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 > 095章 “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095章 “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咸阳街头,官府新贴的布告栏前,总是围着不少人。

“看见没?官府发的,杜县那边用了新犁,一亩地多收三成粮。”一个刚识字不久的汉子,指着布告上的图画和简单文字,唾沫横飞地给旁边人解释。

“真的假的?俺看那新犁怪模怪样的,能有这好使?”有人将信将疑。

“咋不真?俺三叔就在杜县,前儿捎信回来,说今年能多交不少粮,自家还能剩下不少。他还说监国殿下真是活菩萨,给粮种给农具,连修渠的民夫都顿顿能吃饱饭!”

旁边一个穿着体面些的读书人撇撇嘴:“哼,羊毛出在羊身上。修那么多渠,造那么多怪东西,花的还不是咱们的民脂民膏?听说那格物院,一天烧掉的铜铁够打多少兵器了。真是劳民伤财!”

“你懂个屁!”先前那汉子瞪眼,“兵器不打匈奴?水渠不浇地?你光张嘴吃饭,不想着咋来的?”

类似的争论,在咸阳城的茶馆酒肆、街头巷尾悄然上演。

将闾授意下,由官府出面,用最朴实直白的语言和图画,宣传新政的好处,尤其是格物院新弩的威力、关中水利的成效、新农具带来的增产。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像涓涓细流一点点渗透进底层民众和中下层官吏的心里,冲淡着先前那些挥霍无度、奇技淫巧的污蔑。

然而阳光越是明媚,阴影里的毒蛇就越是躁动不安。

某处隐蔽的宅院内,几个衣着华贵,面色却不怎么好看的人正在密议。

为首的是个须发微白的老者,正是河东谢家大族的家主。

“那嬴将闾,手段太厉害了!”一人懊恼地拍着桌子,“郑当时倒了,治粟内史成了他的一言堂。咱们之前在粮税上动的手脚,怕是瞒不了多久了!”

“还有那些流言,”另一人接口,“本以为能让他焦头烂额,谁知他竟直接拿出新弩和增产的实证,军方和不少人都被他争取过去了!”

老者阴沉着脸,缓缓开口:“慌什么?他越是做得多,破绽就越多。新弩厉害?那是多少铜铁堆出来的?水利有效?那是多少民夫累死累活挖出来的?他嬴将闾要功绩要名声,不惜耗费国力,不恤百姓死活。这才是我们该抓住的把柄!”

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对,就打他‘劳民伤财,穷兵黩武’。把格物院、水利工程、军备扩张的耗费,都给捅出去。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为了自己的野心,正在掏空大秦的根基,累死大秦的百姓!”

众人眼睛一亮,仿佛找到了新的方向。

“对,就这么办。他不是想当圣君吗?就让他背上‘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的骂名。”

“还要暗示,他如此急切,是为了收买人心,图谋不轨!”

一股新的、更具煽动性的舆论暗流,开始酝酿。

长公子府。

扶苏看着案几上关于杜县丰收在望,以及新弩演练成功的报告,心情极其复杂。

一方面他为大秦的强盛感到欣慰,九弟的能力确实毋庸置疑。

但另一方面,府上门客们传递来的新一轮攻讦,又让他心头沉重。

“公子,您听听外面怎么说?九殿下大兴土木,征发民夫数十万,怨声载道啊!”

“格物院靡费巨大,军备扩张永无止境,此乃穷兵黩武之道,非仁君所为!”

“他这是在耗费民力,以博取陛下欢心和军方支持,其心可诛!”

门客们痛心疾首,言辞比之前更加激烈,直指将闾的执政理念和个人品德。

扶苏揉着额角,只觉得一阵阵的疲惫。

他挥退了门客,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

窗外的阳光正好,但他心里却是一片阴霾。

九弟的雷厉风行带来了实效,但也确实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父皇似乎越来越倚重九弟,而自己夹在中间,既无法完全认同九弟的手段,又对那些门客空洞的指责感到厌烦。

他感觉自己像是一叶扁舟,被卷入了汹涌的漩漩涡之中,身不由己。

他拿起笔想写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下笔。

最终,只是化作一声长叹。

监国府。

将闾看着蒙毅和章邯递上来的情报,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他将那份记录着市井流言和部分官员私议的密报轻轻放在桌上,“倒是会找词儿。翻来覆去,也就这点本事了。”

蒙毅面色凝重:“殿下,这次的攻势比之前更猛烈,也更具煽动性。他们抓住了兴修水利和扩充军备确实耗费巨大这一点,试图将矛头引向普通百姓,挑动他们对徭役和赋税的不满。”

章邯也点头:“军中也有些微词,主要是针对格物院占用了大量原本用于打造常规兵器的铜铁资源。虽然新弩威力巨大,但毕竟数量有限,未能覆盖全军。”

“意料之中。”将闾显得很平静,“任何改革都会触动旧有利益,也必然伴随着阵痛和质疑。如果连这点风浪都经不起,还谈何万世帝国?”

