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本宫柔弱不能自理,督主请垂怜 > 第一百一十八章 挣得一份体面

第一百一十八章 挣得一份体面


见宁安澜回来,安忠微微颔首,然后对太后道:“太后娘娘,皇上口谕,旨意是传给宁典仪的,您看……”

太后强压着翻涌的怒火,面无表情,声音冷硬:“就在这儿宣读吧。也让哀家听听,皇帝有何旨意。”

“是。”安忠不再多言,展开圣旨,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慈宁宫典仪宁氏安澜,敏慧柔嘉,秉性温良,昨日宫宴,献舞有功,姿容出众,深得朕心。”

“特册封为才人,赐居锦华宫。即日迁入,钦此——”

锦华宫?

宁安澜听到这个宫殿名字,心中微动。

这锦华宫位置不偏,距离宁玉兰所居的玉兰宫竟不算太远!

皇帝此举,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而太后在听到“才人”二字时,端着茶盏的手便猛地一紧,指节泛白。

再听到“锦华宫”,距离玉兰宫不远,她胸口那团憋了许久的怒火几乎要炸开!

太后脸上像是被人狠狠扇了一巴掌,火辣辣地疼!

她处心积虑培养的棋子,原本是要安插两人目的是为了安插在谢忱和皇上身边。

成为她掌控九千岁和皇帝的暗桩!

即便后来阴差阳错,宁玉兰这个选去伺候谢忱的人,先一步成了皇帝的人。

但宁安澜能得谢忱几分“青睐”。

她也觉得尚在计划之中,两枚棋子,总有一枚能起作用。

可现在倒好!

两枚棋子,竟然全都成了皇帝的!

她辛辛苦苦,岂不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这让她如何能忍?!

安忠宣读完圣旨,合上卷轴,看向还跪着的宁安澜:“静才人,接旨谢恩吧。”

宁安澜压下心中的波澜,恭敬叩首:“臣……臣妾宁安澜,接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她接过那沉甸甸的圣旨,身份已然不同。

太后勉强扯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皇帝……怎么会突然下这道旨意?”

“安澜毕竟是哀家身边出去的人,哀家竟一点风声都未听到。”

安忠躬身回道:“回太后娘娘,皇上的心思,奴才岂敢妄加揣测。”

“不过皇上说了,稍后会亲自来慈宁宫向娘娘说明。”

亲自来说明?

太后心中冷笑,这分明是先斩后奏!

她深吸一口气,知道事已至此,圣旨已下,绝无转圜余地,她若强行阻拦,便是公然打皇帝的脸。

她强忍着撕碎一切的冲动,对宁安澜挥了挥手,语气带着一种极力压抑的平静:“既然皇上旨意已下,你……便回去收拾东西,准备迁宫吧。总不好……拂了皇帝的颜面。”

“是,臣妾遵命,谢太后娘娘。”

宁安澜再次行礼,然后握着那卷改变她命运的圣旨,在太后几乎要喷火的目光注视下,缓缓退出了慈宁宫。

她知道,太后此刻定然恨极了她,也恨极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宁安澜捧着圣旨回到小屋,开始收拾自己那点本就不多的行装。

心境与昨日已是天壤之别,从需要谨小慎微的宫女,一跃成为有品级、有独立宫苑的才人。

虽然位份不高,却意味着她终于摆脱了慈宁宫的直接掌控,拥有了相对独立的空间。

但她此时,最为担心的是祖母那边。

太后在她这里受了气,不知道会不会拿祖母开刀。

她脑海中忽然闪过前几日,谢忱所说,若是做好这件事,会给她奖励。

不知……会是什么奖赏。

与此同时,慈宁宫正殿内,气氛依旧算不上融洽。

皇帝萧景琰坐在下首,姿态闲适,仿佛只是来与母后话家常。

他呷了一口宫人奉上的新茶,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母后,朕瞧着那宁安澜确实不错,伶俐懂事,昨日献舞也颇有心意。”

“让她一直做个典仪,未免有些屈才了。只能请母后割爱了。”

太后心中气得呕血,面上却不得不维持着雍容,勉强笑道:“皇帝说的是。只是安澜那孩子在哀家身边伺候惯了,最是贴心不过,哀家这心里,实在是有些舍不得。”

她试图做最后的挽留,至少表现出自己对这颗棋子并非完全失控。

萧景琰如何不知太后心思,他放下茶盏,笑容不变。

语气却带着帝王的强势:“母后若是觉得身边缺了得用的人,朕明日便从尚宫局挑几个机灵稳妥的送过来,定让母后满意。”

他送来的人,太后敢放心用吗?

这无异于直接告诉太后,宁安澜,他要定了。

太后被他这话噎得胸口发闷,几乎要维持不住脸上的笑容。

她知道,皇帝这是铁了心,圣旨已下,再无更改可能。

她若再坚持,只会伤了母子情分,于己无益。

强压下翻涌的怒火,太后深吸一口气,话锋陡然一转,脸上重新堆起慈和的笑容:“既然皇帝开了金口,哀家再不舍,也只能成全了。”

“说起来,安澜那孩子,与玉兰乃是亲姐妹。如今玉兰在你身边伺候,安澜也得了你的青眼,这真是她们姐妹俩的造化。”

她刻意提起宁玉兰,将两姐妹捆绑在一起。

萧景琰眸色微动,顺着她的话道:“母后提醒的是。朕自然不会厚此薄彼。”

“否则,也不会只给安澜一个才人的位份,与玉兰持平了。”

他表明自己并无偏袒。

太后要的就是他这句话,立刻接口道:“皇帝思虑周全。不过,既然都是才人,为了区分,也显皇恩浩荡,不若给她二人各赐一个封号吧?也显得郑重些。”

她不能让宁安澜白白得了好处,宁玉兰那边也必须抬一抬。

萧景琰略一沉吟,觉得此举也无不可,便点了点头:“母后所言极是。那便赐宁安澜封号‘静’,望她性行淑均,宁静致远。至于宁玉兰……”

他想了想,“便赐封号‘婉’,温婉柔顺,亦是不错。”

静才人,婉才人。

太后在心中默念了一遍,虽然仍觉憋闷,但总算为宁玉兰也争得了一份体面,稍稍顺了口气。

她脸上笑容真切了几分:“静、婉,都是好字,皇帝有心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8/4248375/1111101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