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这人不适合混官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陷入了沉思。
这十个字仿佛并非单纯的诗句,而是一面铜镜,将他多年的所见所闻一一照出。
他自巩县出发,游学河洛、吴越,沿途见的繁华不少,荒凉亦多。
在春日的洛阳,白马寺外,富家子弟骑着高头骏马,从尘土飞扬的官道奔驰而过,马蹄惊起路边行乞的老人。
老人跌倒在地,怀中破瓷碗里的几枚铜钱散落在泥水里,被人踩碎了边角,却无人回头。
在秋日的兖州,他见过饿死的驿卒。
那人身穿破旧的薄袍,面黄肌瘦,已是进气无多,累倒在无人问津的枯草丛中。
旁边不远,就是城门外一座大户人家正在修缮的园亭,几十个工匠搬运着成捆的木材与花石,笑语不断。
前年在汴水渡口,他遇到押送漕粮的官兵。
船上米谷堆如小山,甲士们嬉笑着往岸上撒剩余的粮屑,引得十几名衣不蔽体的孩童在岸边争抢。
有个孩子被挤入河中,挣扎半晌才被拉起,咳出一口水,仍死死抓着手中一把湿透的米粒。
这一路的影像,在他心底已经烙下印痕。盛世的光华越盛,阴影便越深----只是多数人不愿去看。
他想做些什么,可最终他什么也没做,甚至什么也没说----他不愿惹上麻烦。
他厌恶自己的这种沉默与懦弱去,可又不得不承认,他也对这盛世抱有期待。
而眼前这位杨家六郎,身处朱门之内,却偏偏能一口道出“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话…………
杜甫心中暗生讶异。
长安百姓先前说杨家人心善。他原以为这只是世家笼络人心的门面功夫,如今亲耳听到杨昱这话,才确认这少年并非做作。
再细想方才的情形,这少年分明是在试探----不是试他的诗才,而是试他的立场,看他是否也心怀不平,能否直言天下之弊。
杜甫抬眼望他,心中已有定意,便沉吟片刻,缓缓接道:
“荣枯咫尺异,惆怅再难述!”
语毕,室内静了一瞬。
杨昱还是没想起这诗的后半句,所以他话刚出了口就有些后悔,但见杜甫也是一脸若有所思的深沉模样,他干脆也一起板着脸装深沉。
现在听到这下半句,杨昱心中暗暗称好。
这句下联与上句相得益彰,气韵自成,只是看杜甫的神情,分明是当场思索所得,这让他更加拿不准----
他压根也不知道这诗后半句要接的是什么。
这人真是那个杜甫吗?他自家写的诗难道还要思索一下自己写过什么东西?
不过以这对的水准来说,确实是有才的。哪怕这人不是真杜甫,也是个胸中有丘壑、腹里有墨水的,算是个人才。
若是想让自己给他在长安谋个差事做,也不是不行,走堂哥那边的关系寻个小吏的位置给他当应该是没问题的。
他微笑着举盏:“杜兄才华横溢,见识深刻,令杨某佩服不已。”
他本想问“这是你写的对吧?”
但他张了张嘴没说出这一句来----万一不是眼前之人写的,那岂不尴尬。
还是夸两句吧,比较稳妥,不会出错。
杜甫谦声道:“过誉了。”
院外隐隐传来一阵锣声与笑语,似是宾客又至。有人高声喊着“贺喜杨郎君进爵----”,与廊下脚步声交错而来。
杜甫听了,目光微敛,淡淡道:“盛筵繁会,不外如是。这热闹与清苦,不过一墙之隔。”
“都是些俗人凑对罢了,不必太过介怀。”杨昱摇了摇头,“杜兄你跟他们倒是不同。”
杜甫觉得这话是对自己的认可,也就欣然地受了----他虽然看着是个拘谨老实的性子,但也还是有些文人的傲气的。
“杨郎君亦与我见过的那些权贵子弟不同。旁人多只知醉生梦死,或是谈兵于纸上,从不曾真下市井走一遭。你却能见百姓之苦、知百姓之难----身在朱门之中,能有此心,作出此等诗句,实为不易。”
杨昱讪讪一笑,对方好像是把那诗当成他写的了干脆顺着说下去:“不过是耳目偶及,心中不忍罢了。知苦与能解苦,是两回事。”
“解苦之事,更要有人去做不是么?”杜甫的目光直直落在他脸上,带着探问,也带着期许。
片刻的沉默后,他才缓缓道:
“某自出乡以来,一路所见,荒凉与繁华并陈,饥寒与歌舞同在。心中早生一股不平之气,也想有一番作为,可惜一直无同道之人。孤身之力,难撼天下之弊。”
他顿了顿,语气低沉下来:“今日得见郎君,便觉自己没找错人。”
杨昱端起茶盏,继续装深沉。
“杜兄抬举了。”他语气平静,又带着几分做作的郑重,“可世道如大河,我们二人,不过是河畔拾石之人,能掀得几多浪花?”
“浪花虽小,终能击石。”杜甫眼神一亮,话锋渐渐锋锐起来,“某以为,若有心,便当自小处始。哪怕只是为一城一邑,为数百之民,也算尽己之责。”
杨昱不语,指尖轻敲案面。
不管眼前这人是不是杜甫,他都在心中对其生出了尊重之感来。在长安这半年里朝堂争斗和权贵的腌臜事儿,靖安司那里相关的文件很多。
这般心思澄明之人却是少见。
郭旰倒也是个心思澄明的,只是他却对这世道没什么多深的理解,甚至说有点笨。
不过武人嘛,笨些也好,如今大唐境内“聪明”的武夫多了,开始仗着武力破坏规则、想着给自己谋取好处了,那可就是坏事了。
诶,等一下,听
“听杜兄的意思......是打算参加科举考个官身来当?”杨昱缓缓问道。
“此番来长安为的就是此事......”杜甫情绪变得不太高,“先前也参加过一次,只是落第了,此次希望能有所收获才好......”
“那你来寻我,为的是当官之后有个助力还是什么?”杨昱又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杜甫相当地方官为百姓做事,那首要不应该是解决“考不考得上”的问题吗?
这事该去找考官才对,找自家有什么用处?李林甫的宅邸离自家也不算远才对。
“唔......”杜甫其实来之前也没想明白自己找杨昱是要做什么,只是听李白的意思说要找门路,挑来挑去就找到杨昱这边来了。
“算是交个朋友?”
杨昱又是一阵神色古怪。
他觉得这人真不适合混官场。
“我还以为杜兄是想叫我给你谋个长安的缺做做呢,你要是想在地方上做事......我也找不着门路啊,我们杨家没这方面的关系。”
以他杨昱和老哥杨国忠的面子,要把人弄去地方当官那真的是有心无力,除非走他姐姐的路子,直接把人拉去李隆基面前溜一圈。
不过以李隆基的性子,若是觉得杜甫诗才好的话那多半就是跟用李白一样地用杜甫,有事没事叫过来写写诗写写命题作文歌功颂德一下,哪天写了难听的话就被流放出去......
这是在害杜甫,对他实在没什么好处。
“不如这样吧,你就正常考试,考不上到时候再来找我,我给你谋个差事留在长安,你一次考不上就考两次,两次考不上考三次,我也给你推荐点别的人脉......做哥们的就当是对你进行投资了,你说呢?”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45/4398716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