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第94章 定海郡王
第94章 定海郡王
应天。
朱红色的宫墙深深深几许,春日宴上的嫩绿垂柳,此刻在冬日的细雪纷飞下,也银装素裹,宛若仕女图上,低眉敛目的闺阁少女。
夜幕四垂,宫廷一派寂静。
但随着急促的马蹄声响起,打破这一宁静的氛围。
“陛下,大同那边有八百里加急的信件送来。”
乾清宫内。
即便是半夜,依旧是一副灯火通明的模样。
老朱听到外头蒋瓛的声音,不自觉地皱了皱眉头,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眉头又微微松开,抬眸给了身边侍从一个眼色。
殿门缓缓打开。
一股凛冽的寒意铺面袭来。
朱元璋却顾不得这些,拿起呈上的信件,就逐行逐句看了起来,争取一句话都不漏下。
因为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件,里面的句子精炼但却没有漏下任何信息,反而因此显得语言简练凝实。
朱元璋一看,就能知晓,这是经过燕王府长史润笔过后,才呈递上来的。
信件的内容乍一看很简单,不过只是提及了两件事物——水泥和混凝土。
但是当朱元璋读到两者的作用时,他布满青筋的手猛然用力,目光陡然锐利起来了。
他没有问水泥和混凝土的作用是否属实的废话。
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掌控欲望很强,锦衣卫作为他手下的鹰犬,自然也是被他牢牢掌控在手中,作为一把好用的刀刃。
这封从八百里外加急,由锦衣卫日夜跋涉,送到宫墙中来的信件,自然做不得假。
可是……倘若是这样的话,那事情显然就大发了。
“滋啦——”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背后的龙椅猛地拉开,发出刺耳的声响。
但是他此刻却顾不了太多,单手拿着信纸,另一只手背负在身后,来回在空旷的大殿内踱步。
蒋瓛见到这一幕,瞳孔微微收缩,想到了刚刚来时,听了一耳朵的水泥和混凝土。
此刻看到朱元璋的表现,蒋瓛这才突然发觉,或许这里两种东西……比他想象的还要重要。
朱元璋来回踱步片刻后,再度拿出信纸,细细看了一遍,眉头微微松开:
“蒋瓛。”
蒋瓛低头,沉声:“微臣在。”
“水泥和混凝土一事,确实由朱高爔发明的?”
蒋瓛心中念头直转,一时半会不知道朱元璋问出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但表面上,他还是老老实实回话了:
“陛下,根据锦衣卫的情报,大致属实。”
“大致?”
朱元璋眉头又是一皱。
蒋瓛不敢耽搁,将大同前些日子发生的事情,逐一讲述,可谓是事无巨细。
当朱元璋听到,朱高爔只是玩乐似的提出了一个想法,最后还真阴差阳错,弄出来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水泥成品后,就算是以老朱的见识,也不由得默然了。
他有些啼笑皆非,意味不明地说道:
“老四家的这小子,确实是个有福气的。”
“只是这水泥虽然只是他的嬉戏之作,但是对于我大明来说,却是利在千秋。咱若是只把他当作个孩子,随意封赏,未免也说不过去……”
朱元璋不知什么时候,又来到桌案前。
桌案上的茶水早已凉透,但是他却恍若不觉,端起茶盏,就是抿了一口,直到一道凉意顺着喉管落入腹中的时候,朱元璋才像是从沉思中惊醒过来。
“封……肯定是要封的。只是他年岁尚小,若是封作亲王……只怕……”
朱元璋的话语说到一半,又吞没在口齿之中,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但是蒋瓛的额头上,却已经有细密的汗珠渗出,连带着几乎要低头埋入双臂中,一副恨不得把耳朵捂住的模样。
朱元璋的未尽之语,蒋瓛作为他的手下最好用的一把刀,怎么可能不清楚。
这段时间以来,太孙总是似乎对于几个堂兄弟和叔叔们,有所介怀。
包括上次侍疾,朱允炆故意让叔叔们在外面跪着,老朱虽然当时没说什么,但是心中始终有一个疙瘩。
老朱是偏心先太子,连带着也偏心朱允炆,甚至力排众议,在太子故去的情况下,立朱允炆为太孙。
但是这并不代表老朱不疼其它的儿子。
是。
五个手指头尚且有长短。
偏心是难免的。
但是还有一句话呢。
那就是手心手背都是肉。
看到朱允炆这么排斥他的叔叔们,老朱心里不是滋味啊。
明明在他的计划中,这些藩王是镇守边疆,抵御外敌的存在。
同样也是拱卫京师,巩固中央统治的手腕。
可是现在……有了之前的种种,老朱的心里不由得升起一个疑虑。
允炆……真的会按照他设想的那样,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吗?
