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 > 087章 不,他要直接掀桌子!

087章 不,他要直接掀桌子!


监国府,书房。

夜色已深,烛火摇曳,将闾端坐于书案之后,面前摊开着几卷刚刚从治粟内史衙门取回的竹简。

并非详细账目,只是些衙门内部的规章条例,以及近期的收支简报。

杜周在一旁急得团团转,像热锅上的蚂蚁。“殿下,咱们就这么算了?那姓郑的明显是拿规矩当幌子,故意卡咱们的钱粮。您怎么还要看他们那些破规矩?”

将闾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神色平静无波。“不看规矩,怎么知道他们的规矩哪里有毛病?”

“啊?”杜周愣住,一时没转过弯来。

“去,派人再去一趟治粟内史衙门。”将闾吩咐道,“就说本殿初涉财政,对其中关节尚不熟悉,为免日后行事有误,需借阅近三年全部的财政收支总账、各库房存量清册以及所有相关的律令规程文本,带回来仔细研读。”

“还要借?他们能给吗?”杜周表示怀疑。

“告诉郑当时,这是为了更好地配合他的工作,免得本殿将来外行指挥内行,给他添麻烦。”将闾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他若是不给,就说本殿明日亲自登门,在他衙门里找间屋子来个现场学习。”

杜周眼睛一亮,仿佛明白了什么,嘿嘿一笑:“殿下高明!我这就去办!”

看着杜周兴冲冲跑出去的背影,将闾摇了摇头。

这杜周心思都放在格物上了,对付官场这些弯弯绕还是嫩了点。

章邯一直默立在旁,此刻才低声道:“殿下,郑当时此人背后是长公子扶苏。今日他如此强硬,恐怕是得了授意。”

将闾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扶苏兄长……他性子仁厚,未必是他的本意。多半是身边那些门客撺掇的。”

他对扶苏的性格了如指掌,那位兄长虽有仁德之心却也耳根子软,容易被身边那些自诩忠义的儒生左右。

“那我们……”

“无妨。”将闾摆摆手,“棋盘已经摆开,总得按规矩落子。他们想用规矩来绊倒我,那我就用规矩来告诉他们,谁才是真正懂规矩的人。”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竹简上,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

正如章邯所料,郑当时在将闾一行人离开后,并未立刻下衙,而是屏退左右,匆匆派心腹前往长公子扶苏的府邸。

扶苏府中,灯火通明。

几位平日里深得扶苏信任的儒生门客,正围坐在一起,听着郑当时心腹的汇报。

“九殿下今日亲临衙门,开口便是一百万钱、五万石粟米,用于格物院、水利和农具推广。”

心腹将白日的情形详细述说了一遍,“郑大人以规章制度和国库暂无足额现钱为由,暂时……暂时拖延了。”

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儒生抚须点头:“郑大人做得对。治粟内史乃国之钱库,岂能由着九殿下性子胡来?那格物院更是靡费巨大,所造之物奇技淫巧,于国计民生并无实益,不过是哗众取宠之举。这笔钱,绝不能轻易给他!”

另一位中年儒生也附和道:“正是。九殿下行事向来急躁冒进,视祖宗法度如无物。如今陛下虽让他监国,又掌管治粟内史,但越是如此我等越要替陛下把好这道关,不能让他乱了朝纲,坏了大秦的根基!”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将将闾描绘成一个挥霍无度、破坏规矩的败家子。

扶苏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眉头微蹙。

他了解将闾,知道九弟并非如门客们所说那般不堪,其推行的新政和格物院的成果,他亦有所耳闻。

只是……九弟的行事风格,确实与他所信奉的儒家理念格格不入。

“郑大人如此应对,是否……是否有些过于强硬了?”扶苏迟疑着开口,“九弟毕竟是监国,又是父皇亲命监管治粟内史。若因此起了冲突,恐怕……”

“公子仁厚,此言差矣!”老儒生立刻打断他,语气恳切,“正因他是监国,手握重权才更要以规矩约束之。否则一旦任其妄为,后果不堪设想。郑大人此举并非与九殿下为难,而是为国守制,为陛下分忧啊。公子您万不可心软!”

“是啊公子!”中年儒生也劝道,“郑大人也是您的人,他顶在前面也是为了维护您的声望和朝堂的稳定。您若不支持他,岂不令忠臣寒心?”

门客们七嘴八舌地劝说着,言语中充满了对将闾的警惕和对扶苏的忠诚。

扶苏看着他们一张张恳切的脸,心中叹了口气。

他本不愿与将闾直接冲突,但门客们说得似乎也有道理。

父皇让将闾监管治粟内史,或许也有磨练其心性,令其知晓规矩的意思。

郑当时按章办事,也算不上错。

最终,他只是疲惫地挥了挥手:“知道了。让郑大人相机行事吧。一切以稳妥为上。”

“公子圣明!”门客们如释重负,纷纷躬身行礼。

得到扶苏默许的消息传回治粟内史衙门,郑当时心中大定。

他捋着胡须,冷笑一声。

有长公子这面旗帜在,他就不信那嬴将闾还能翻了天。

规矩?

