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第121章 和徐辉祖“培养感情”
第121章 和徐辉祖“培养感情”
朱盘烒说出这话后,朱高爔看这位堂弟的目光瞬间就变了。
这小子……天生就该和他耍到一块儿去!
他朱高爔就欣赏这种看起来蔫巴,实际上白切黑的人物!
只是。
当宁王出现在朱盘烒身后,缓缓将他提溜起来,露出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后,朱高爔犹豫了一下,还是脚底抹油,悄悄溜走了。
哇~~
撕心裂肺的哭声,伴随着打屁股的声音再度传来。
朱高爔不知何时,回到了自家老爹身边,看着这一幕,幽幽开口:
“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要经历阵痛。堂弟能够有此经历,也是一种财富。”
听到这话,朱棣嘴角抽搐了一下,还算是绷得住。
但是老大、老二、老三,都是一副见了鬼的表情看向朱高爔。
这种屁话……他居然也能说出来?
……
城门口附近的一处酒楼。
耿炳文带着大儿子和小儿子,坐在酒楼临街的包厢内,将城门口发生的一幕,尽皆收入眼底。
耿炳文乃是开国时期的老臣,与徐达、常遇春那样的将领不同,耿炳文生性谨慎保守,尤为擅长守城之战。
也正是有赖于这种性格,他成功躲过了洪武时期的四大案,是少数没有被朱元璋清算的开国功臣之一。
作为耿炳文的大儿子,耿璇娶朱标长女江都公主,因着有一层的姻亲关系在,耿璇乃是坚定的保皇党。
而耿炳文的二儿子,虽然没有强大的姻亲关系,但是继承了其父的军事才能,目标在军中任职,只不过,无论在话语权还是威信这两方面,在他爹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
而今遥遥看着藩王离京的一幕,耿炳文神色莫名。
他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却发现茶水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倒出来的,竟然已经凉透了。
耿瓛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诸多藩王的车马上。
眼见藩王渐行渐远,他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
“而今藩王势大,无论是宁王还是燕王,乃至是湘王,都能当得起一句人杰。如今轻易放归藩王……当真是应了那句话,书生误国!”
作为大哥,耿璇虽然心中也挺赞同二弟的说法,但是面上还是和稀泥。
毕竟这话要是传出去,那事儿可就大了。
谁让新君信赖黄子澄、方孝孺一类的文臣,甚至对于开国勋贵、武将,隐隐有打压之意呢?
今时不同往日啦。
天下都太平了,还要武将有什么用?
不给你狡兔死,走狗烹,那已经算是不错了。
只听得耿璇开口:
“先帝遗诏在,新君以仁孝德政治国,如何能在尚未登基的时候就违背遗诏?”
话是这么说。
但是耿瓛心中还是有些不大畅快。
新君……这真是走了一步臭棋!
最可怕的是,在他身边那些近臣的影响下,朱允炆竟然还觉得,自己文治的大方向是对的。
一想到这里,耿瓛迟疑片刻,忍不住开口:
“爹,太孙殿下登基后,以方孝孺那书生为首,要进行改制……这件事,可是当真?”
耿炳文皱了皱眉头,露出一丝不悦的神情来:
“我平日是怎么告诉你们的?不该打探的消息,就别去打听。改制改制,改了又如何?难道你我还能够阻止?与其盛极而衰,倒不如收敛锋芒,平安度日。”
说着,耿炳文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二儿子:
“最先开始烂的,永远都是出头的椽子。”
耿瓛心中一凛,低下头,不敢与父亲对视。
只是他心里却知道。
爹这么说了,只怕方孝孺要改制一事,恐怕很有可能就是真的。
像是耿炳文这种仅存的开国功臣还好,可能受到的影响不会太大。
但是对于大多数勋贵而言,朱允炆这个毛都没有长齐的小子,刚上位,就想要重文抑武。
这凭啥啊?
要是老朱活过来,他来干这事,就算给勋贵们一百个胆子,他们都不敢吱声。
但是眼下换作朱允炆和他的书生智囊团……
只怕还有的闹呢。
……
燕王终究还是离开了应天府。
相比起其它藩王之子的惴惴不安,朱高爔哥几个,却有一种不同的感受。
尤其是朱高爔,在知晓更多信息的条件下,他只觉得,朱棣这一离去,似乎提前坚定了靖难的想法,如今更是天高海阔,任凭鱼跃鸟飞。
只是看着身边多出来的一个小尾巴,朱高爔显得有点烦恼。
他走了几步,又停顿了一下,接着再度抬脚,感受到身后的尾巴再度跟上来后,朱高爔整张脸都皱在一起了:
“你总跟着我干啥?我回燕王府,你得回自己的府邸!”
