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章 郑当时的拖字诀
翌日,天光正好。
将闾并未大张旗鼓,只带了章邯与杜周二人,乘坐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来到了位于咸阳城南的治粟内史衙门。
衙门口的守卫显然得了吩咐,见到将闾下车走进来,他们并未阻拦,只是躬身行礼。
与丞相府、太尉府等显赫衙署相比,治粟内史衙门显得朴素许多,门脸不大。
治粟内史郑当时,领着几位主要的属官,早已等候在衙门正堂。
“下官郑当时,参见监国殿下。”郑当时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穿着一身浆洗得有些发白的官服,态度倒是恭谨,一丝不苟地行了大礼。
他身后几位官员也跟着行礼,只是眼神中或多或少都带着些探究和疏离。
将闾虚扶了一下:“郑大人不必多礼,诸位请起。”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眼前这些人。
郑当时,扶苏的坚定支持者之一,以迂腐固执闻名,能在掌管钱粮的要害位置上待这么久,显然不是个简单角色。
至于他身后的那几位,看样子都是衙门里的老人,眼神里透着一股子“我们自成体系”的默契。
这治粟内史衙门,怕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啊。
“本殿今日前来,是奉父皇之命,监管治粟内史事务。”将闾开门见山,并未多做寒暄,“衙门内的日常运作,依旧由郑大人主持。本殿只看大局,调配钱粮以应国用。”
郑当时躬身道:“殿下放心,下官等必当恪尽职守,全力配合殿下。”
这话说得倒是漂亮。
将闾点点头,也不急着查账簿,只是在郑当时的陪同下,象征性地巡视了一圈衙门各处。
库房、账房、官吏办公的处所……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却又透着一股子陈旧刻板的气息,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流淌得慢了几分。
杜周跟在后面,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竹简和算筹,眼神有些发直。
他这搞格物的脑袋,实在对这些繁琐的文书账目提不起兴趣,只盼着殿下赶紧办完事,好回去继续琢磨他的新弩。
章邯则默不作声,锐利的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每一个官员的脸,将他们的细微表情尽收眼底。
巡视完毕,众人回到正堂落座。
将闾也不绕弯子,直接道:“郑大人,本殿眼下有几项急务,需要衙门调拨钱粮支持。”
郑当时连忙正襟危坐:“殿下请讲,下官洗耳恭听。”
“其一,格物院新式军械已进入量产阶段,急需一批精铁及铜料,预算暂定为……五十万钱,另需粟米五万石,作为工匠口粮及耗用。”将闾报出一个数字。
“嘶……”郑当时身后,立刻响起几声压抑不住的抽气声。
五十万钱?
五万石粟米?
这手笔也太大了!
格物院那地方,他们早有耳闻,只当是九殿下弄出来的新奇玩意儿,没想到耗费竟如此惊人。
杜周忍不住挺了挺胸膛,格物院是他的心血,如今能得到如此大的投入,他与有荣焉。
将闾没理会那些小动作,继续道:“其二,关中水利工程需追加投入,以扩大修缮范围,确保来年灌溉无虞,预算……三十万钱。”
又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关中乃京畿之地,水利自然重要,但这追加的数目,也着实不少。
“其三,新式农具已在部分地区试用,效果显著。为鼓励农人使用,需拨付一笔款项,作为推广补贴,暂定……二十万钱。”
三项加起来,不多不少正好一百万钱,外加五万石粟米。
将闾说完,端起面前的茶水轻轻吹了吹,目光落在郑当时脸上。
郑当时脸上的肌肉抽动了几下,原本还算恭谨的表情,此刻变得有些为难,甚至带上了一丝愁苦。
他放下手中的茶盏,搓了搓手干咳两声:“殿下……这……这数目着实不小啊。”
将闾放下茶杯:“郑大人觉得,哪一项不该投入?”
