了若你输了,便要臣服于朱允熥。可若是你赢了,朱允熥未能兑现让天下百姓吃饱饭的承诺,他又该付出何等代价?你能得到什么?”

方孝孺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脸色渐渐变得僵硬,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见他这副模样,杨靖心中顿时咯噔一下,瞬间猜到了缘由,无奈地抬起头,假装眺望院中景致,避开了方孝孺的目光。

齐泰也瞬间反应过来,连忙端起桌上的茶杯,低头轻啜,以此掩饰脸上的尴尬。

唯有问出这个问题的黄子澄,还未完全领会,见方孝孺沉默不语,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半晌才反应过来自己问了个何等尴尬的问题,连忙轻咳两声,强行转移话题:

“哈哈……朱允熥当真是自不量力,这般狂妄自大,简直是骄傲过头了!这等大话也敢随意开口。”

“要知道,‘让天下百姓尽数吃饱饭’这话,即便是当今陛下,也从未敢这般轻易许诺,他一个储君竟敢夸下海口,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希直,你且放宽心,这赌约他定然输定了!”

方孝孺:“……”

“咳咳!”齐泰与杨靖两人同时干咳两声,不满地瞪了黄子澄一眼——

你这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黄子澄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这番话非但没能缓解尴尬,反而像是在方孝孺的伤口上撒盐,顿时愈发尴尬地讪笑两声,连忙摆手补救:“没事没事,我们不必将朱允熥的狂妄之言放在心上。他这般费尽心思拉拢希直,恰恰证明了希直的分量,也足以说明献王殿下仍有翻盘的机会……”

“更何况,希直此次促成与燕王府的结盟意向,已然立下大功!若是此番能促成双方真正结盟——而非上次那般虚与委蛇的假意联合,而是真正守望相助、共抗强敌的坚实同盟,那便是奇功一件啊!希直,你做得极好,当真极好!”

“对对对!”齐泰连忙放下茶杯,连声附和——这话既有真心实意的赞许,也暗含着安慰方孝孺的意味。

杨靖也适时收敛起那副避而不见的姿态,点头附和道:“此事确实是天大的好事。往后我们的计划照常推进:一方面继续拉拢分化铁铉、黄观、解缙三人;另一方面持续弹劾淮西勋贵,削弱其势力;同时全力促成与燕王府的结盟,借燕王麾下的精锐军力压制朱允熥……”

“只需静待朱允熥露出破绽,我们便趁机一击致命,一举夺回原本属于献王殿下的储君之位!”

“甚好,甚好!”齐泰连连点头,补充道,“我已然给铁铉、黄观、解缙三人分别去信,晓以利害,想来他们定会有所动摇!”

黄子澄也连忙收起尴尬,重新露出笑容,附和着点头。

听着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局势、规划未来,方孝孺脸上的铁青渐渐褪去,难看的神色总算缓和了些许。

是啊,即便在赌约上被朱允熥戏耍了一番,可此次促成与燕王府的结盟意向,也算是不小的收获。

往后再与朱允熥打交道时,多留几分心眼便是。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608/4305097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