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八百就八百 > 第 255 章 熙宁变法2

第 255 章 熙宁变法2


{面对朝廷的情况,王安石给出了两种办法,分别是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这次变法涵盖了方方面面,具体条款非常繁杂。

我们就挑几个具体的来讲。

第一条是方田均税法,简单来说就是重新丈量土地,根据土地的位置和肥沃程度,来重新制定税收。

这一点和明朝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有点像。

目的是针对已经完成土地兼并的大地主,也就是那些官僚士绅,他们利用特权把大量的耕地吞并在自己名下,并且还瞒报漏报不用交税,现在就有朝廷重新登记一遍,谁有多少地,以后就交多少钱。}

嘉靖年间  朱厚熜一愣,他想起这个人是谁,然后叹了一口气,他可知道重新丈量田亩的难度,现在这些士绅虽然不怎么团结,但是在这一件事上,可是拧成一股绳,不好动啊。

而且现在天幕提起他,恐怕以后会被针对啊,他思来想去找到了一个地方,准备先把张居正安排到钟祥去,当初因为兴王府在哪的原因,他往那里埋了不少的暗子,准备以后启用。

现在正好是用到的时候,一方面让这些人保护好张居正,另一方面那里流民严重,让他好好看一看底层的情况,方便以后改革。

万历年间  朱翊钧看着天幕也陷入了回忆,不过很快就恢复过来了,反正事情都做了,说什么都没用,现在最重要的新坟修在哪。

宋神宗赵顼无语的看着天幕,这些内容他都知道,就不能跳过这些讲一讲为什么会失败吗。

{第二条青苗法,在古代土地兼并往往是发生在青黄不接,或者天灾人祸的时候,因为遇到这些情况,农民往往会将自己手里的土地,以极地的价格卖给地主或者抵押给地主,来换取渡过难关的机会。

青苗法的则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若是农民遇到困难,则是由朝廷出面,发放低息贷款,避免农民借高利贷。

第三条是保甲法,这一条是为了给军事减负,在和平时期将军营里的士兵遣散,让他们回家种地,停发军饷,顺带可以将军营里的战马牵回去,平日里可以自己使用,战争时期连人带马一起回来。}

宋朝前的皇帝们感觉最后一条好像不太好,有可能是和他们这里不兼容吧,不过其他可以借鉴借鉴。

{这三点总结起来就是开源节流,既让朝廷赚钱,又让朝廷省钱,实施以后效果非常明显,财政收入提升巨大。

宋史记载改革以后,一年的财政收入可以维持朝廷二十年运转。

文献通考上面记载,在变法后的1077年,国家税收是五千两百万石,而变法前普遍情况是百万石,甚至还到过三十多万石这个最低点。

所以宋史里记载的并不夸张。}

不少皇帝震惊的站了起来,他们没看错吧,居然差了五十倍,这个王安石真是厉害啊,怎么就不是他们时空的人呢,跟着赵宋真是可惜了。

尤其是刘彻,他感觉王安石就是他需要的人,有王安石帮忙搜刮,不,攒钱,他就能同时进行好几个大型工程了。

嬴政的眼中也闪烁着炽热的光芒,要是王安石跟着他混该多好啊,这样驰道,长城,皇陵,阿房宫,造船出海,出击匈奴,各种大型工程都能同时开工,那还想现在都要精打细算,生怕那天一睡醒下面造反了。

赵顼眼中都是惊喜,没想到变法居然能弄来这么多收入,不过为什么会失败呢,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他现在紧紧的盯着天幕生怕错过一点问题。

{既然变法这么富有成效,为什么在执行了十五年以后,就被宣布废除了呢?

要弄清楚这个答案,我们就要弄清楚另一件事,就是财政增长了二十多倍,这些钱究竟是从哪来的?

变法只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过程,它不会使财富的总额提升,或者说变法不是财富的生产者,而是财富的搬运工,搬运的正是地主,富商和官员的财富。

另外地主,富商和官员这三种身份,实际上是相互重叠的,变法是皇帝的意志,毕竟皇帝是需要钱来维持整个国家运转的。

而且一个王朝崩溃了,任何人都能投降,唯独皇帝不能,毕竟下面人换一个主子,依旧可以荣华富贵,而皇帝投降了还能继续当皇帝吗,那人家造反是为了什么,过家家吗?}

皇帝们瞬间想起了女频那一段,都打到皇城门口了,居然选择退兵,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写个小说还能这样写,不过也幸好只是小说。

{所以皇帝为了维护统治,肯定是想办法增加财政收入,变法虽然是皇帝的意志,却要有一层一层的官吏来执行,对于这些人来说执行变法,就相当于把自己口袋里的钱交给朝廷,因此在执行的时候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

危害比较轻的就是阳奉阴违,消极怠工。

重的就是想办法把自己吐出去的钱,用各种操作再补回来。

比如青苗法规定,官府向农民借贷利息是二分,正常来说这个利息是低于市场行情,可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可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会以损耗或者手续费为由随意加息,加多少没有定数,全看官府心情,甚至有的地方出现超过规定七倍的利息。

并且,不是所有农户都需要贷款的,有一些农户还是可以周转过来的,但是官府为了政绩和收入,往往会强行摊派,一些自耕农被强行抽息了,反而会失去土地成为佃户,而且这种情况还是屡见不鲜。

最终的结果是朝廷的收入增加了,但是农民的负担也加重了,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因此变法以失败告终。}

赵顼看着失败的原因,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了,他没有那么多可以相信的人,在基层执行变法。

虽然现在百姓已经知道了变法的内容,可是有什么用呢?他可不相信那些底层百姓,有能力跑到他面前告御状,很可能刚有动作,就会不知不觉的消失了,现在的大宋失踪一些人太常见了。

就算是下面百姓闹了起来,让他知道了这些官员的事,可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成了暴民,天然的站在皇帝对立面,这时候他也只能下令剿灭。

可要培养一批人下去执行,新培养的人就不会变成原来那些官员吗,而且他变法本身还针对冗官,现在执行一个青苗法反而要增加官员,这和变法本身不就背道而驰了吗。这根本就无解,他一下子就消沉了起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123/4391865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