“不不不,殿下误会了。”郑当时连忙摆手,“殿下所言三事,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下官岂敢有异议?只是……只是……”
他面露难色,语气也变得吞吞吐吐:“只是这国库支用,向来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此巨大的款项,按照《秦律》和内史府的规程,需先核实各处用项细目,再由各司主官会签,然后报少府复核,最后……最后还要上报丞相府备案……”
他掰着手指头,一项项数着流程,听得杜周眉头紧锁,差点就要开口反驳,却被将闾一个眼神制止了。
“这流程走下来,快则十天半月,慢则……一两个月也是常有的事。”
郑当时一脸“我也是照章办事,实在没办法”的表情,“而且,眼下已近年关,各郡县赋税尚未完全入库,账面上……咳咳,恐怕一时间也难以凑齐如此巨额的款项。殿下您看,是不是……是不是可以先缓一缓?或者……分批次拨付?”
好家伙!
这太极推手打得,真是炉火纯青。
将闾心中冷笑。
明着不反对,暗地里却搬出各种规章制度来搪塞。
什么核实、会签、复核、备案,听着条条在理,实则就是故意拖延。
再来一句“账面上没钱”,更是把路堵死。
将闾面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意,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位郑大人是不打算痛快给钱了。
这是典型的官僚做派,用繁琐的流程和规章制度当挡箭牌,跟你玩拖字诀。
你还不能说他错,人家句句不离《秦律》,字字不离规矩。
“郑大人的意思是,本殿这三项急务,都得按流程走,先等上十天半月,甚至一两个月,然后还得看国库的脸色,是也不是?”将闾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郑当时额头微微冒汗,却还是硬着头皮道:“殿下明鉴,非是下官有意推诿,实乃祖宗法度,不敢擅违。这钱粮调度,牵一发而动全身,下官也是为了稳妥起见,免生纰漏啊。”
他偷偷看了一眼将闾,见他神色如常,心中稍定又补充道:“殿下放心,下官回去后立刻督促手下人,加紧核实,尽快办理!”
尽快?
将闾心里冷笑。
这尽快两个字伸缩自如,可快可慢,全在他们一念之间。
等他们尽快办完,黄花菜都凉了。
格物院那边等着米下锅,水利工程不等人,农具推广错过农时更是白搭。
“好,本殿知道了。”将闾站起身,“既然如此,本殿也不为难郑大人。这些用项的文书,本殿会尽快让人送来。至于何时能够批复,何时能够拨款,本殿……拭目以待。”
他特意加重了拭目以待四个字,目光在郑当时和几位属官脸上一一扫过。
那眼神平静无波,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让几个原本还想附和几句的官员,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章邯,杜周,我们走。”将闾不再多言,转身便向外走去。
“恭送殿下!”郑当时领着众人,再次躬身行礼,直到将闾的身影消失在衙门口,才缓缓站起身,长长地吁了口气,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冷汗。
旁边一位主簿凑近低声道:“大人,这位九殿下……似乎不好糊弄啊。咱们这么拖着,万一他……”
郑当时瞪了他一眼,压低声音道:“怕什么?我们是按规矩办事!他再是监国,还能越过《秦律》不成?陛下既然让他监管,就是让他学着点规矩!治国不是他那格物院,敲敲打打就行的!先晾他几天,让他知道知道咱们治粟内史衙门的门槛有多高!”
话虽如此,郑当时看着将闾离去的方向,眼神深处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这位九公子,行事素来不按常理,今日看似平静离去,谁知道他下一步会出什么招?
马车上,杜周早已憋不住了,气呼呼地道:“殿下,那姓郑的老匹夫,分明就是故意刁难!什么规章制度,我看就是不想给钱!格物院等着那批精铁救命呢,他居然让我们等一两个月?这不是耽误事嘛!”
章邯也沉声道:“殿下,治粟内史衙门上下,似乎铁板一块,郑当时在其中经营多年,根基深厚。想要顺利拿到钱粮,怕是不易。”
将闾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手指轻轻敲击着膝盖。
不易?他早就料到了。
如果治粟内史这么容易掌控,父皇也不会特意将这份权力交给他来考验了。
郑当时和他背后的那些人,无非是想用这种软刀子,来磋磨他的锐气,阻碍他的计划。
想用规矩来捆住我?
将闾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那就看看是你们的规矩硬,还是我的手段硬。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357/1111104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