朱盘烒傻乎乎露出一个笑容来。
因为刚刚哇啦哇啦在那又哭又笑,这小子脸上还带着泪痕和鼻涕,看起来埋汰的不行。
朱高爔看着也嫌弃。
他朝小吉祥看了一眼,小吉祥就特识趣,从腰间掏出一块手帕来,细细地给朱盘烒擦了脸。
直到朱盘烒脸上擦干净了,朱高爔才悄悄松了口气。
他是真怕这小子猛地扑到他怀里,把什么眼泪鼻涕都蹭到衣服上。
朱盘烒这小子,在朱高爔面前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在装傻,还是其它的什么,模样特别老实。
他大眼睛圆溜溜的,眸光特别清澈,响亮欢快地嗷了一声:
“哥!”
朱高爔一抖。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喊他哥!
以前他都是最小的那个。
朱高爔矜持地拍了拍他的大脑袋:
“只要你乖,哥给你买条街。”
朱盘烒眼神亮晶晶的:
“真的吗?哥!”
朱高爔微笑:“假的。”
朱盘烒:“……”
几人正说着,朱高爔的余光就瞥见,从街道两旁的酒楼里,正有三道身影离开。
其中一道身影微微有些佝偻,看起来年纪很大,有一种久经沧桑的感觉。
但是他的身上,并没普通老人的那种暮气,反而有一种奇特的铁血感。
是故他单单只是露出一个背影来,就成功吸引了朱高爔的注意力。
等到他们的身影逐渐远去,那边的徐增寿才从城门口走进来。
他看着姐夫留下来的四个孩子,心中微微一叹,莫名有些忧愁。
眼下局势复杂。
别看徐增寿在城门口说得信誓旦旦,但是能不能保下这四个孩子,徐增寿自己心中也没底。
要知道,这会儿他自己身上还没有爵位呢。
倒是他大哥,是应天府内响当当的魏国公。
只是谁都知道,这位魏国公是响当当的保皇派,和朱棣互相看不顺眼。
甚至有些话徐增寿还没有跟姐夫、姐姐说过。
大哥对于朱高煦,可谓是万般看不上眼,曾在家里不止一次嫌弃过他是个流氓。
这话要是被朱棣和姐姐知道,说不准又会闹一场。
外甥们跟哥哥的关系不好……
徐增寿自己又没有足够的权势爵位……
突然,徐增寿似乎想到了什么。
感情这玩意……总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吧?
大哥和朱高煦不对付,徐增寿就不相信了,大哥还会和这哥四个都不对付。
他们之间,本来就有血缘关系作为纽带,如果在日积月累之下,培养出一些感情。
哪天要是真遇上什么事儿,看在这些感情的份上,大哥能够帮忙说几句话,也是好的。
越是这么想着,徐增寿就越是觉得这个主意好。
他招呼了一声,准备把这几个都带回到了国公府里。
只是……当徐增寿回过头去数人头的时候,莫名其妙发现多了一个脑袋。
定睛一看,却发现来者竟然是宁王的儿子——朱盘烒。
徐增寿摸了摸脑袋,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小子是怎么掺和进来的?
虽然朱盘烒的眸光清澈,看起来单纯无害,但是徐增寿从城门口看到的一幕幕来看,总觉得这小子也不是个什么好玩意。
不过他思考了一下,还是把这小子带上了。
说起来,朱盘烒不是好东西,难道他那几个大外甥就是好东西了吗?
总觉得老朱家都是随根的。
一个个,年纪越小,心眼子越多。
……
魏国公府。
刚进前院的刹那。
朱高爔一行人就听到了哭天喊地的嘶嚎声。
庭院里,两个长凳拼在一起,上面趴着一个大概有六岁年纪,看起来虎头虎脑的小男孩。
只是眼下,他两眼红肿的跟核桃似的,裤子也被扒下来,露出白嫩的屁股蛋。
伴随着竹条划破空气的呼呼声,小男孩的屁股蛋上,不时有深深的红印出现。
他一边哭,一边嚎:
“那不是我骗来的!爹,我没骗你……嗷……疼疼疼!”
就见徐辉祖将竹条甩的虎虎生威,听到自家儿子说出这话来,他心中更是气急。
他只有一个儿子,就是眼前的小男孩徐钦。
徐钦跟朱高爔是一样的年岁,过完年刚好六岁。
平日里,对待这个儿子,徐辉祖可谓是又爱又恨。
这么一个独苗苗,能不爱吗?
可是就以徐辉祖的性格,他又不想表露出太多的爱意,免得这小子恃宠而骄,走上歪路。
但是从眼下来看,这小子还是义无反顾地长歪了。
还说那人参不是偷来、抢来的。
谁家好人,能出去一趟,半毛钱不花,就带回来一根百年人参啊!
真当这世上的人都是大傻子不成?
今日完成,我去吃晚饭了。吃完晚饭开始存稿,争取早日稳定上午更新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52/1111101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