时至洪武二十九年年末,朱元璋夜半案牍劳形之时,时常感觉心力交瘁。
而今六十九岁,他明显感到身体大不如以前。
也许是人老了,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了那股子精力和胆气,朱元璋不敢,也不愿再改弦更张了。
是夜。
朱元璋双手拢于袖袍中,来到窗前,看着飞雪纷纷扬扬,飘洒在他的头顶。
蒋瓛悄悄抬头,一瞬间,竟有些晃眼,他有些分辨不出,朱元璋头上的雪白,究竟是白雪淋了发丝,还是华发覆了鬓角。
良久。
殿内传来一声叹息:
“朕之燕王之子朱高爔,乃宗室贵胄,秉承皇恩。今龄五岁,因创水泥、混凝土,功在社稷,德协股肱。”
“兹封朱高爔为定海郡王,赐予镀金银册、银印,岁禄二千石,封地定海县。望其敬天法祖,忠君爱民,永保大明之昌盛。”
郡王?
封号还是定海郡王?
蒋瓛听到这封旨意,心头兀的一跳,一时之间,竟然有些拿捏不定朱元璋内心的想法。
不封亲王,这一点蒋瓛早有预料。
过早封亲王,不说别的,只会让朱高爔过早成为众矢之的。
眼下朱元璋在还好,但是说一句大不敬的……哪一天,倘若陛下走了呢?
但是这个封号,就显得有意思多了。
定海……这封号乍一听,名头可不小。
但是朱高爔的封地,刚好就是宁波的定海县,一般的郡王,有些只享受爵位,没有封地。
而朱高爔不但有,还是宁波这样的富庶之地,并且还是整一个定海县,而非一个县内再度划分出来的小小区域。
只是宁波作为沿海港湾,是距离倭国登录最近的港口,同样也是受到倭寇侵扰最多的地域之一。
定海县……
宁波……
定海郡王……
这其中会有什么深意呢?
蒋瓛默默地想着。
……
“定海郡王……”
朱允炆刚早起,就听到这一件“大事”,连日来的好心情,终于在这一刻被破坏殆尽。
皇爷爷啊皇爷爷,我不是您最喜爱的孙子吗?
明明我才是太孙。
可是为什么……
大明宗室定爵位,往往要满十岁,这还算是好一点的情况。
像是有的倒霉蛋,比如说朱高燧,即便是到了现在这个年纪,也没见他封一个郡王啊!
可偏偏就是这样,朱高爔不过才五岁,却被皇爷爷封作了郡王。
朱允炆只觉得胸中有一口郁气,始终不上不下的,哽在喉头,难以发泄。
水泥……混凝土……
这样的东西,真的是一个小孩子能够弄出来的吗?
别人信不信,朱允炆不在乎。
但是他在乎的是,皇爷爷居然就这么相信了,居然连半丝怀疑都没有!
他对朱高爔的偏爱,真的要明显至此吗?!
定海郡王……
哈!
踏破惊涛平海路,敢教沧海靖波痕……
皇爷爷,这是你对朱高爔的期望吗?
那他朱允炆呢?
又算得了什么?
北面有宁王、燕王驻守边疆,地方有叔叔藩王坐镇,如今皇爷爷更是想让朱高爔平定海患。
那他呢?
他做什么?
朱允炆漆黑的眸底,似是有情绪在其中翻滚。
旁边的侍女和小太监,纷纷低垂着脑袋,敛目闭嘴,不敢多言。
只因不知道什么时候,朱允炆手中的瓷盏,已然多出一道裂缝。
嘀嗒。
空气中传来一丝血腥之气。
朱允炆有些怔松地低下头,摊开手掌心,后知后觉地感受到一股刺痛之意。
只见掌心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多出一道豁口。
血淋漓的。
豁口很深。
就算愈合了,似乎也会留下一道疤。
……
朱允炆那边的复杂心绪,暂且不提。
应天就在皇城根脚下。
这里是没有秘密可言的。
不过一天的功夫,关于定海郡王的旨意,就像是漫天的雪花似的,飘入各户人家。
而这其中,毫无疑问,就有留在应天的徐妙云一家。
听到老爷子封了儿子做郡王,徐妙云先是松了口气,但是还没松太久,她的脸色又凝重起来。
倒是朱高炽哥几个,实打实地为小弟高兴一下。
朱高燧心里有些发酸,不过他思来想去,小弟成了郡王……似乎也是一件好事。
这下子,他大哥是燕王世子,二哥是高阳郡王,小弟是定海郡王……
这以后他朱高燧大可以在应天横着走路了!
还有谁!
能够让他朱高燧感到害怕!
哈哈哈哈!
明天见!宝们!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52/1111103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