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章 内忧外患,帝王的抉择
王翦老将军年事已高,早已不问朝政,在家颐养天年。
然听闻陛下相召,且事关北境军情,这位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还是在家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进了宫。
御书房内,暖炉烧得正旺。
将闾亲自为老将军奉上热茶,屏退左右,将北境的形势与自己的忧虑和盘托出。
王翦捧着茶杯,浑浊的老眼在听闻“塞琉古”、“瀛海”、“幽灵舰队”这些陌生的词汇时,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他沉吟半晌,放下茶杯,声音苍老却依旧沉稳:“陛下,老臣戎马一生,只知胡虏蛮夷,未曾听闻万里之外,尚有如此强国。然兵法之道,万变不离其宗。匈奴此番异动,背后若真有高人指点,甚至有西夷掺和,其势必骄。骄兵,易败。”
老将军顿了顿,看向将闾:“陛下欲问老臣,此战当如何打?”
将闾点头:“老将军慧眼如炬。朕正是为此事烦忧。”
“陛下心中已有定计,何须问老臣。”王翦微微一笑,“陛下之策,攻其必救,扰其后方,已得兵法三味。只是……老臣以为,对付匈奴,一味防守,终非长久之计。当寻机痛击,打断其脊梁,使其数十年不敢南望,方能为大秦争取喘息之机,以图长远。”
将闾深以为然。
与老将军一番长谈,他心中的迷雾消散不少,原本还有些摇摆的决心,也彻底坚定下来。
送走王翦,将闾立刻召集张洪奎与王姚。
“如何?”
“回陛下,”张洪奎躬身道,“北境罗网传回密报,匈奴王庭之内,确有数名碧眼高鼻之异族人活动,形迹可疑,深得新的单于信赖。据称,此辈为匈奴带来了更为坚固的皮甲锻造之法,以及一种能提升弓箭射程的特殊羽翎。”
王姚亦补充道:“黑冰台探得,新近统一匈奴各部的新的单于,年少气盛,野心勃勃。此人曾言,‘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匈奴之牧场’。此次得到外部援助,便迫不及待欲挥师南下,不仅要夺回河套失地,更扬言要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将闾冷笑一声:“好大的口气!看来,朕还是小觑了这位新的单于的胃口。”
北境军情,一日数报,雪片般飞入咸阳。
云中郡守将告急,称匈奴游骑已逼近城下;
九原守军与匈奴前锋发生数次小规模冲突,互有伤亡。
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陛下!不能再等了!”御史大夫冯劫急得跳脚,“匈奴已兵临城下,再不反击,我大秦颜面何存?臣请陛下,即刻发兵,与匈奴决一死战!”
“臣附议!当给匈奴一个血的教训!”
“杀!杀!杀!将匈奴赶回漠北!”
主战之声,此起彼伏。
“陛下啊——”治粟内史杜周再次准时上演了他的哭戏,这次他连御座的腿都没抱,直接瘫坐在地,双手拍打着大腿,哭得惊天动地,“老天爷啊!这日子没法过了!国库里那点银子,刚够给格物院那帮败家子塞牙缝,又要打仗!
这北边一开打,皇商那点盈利,还不够大军一天的嚼用啊!陛下,您这是要老臣的命啊!老臣……老臣不活了!”
杜周哭得声泪俱下,就差满地打滚了。
将闾看着他,嘴角抽了抽,却也知道他说的是实情。
皇商虽日进斗金,但支撑一场大规模的长期战争,确实捉襟见肘。
将闾心中反复权衡。
匈奴的嚣张气焰若不及时打掉,不仅边境糜烂,百姓遭殃,更会动摇民心士气,影响大秦的国本。
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那些暗中观望的势力,如蠢蠢欲动的百越,甚至西边的羌人,都跟着跳出来。
大秦,仿佛一夜之间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东有瀛海勾结塞琉古,北有匈奴虎视眈眈,沈福率领的西征商队孤军深入,前途未卜。
右丞相冯去疾忧心忡忡地出列:“陛下,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集中力量应对匈奴。北境不稳,则国无宁日。至于西域之事,可暂缓图之。沈福吉人天相,当以保存实力,刺探情报为要。
甚至……老臣斗胆,可否考虑遣使与那塞琉古虚与委蛇,达成某种暂时的谅解,以避免两线作战之虞?”
“妥协?”将闾眼神一厉,“朕的大秦,何时需要向外夷妥协?”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斩钉截铁:“攘外必先安内!不,如今是攘外必先安北!匈奴这头饿狼,既然自己送上门来,朕若不把它打残、打怕,何以威慑宵小,何以安我大秦万里江山!”
“传朕旨意!”将闾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视群臣,“此次对匈奴作战,不仅要打赢,更要打出我大秦的威风!朕要效仿武安君,以战养战!缴获的牛羊马匹,悉数充入国库,补充军用!朕要让匈奴人知道,犯我大秦者,虽远必诛!来了,就别想轻易回去!”
殿下群臣,闻言皆是一震。
将闾随即通过罗网的秘密渠道,向远在西域的沈福发出指示:西域局势复杂,汝当谨慎行事,以刺探情报、保存实力为主,切勿主动挑起冲突,一切待国内北境战事稳定后再做计较。
“格物院!”将闾看向杜周身后一直低眉顺眼的格物院令,“朕要你们以最快速度,拿出克制匈奴骑兵的利器!大规模杀伤,懂吗?反骑兵战术,明白吗?无论是霹雳火箭,还是连环马索,亦或是能让战马惊惧的震天雷改进版,朕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一个月之内,必须拿出能上战场的东西!”
格物院令冷汗涔涔,连声应诺。
随即,朝廷下令,在关中、河内等部分郡县,进行有限度的兵员征集和后勤物资筹备。
对外则宣称,此乃正常的秋季军事演习,旨在震慑宵小,操练新兵。
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这紧张的外部局势下,咸阳城内也并非一片祥和。
一些对将闾皇商政策及集权不满的旧贵族势力,开始在暗中散布谣言,说什么“陛下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置万民于水火而不顾”,又说什么“皇商与民争利,国库充盈乃是搜刮民脂民膏”云云。
“张洪奎。”散朝后,将闾单独留下罗网统领。
“臣在。”
“有些人,安逸日子过久了,就忘了疼。”将闾声音冰冷,“北境将有大战,朕不希望在咸阳听到任何不和谐的声音。大秦的后方,必须稳如泰山。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张洪奎心领神会:“臣明白。非常时期,当用重典。请陛下放心,任何试图在此时兴风作浪者,罗网绝不姑息!”
一道道密令从咸阳宫发出,一张无形的大网再次笼罩了这座帝都。
咸阳城,表面依旧车水马龙,市井繁华。
然而,一股肃杀之气,已在空气中悄然弥漫。
北境的战火,仿佛已烧到了每个人的心头。
将闾的每一个决策,都牵动着这个初兴帝国的神经。
一场决定大秦国运的北境之战,已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御书房内,将闾独自凭窗而立,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眼神坚定如铁。
“塞琉古……朕等着你们。”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357/1111088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