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第162章 真定保卫战
第162章 真定保卫战
从朱高爔和朱高燧口中听到忽悠兀良哈三卫的经历后,宁王沉默了许久,最后只说了一句话:
“真是长大了……”
就是因为长大了,所以才越来越不老实,居然敢在他这个叔叔面前撬应该是“墙脚”,跟他耍心眼子。
朱高燧脸皮要薄一点,还能感觉到一丝心虚。
但是对于朱高爔来说……
他压根没有这种情绪在。
甚至对于朱权的夸奖,他还美滋滋地接受了:
“其实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十七叔,你要相信,靖难是有前途的。”
“就像是兀良哈三卫的那些首领,难道你能说,人家这些首领都是傻子吗?没有好处的事情,硬是要和我们一块儿干?”
乍一听虽然很像歪理,但是宁王朱权也不得不承认,朱高爔的这番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只是道理归道理,宁王心中想刀了这俩崽子的心情,还是没有改变。
那可是兀良哈三卫!
几乎算是宁王手中最精锐的一批兵马!
结果就这么被朱高爔和朱高燧俩人忽悠走了……
最重要的,这两人还是以先斩后奏的方式,等到朱权跳上了燕王靖难的这艘大船,才得知其中的消息。
此时就算恼羞成怒,想要下船,那也已经为时已晚。
宁王暗自在心中运气,不断告诉自己,以后和这两个小崽子斗智斗勇的日子还长着,等到来日,便可见分晓!
这样一想,宁王才觉得心气儿稍微平稳了一点。
他这才看向朱高爔两兄弟,沉思片刻,聊起正事来:
“大宁内部,其实也有建文皇帝的人。想要即可整顿军马,投奔燕王,也并非一日两日就可以轻易完成的。”
“只是燕王那边,想来朝廷军马也在逼近。这次朝廷派来的统帅,很有可能是长兴侯耿炳文之流,切莫大意。”
宁王思忖些许,又道:
“这样吧,你们调拨一批兀良哈的骑兵,快速南下,我这里还需一段时间,才能将大宁整顿完成。”
他说的干脆,似乎完全没有想过燕王给予的诺言能否实现。
实际上,宁王心中清楚。
眼下和朝廷的第一次交锋还未展开,要说谁胜谁负,还尚未可知。
若非朱盘烒困在应天府,朱高爔说的话,又恰巧打击在他的痛点上,宁王能不能答应这件事情,还是另一回事。
只是唯一可惜的,就是让朱高爔和朱高燧,率先拉拢了兀良哈三卫,这样一来,宁王手上牵扯燕王的底牌,又少了许多。
不过那群蒙古雇佣兵,能为利益附庸燕王,自然也能因为利益重新投奔宁王。
这样一想,宁王脸上就浮现了一抹笑容。
正巧在这个时候,朱高爔的脸上,也挂着一层迷之笑容。
叔侄两人双目对视,礼貌微笑,气氛一派和谐融洽。
朱高燧在旁边看着,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心中一寒。
这俩人……都不像是什么好人!