在这治粟内史衙门里,他郑当时就是规矩。

……

丞相府。

李斯听着儿子李由幸灾乐祸地汇报将闾在治粟内史衙门吃瘪的消息,脸上毫无表情,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着浮沫。

“哈哈哈,父亲,您听听。那嬴将闾也有今天。”李由眉飞色舞,唾沫横飞,“我早就说过,治粟内史那摊子烂账,岂是他一个毛头小子能理清的?郑当时那老顽固虽然讨厌,但这次干得漂亮。就该拿那些条条框框好好治治他。看他还敢不敢那么嚣张!”

他仿佛已经看到将闾焦头烂额,灰头土脸的样子,心中说不出的痛快。

让你抢我的御史大夫。

让你搞什么新政。

让你出风头,现在傻眼了吧?

李斯放下茶杯,淡淡地瞥了儿子一眼:“你高兴得太早了。”

李由的笑声戛然而止:“父亲,您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您觉得他还能……”

“治粟内史掌管天下钱粮,看似风光实则是个烫手山芋。”李斯的声音不带一丝温度,“账目繁杂且牵扯各方利益,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郑当时用规矩拖延,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无数的坑等着他去踩。”

李斯的目光深邃,似乎穿透了层层府邸,看到了监国府中那个年轻的身影。“陛下将此重任交给他,既是恩宠也是考验。能不能接住,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那我们……”李由有些急切。

“我们?”李斯冷笑一声,“我们看戏。”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过也不能让他太轻松了。你去暗中提点一下御史台的人,让他们多关注一下治粟内史衙门的动静。尤其是格物院那笔巨额开支,还有那个什么农具补贴,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李由眼睛一亮:“父亲英明!若是能抓住他滥用国帑的把柄……”

“记住,做得隐蔽些,不要让人抓住是我们的人在背后捣鬼。”李斯告诫道,“现在还不是和将闾彻底撕破脸的时候。让他先去和郑当时、和扶苏那边的人斗。我们坐山观虎斗,静待时机。”

李由连连点头:“孩儿明白!”

他兴奋地搓着手,仿佛已经看到了将闾身败名裂的那一天。

书房内,李斯重新端起茶杯,看着袅袅升起的茶烟,陷入了沉思。

将闾这小子,会如何应对郑当时的刁难呢?

是会像个愣头青一样硬闯,还是会另辟蹊径?

他心中隐隐有些期待,又感到有些刺激。

这盘棋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有趣了。

……

监国府的书房内,灯火一直亮到深夜。

一卷卷沉重的竹简被送到将闾面前。

近三年的财政收支总账,各郡县上缴赋税的明细,中央各衙署的开支记录,各大粮仓、武库、钱库的存量清册,还有厚厚一摞关于财政、税收、审计的律令规程……

这些在秦朝官员看来枯燥乏味、头绪繁杂的数字和条文,在将闾眼中却仿佛变成了一张巨大且脉络清晰的网。

他没有像这个时代的官员那样,一笔一笔去核对数目,而是凭借着现代历史系高材生的知识框架和超越时代的思维方式,迅速地浏览着,寻找着其中的规律、异常和漏洞。

秦朝的财政体系,以现代眼光来看,可以说是相当粗放。

税种单一,征收方式简单粗暴,账目记录方式原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

这其中,可供操作的空间太大了。

将闾的目光飞快地扫过一排排数字,手指在竹简上轻轻滑动。

他的大脑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处理器,将这些零散的信息进行分类、对比、分析。

“上计制度……各地郡守每年年终需将本地户口、垦田、赋税、盗贼等情况汇总上报,但核查机制过于依赖主官自觉。”

“少府与治粟内史职能交叉,宫廷用度与国家财政界限模糊。”

“粮食储备调度程序繁琐,缺乏应急预案。”

“郑当时此人任治粟内史已有五年,账目上倒是做得滴水不漏,看不出明显贪墨的痕迹,但是……”

将闾的目光停留在几处不起眼的记录上。

那是关于咸阳周边几个官营粮仓的记录。

几年来,这几个粮仓的粮食出入记录,似乎过于平稳了。

平稳得有些不正常。尤其是对比其他粮仓因为灾年或者军事调动而产生的巨大波动,这几个粮仓简直就像是被遗忘的角落。

还有几笔关于损耗的记录数目不大,时间点却有些蹊跷,正好是在几次重大工程征调民夫之后。

按照常理,大规模征调后粮价应上涨,损耗记录也应相应减少才对。

一个大胆的猜测,在将闾心中逐渐成形。

他拿起另一卷关于治粟内史内部官员任免和职责划分的规程,仔细看了起来。

良久,他放下了竹简,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

郑当时,你用规矩来压我?很好。

那就让你尝尝,被你自己制定的规矩,反噬的滋味。

他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明天的治粟内史衙门,想必会很热闹。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郑当时那张迂腐固执的老脸上,会出现怎样精彩的表情了。

“来人。”将闾扬声道。

一名内侍悄无声息地推门而入:“殿下有何吩咐?”

“准备车马,另外通知蒙毅将军,请他明日一早,点齐一百名卫士随本殿去一趟城南粮仓。”将闾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查账?

不,他要直接掀桌子!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357/1111104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