他站起身走到那副巨大的《万里江山图》前,目光扫过关中、河东、南郡等地。

“他们说劳民伤财,那我们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劳民伤财!”将闾的声音带着一丝寒意,“章邯,你立刻去治粟内史衙门,将近五年来,因河道失修导致的水患记录、受灾人口、损失钱粮,给我汇总成册。再把河东、南郡等地,历年上缴赋税与实际田亩、人口的差异,也给我算清楚。”

“蒙大哥,”他又转向蒙毅,“你去军营,告诉那些有微词的将军们,新式破甲弩只是开始。格物院正在研制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甚至能够摧毁城墙的守城和攻城利器。问问他们是愿意抱着老旧的戈矛刀剑,让士卒用命去填,还是愿意用今日的投入,换取明日战场上更小的伤亡和更大的胜利?”

“还有,”将闾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让杜周把格物院各项开支,从铜料采买到工匠薪酬,每一笔都列出详细账目。再把关中水利工程的投入、新农具的补贴,以及杜县等地增产的预期收益,也做成清晰的对比表。”

他要用数据说话,用事实反击。

“殿下,这些数据整理出来,是准备……”蒙毅问道。

“当然是公之于众。”将闾笑了笑,只是那笑容有些冷,“他们不是喜欢煽动吗?那我们就把账本摊开来,让天下人都看看,这钱粮到底花在了哪里,到底值不值得!看看是修水渠、造利器更劳民伤财,还是那些尸位素餐、鱼肉乡里的蛀虫,更让大秦失血!”

他要将这场舆论战,变成一场公开的辩论,一场关于大秦未来道路选择的辩论。

“另外,”将闾补充道,“放出风声去,就说本殿近日将亲自巡视河东,查验秋粮征收情况,并慰问参与河套筑城的民夫。”

章邯和蒙毅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将闾的用意。

河东郡,正是那些老世族势力盘根错节之地,也是这次煽动流言最厉害的地方之一。

将闾此去,绝不仅仅是查验粮税那么简单。

“殿下,河东形势复杂,那些大族恐怕会……”蒙毅有些担忧。

“无妨。”将闾摆摆手,“本殿就是要看看,他们敢不敢当着我的面,玩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把戏。”

他走到书案前,拿起一份刚刚送到的,来自御史台的密报,上面记录着冯劫在御史台内部遭遇的阻力,以及某些御史与地方势力勾结的蛛丝马迹。

“冯大夫那边,也该收网了。”将闾将密报递给章邯,“告诉冯大夫时机已到,不必再顾忌。那些吃里扒外的家伙,该清理了。”

旧势力试图劳民伤财的帽子压垮将闾,却不知将闾早已磨好了刀,准备借着这次反击,将清洗的范围从治粟内史,扩大到地方和御史台。

咸阳宫。

嬴政也在看着类似的报告,面色波澜不惊,手指却在扶手上无意识地敲击着。

“陛下,监国殿下近日动作频频,耗费巨大,朝野议论颇多,尤其‘劳民伤财’之说,恐有损殿下声誉,亦可能引发民怨。”太监黄海侍立一旁,小心翼翼地进言,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拨。

嬴政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他当然知道外面的风言风语,也知道将闾的举动触动了多少人的神经。

但嬴政更看重结果。新弩的威力,他亲眼所见;关中水利的成效,报告也摆在面前。

“民怨?”嬴政反问,“是看着粮仓空虚、边境不宁而怨,还是看着水渠通畅、军备强盛而怨?”

黄海一时语塞,不敢再多言。

嬴政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巍峨的宫墙:“将闾想做什么,朕清楚。那些跳梁小丑也该敲打敲打,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大秦的主人。”

他的目光深邃,似乎穿透了宫墙,看到了那个正在搅动风云的儿子。

“传旨。”嬴政的声音响起,“着监国公子将闾巡视河东,核查秋粮,安抚民力。所需仪仗、护卫皆由上将军蒙毅亲自调配。沿途郡县,务必全力配合!”

旨意一下,咸阳震动。

陛下不仅没有斥责将闾的“劳民伤财”,反而给予了他更大的权力和支持,让他代天巡狩。

李斯府邸。

李由听到消息,如遭雷击:“父亲!陛下……陛下这是……”

李斯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颤,茶水溅出了几滴。

他缓缓放下茶杯闭上眼睛,许久才睁开,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一丝恐惧。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从一开始就错估了嬴政对将闾的信任,以及对革新的决心。

“风向,要变了。”李斯喃喃自语。

摊牌的时刻比他预想的来得更快,也更猛烈。

而这一次,他似乎已经没有了从容布局的时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357/1111103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