……
另一边。
距离白沟河一带的战役,已经过去了几日。
毫无疑问,燕军再一次取得大胜。
只是面临着北上的南军,军中非但没有大胜后的骄狂,反而愈发紧张谨慎起来。
是夜。
燕王藏兵于月样桥下方的水面中。
初春水面冰凉,士兵口含芦苇杆子,杆口露于水面之上,用作呼吸。
等到敌军踏上月样桥后,燕王陡然从水中冒出,前后围剿,南军大败,潘军、杨松被生擒。
燕王从潘军口得知莫州详情,直驱莫州,莫州将领得知消息,毫无斗志,携全城归降。
自此,莫州落入燕王手中。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耿炳文会就此展开大战的时候,这位老将却逐渐收缩兵力,竟有了消极守城打算。
一时之间,南军之中,说什么的都有。
与朱高爔脑海中的记忆里,南军对于耿炳文这位开国功臣的信任不同。
这次朝廷军队北上,似乎看起来和历史轨迹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实际上,因为耿炳文先前在朝廷上奏一事,终究还是让朱允炆心生怀疑。
连带着在南军内,也安排了自己的心腹。
然而朱允炆亲近文臣,就连在军中安插的人手,也是喜欢书生高论的人。
对于耿炳文来说,就好像是身边多了许多掣肘,连带着军中私底下,对于他这位统帅的言论风向,似乎也有着少许负面见解。
对此,耿炳文只是安心守城,并未做他论。
在这几日的交锋中,耿炳文从朱棣的身上,看到了李文忠的影子。
朱棣用兵,贵在“快”和“奇”,尤其喜欢从对方的侧翼发起突如其来的进攻。
这一作战风格,放在兵法中,就可以说是“以正合,以奇胜”。
双方军队再次准备出军时,营地内,一众将领面露凝重之色,口中的争论声此起彼伏,都在探讨如何攻破耿炳文防守下的真定。
连日来的屡战不退,让众多将领的脸上,也多了一丝疲倦。
丘福更是搔了搔脑袋:
“这耿炳文难怪是太祖留下的老将。单说守城这方面,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
朱棣全当把丘福的话当作放屁了。
这家伙有的时候脑子缺根弦,这个时候了,还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也怪不得比起丘福来,朱棣更信任张玉和朱能等人。
朱棣面对身前的舆图,终于最后敲定了此次进攻的计划:
“南军有充沛的粮草和人马,他们耽搁的起,但是我们耽搁不起。”
“这次攻城,除了少数兵马正面佯攻,其余人,随我一道从西南角攻破真定!”
这一计划,也确实是朱棣的风格。
随后,众人又对此计划制定了细节后,伴随着战鼓擂擂声,燕军再次发起攻城。
西南角。
当朱棣大军激战正酣的时候,滚滚炮火之声响起,确实给耿炳文的守城,带来了不少困难。
耿炳文立于城墙上,极目远眺,似乎在观察燕军手上的火炮。
这些日子,他可没有少和这几门乌尔班大炮打交道。
眼看大炮弹药用完,他才叹息一声:
“若非大炮弹药笨重,炮身不容易移动,只怕真定早已攻破。只是可惜,这样的大炮,不能为朝廷所用……”
耿炳文作为从开国时期一直遗留下来的老将,他以自身毒辣的眼光,从此次的真定之战中,敏锐地发觉,在未来的战场上,火器,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兵器,成为超越冷兵器的一道杀手锏。
偏偏发现和改进这火器的人,却是燕王的儿子。
说起朱高爔,耿炳文那种想要叹气的冲动,再度涌来,与此同时,心中的那个念头愈发强烈。
就在战场上激战正酣的时候,燕军来势凶猛,但是真定城内的士兵,依仗着牢固的城墙,虽然有所伤亡,但是依旧能稳坐钓鱼台。
在这其中,朱能作为先锋军,冲锋最猛。
燕王打仗,更是身先士卒,每每冲在最前方,但是每次耿炳文看到这一幕,非但没有露出擒贼先擒王的喜悦表情,反而露出了一脸蛋疼的神色来。
就好比现在,耿炳文眼见燕王骑马杀入箭雨中,他不得不捏着鼻子,喊道:
“注意不能射杀燕王!最好能够生擒他!”
此话一出,就算不是第一次听到这话的弓箭手,还是不由得动作一滞。
要在这么远的距离下,刚好射伤燕王,但是却不能够让他受到致命伤,最后还要生擒燕王……
这种要求,就算是神箭手,也不一定能够做到吧?
战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哪里能做到如此细致且准确无误?
他们心底腹诽,耿炳文又何尝不知?
沉默中,连带着城墙上的箭矢都稀疏了几分。
燕王周边的地区,更是形成了一圈类似于真空带的区域。
就在此时,异变陡生。
不远处的大地上,突然传来震颤的感觉。
仿佛有无数马蹄落下,又恍若鼓点在地面奏响。
远远的,烟尘弥漫而来。
紧接着,上千骑兵奔涌,劲风飒飒。
耿炳文看到这一幕,心头突然涌来一丝不妙的感觉。
因为他看到了打头的两匹马背上,似乎有着一高一矮的两道人影。
不知道为什么,耿炳文总觉得这两道人影极为熟悉,尤其是矮的那一道。
他的脑海中,似乎有个猜测呼之欲出。
等到马蹄靠近后,他才发现,矮一点的身影上,赫然披着一大块丝绢。
趁着箭矢还没冲他们袭来,马背的朱高爔用自己最大的音量,气沉丹田,吼了一句:
“我身上乃是太祖留下的大明混一图,整个大明就这么一块儿!乃是御赐之物!谁敢冲我射箭?!”
耿炳文站在城墙上,刚好听到这一声清亮的喊话。
他当即脑袋一晕,险些昏死过去。
不是!谁教你玩这套的?!
还有,太祖什么时候居然把《大明混一图》这样的东西,都交给朱高爔了?
耿炳文一直以来平静的面容终于皲裂了。
他看着朱高爔,忍不住眯起眼睛,再度定睛朝他身上披着的舆图看去。
等到朱高爔逐渐靠近,舆图也逐渐清晰后,耿炳文心中才有些打转起来。
那舆图……他似乎真的在太祖那儿瞧过?!
一听到朱高爔的话,城墙的士兵忍不住看向耿炳文,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这到底什么情况?
如今舆图真假难辨,这些士卒虽然知道朱高爔一看就是一条大鱼,身份不凡,甚至和燕王朱棣关系不浅。
但问题是……这小子鸡贼到把《大明混一图》披在身上,要是把箭矢射在舆图上,这责任……谁担待的起?
如果上位者是朱棣那样的,或许事从权宜,还可以谅解。
但如今上位者是朱允炆……
朱允炆连出征前,都让耿炳文莫要杀害朱棣,免得他担负残害叔叔的名声。
要是毁坏了这件珍贵的舆图,那恐怕又是一场风波!
更何况……
耿炳文再度远眺,将目光放在了朱高爔身后的那上千骑兵。
这些骑兵身下都是矮小壮实的蒙古马,上马作战的时候,那叫一个凶猛剽悍,俨然一副来势汹汹的姿态。
朱高爔和朱棣这一对父子,因为有着免死金牌护身,简直可以说是如入无人之境。
朱高爔虽然年纪小,但是他是搅屎棍啊!
哪里人多,朱高爔就往哪里钻。
眼见哪里危险,“嗷”一声就冲过去。
耿炳文在城墙上看到这一幕,脸都绿了,偏偏又对此无可奈何。
他这辈子就没有打过这么憋屈的仗。
就算之前丢了白沟河和莫州,耿炳文其实内心不算慌张。
甚至在燕军围攻真定的这段时间内,耿炳文每天早上起来,还能够练几张大字,调整心态。
正是因为他心里清楚,燕王怕的,就是久攻不下的消耗战。
但是耿炳文,乃至朝廷这一边,最不怕的,就是消耗战了。
甚至当初削藩的时候,在耿炳文看来,倘若建文帝的手腕再熟稔一些,选择用高巍等人的说法,徐徐图之,那么最后削藩也不会变成眼前这副局面。
当然,现在说什么都为时已晚了。
耿炳文现在瞅着朱高爔那圆头圆脑的脑门,就觉得脑袋疼。
明明那么严肃的场合,这小子一来……怎么全都变味了呢?
就在耿炳文兀自思索的时候,朱高爔已经开始谋求和耿炳文之间的交流了。
“长兴侯!你真的不考虑投靠我爹吗?负隅顽抗是没有用的!”
耿炳文很不想理会。
再者……负隅顽抗?
耿炳文冷笑一声:
“那就看看,咱们谁熬得过谁。”
“哦……”
朱高爔意味深长地开口了。
然后又继续扯着嗓门,用大的离谱的声音喊:
“那到时候朝廷换曹国公挂帅的时候,您可不要灰溜溜地回应天府。对了,说不准那个时候,朝堂上还有人迎风倒,向皇帝弹劾您。唉,可怜长兴侯开国元老,如今却要落得个晚节不保的结局……”
耿炳文猛然凝眸,神情中,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李景隆挂帅?
凭什么?!
难道就因为失了莫州吗?
可是朱高爔又是哪里得到的消息?!
明天早上六点的飞机,现在要去洗头洗澡整理行李了。杭州到齐齐哈尔大概要一天,实在吃不消。这两天更新四千字,等回到北方安定下来,重新回到六千字。
感谢大家的理解!么么!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52/1111096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