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盛唐:我靠挨打改写马嵬坡 > 第一百二十章 民意

第一百二十章 民意


持盈散人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不居功,不诿过,懂得顺势而为,更能明晰关键所在,此子确有过人之处。

“嗯。”她轻轻应了一声,话锋却似随意一转,问道,“杨郎君以为,今日之后,这长安城,当如何?”

杨昱心知这是持盈散人在考较自己对此事后续影响的判断,也是对自己格局眼光的试探。因此他松开元结的脖子,略一沉吟,才谨慎答道:“回散人,今日法会,祭文泣血,词曲动情,在场士子皆为之震动,民意汹汹,已成燎原之势。”

杨昱想起了杨国忠后续的那些安排,话语中又多了些自信:“想必......今日之后,这教坊司一案,也将迎来盖棺定论之期。”

“你为何敢如此肯定?”持盈看着他莫名勾起的嘴角有些好奇。

“因为声势已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杨昱目光清亮,迎着持盈散人那带着探究的视线,语气显得不慌不忙,甚是沉稳。

“今日法会,已将教坊司积弊与海棠姑娘的冤屈赤裸裸地公之于众,化作了这长安士林普遍共情、共愤之事。此乃民意,不可阻挡”

民意如水,既可载舟,亦可覆舟。

自从太宗皇帝以来,老李家治国就常常提起这话来,虽说具体执行中大多数时候都将之当成了个屁来放,但在重大舆论面前满朝文物多少还是会顾忌一二的。

“你还知道民意?”持盈散人听后又笑了笑,心中不免又高看了这少年几分----若是只会搬弄文字煽动是非,那也就是些操弄人心的伎俩,是旁门左道。

可在这时代能懂得民意为何物的,可就算是治世之才了。

“散人见笑了,我也就是随口一说,不过如今这民意火势已起,缺的,便是一道能在朝堂上把它烧的更旺的‘东风’。”

他微微停顿,见持盈散人静听不语,便继续道:“这东风,便是实证。空有悲情、议论之类,难免要被人说是煽动,说是居心叵测。”

元结在一旁听得有些入神,呼吸声很沉重----大概是因为刚刚哭过,又有些急促,却是不知心中在思忖着什么。

杨昱倒也没管元结,继续说道:“唯有将教坊司内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那些草菅人命的铁证,大白于天下,方能将今日这悲愤的浪潮,化为实实在在、无人能够搪塞回避的问责之力。”

持盈散人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她自然听懂了杨昱的弦外之音----杨国忠手中,恐怕已然掌握了关键的证据,只待时机成熟,便会公之于众。

她缓缓道:“靖安司最近就是在忙这事儿?”

杨昱并不意外持盈散人知晓此事,毕竟她也是王室之人,有自己的情报来源,不足为奇。

他点头道:“正是。舆情已沸,若此时再有铁证掷地有声,便是大势所趋。李相即便权势滔天,想要再如之前那般‘拖’字诀敷衍了事,只怕也难以堵住这悠悠众口。更何况......”

他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洞察:“陛下虽看似放任此事,实则洞若观火。此事若真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触及了国体颜面,陛下亦需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届时,弃车保帅,亦非不可能。”

持盈散人闻言,默然片刻,方才轻叹一声:“你能看到这一层,已非寻常少年。舆论为弓,实证为矢,谋而后动,算无遗策......你们杨家倒真是稀奇,接连出了三个天才。”

杨昱一愣自家兄长加上自己......还有一个莫不是在说自家姐姐?

原来自家姐姐在宫中也被看成是个天才么?这倒真是他没有想到的。这得是哪方面的天才......自家姐姐难道在宫中还插手了什么政事不成?后宫干政,在武周之后的唐朝基本是不可能容忍的才对,那......

总不能是讨好男人的天才吧?杨昱感觉持盈散人看着明明就是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不可能会讲这种轻佻的话才对。

心中没计较出个答案,抬头又迎上了持盈散人那意味深长、仿佛能穿透人心的目光,看得杨昱心头微微一凛。

他连忙谦逊道:“散人过誉了,晚辈不过是顺着时势略作推演,岂敢当‘天才’二字。家姐与兄长确是能力出众,晚辈还需潜心学习。”

“时势......”持盈散人重复着这两个字,指尖轻轻拂过窗沿,“能看到时势,并能顺势而为、甚至试图引导时势的,便是大才。多少人终其一生,也不过是随波逐流,甚至逆势而动,最终撞得头破血流。”

杨昱一直觉得,这天下并非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宏观来说,这个时代的朽坏是在不断推进的,大唐的没落也几乎是无可逆转的,这是大唐如今这封建体制的必然。

因此,如今的人们才需要英雄。

而从小事儿说----就比如这教坊司之事,其中的黑暗是同样是一直存在,并且愈演愈烈的。有黑暗的存在,就有对光明的渴求,当这种渴求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就一定会有人站出来,去尝试击碎黑暗,哪怕是飞蛾扑火。

这个人可以是杨昱、元结、杨国忠,也可以是其他路人甲、路人乙,杨昱等人也不过是站在了风口浪尖上的那个“民意”的代表而已。

历史终归是人民共同塑造的,所以杨昱觉得“随波逐流”这个说法也不那么准确。

他也不过是看到了时代流动的方向,站到了那个本就该有人站的位置上去而已。

他可没那个能耐引导时势,只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他不觉得自家是什么大才,真叫他去如颜真卿那般每日跑断腿地忙前忙后,他这庸才的本质可就要暴露无遗了。

所以持盈散人的这番夸赞,他也就是听听而已,完全没往心里去。

“散人过誉了。”杨昱最终只是这么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不过持盈散人见了之后却是觉得这孩子不骄不躁,倒是适合修道。

持盈散人转过身,重新望向窗外,声音飘渺了几分:“杨郎君你也不必过谦,我只希望你明白,弓矢利器,可伤人,亦可伤己。”

“这民意如潮,能载你前行,亦能瞬间将你倾覆。当你手持利器,对准他人之时,亦有无数的目光,在暗中对准了你。”

这话已是近乎直白的警示。

杨昱当然明白她在说什么,今日他能以民意之名撬动朝堂,他日也会有别人试着来借民意的虎皮去攻击他。

他心中清楚,想避免这种情况,只有一条方法,那就是永远站在民意的一边。他于是神色一肃,深深一揖:“谨记散人教诲,只是晚辈并不怕那些明枪暗箭。”

民意并非永远代表正义,真理不会永远在多数人手里,也不会永远在少数人手中,真理是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实践而来的,杨昱觉得自己要站也是站在真理这一边。

他这灵魂毕竟还是一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现代人。

“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他最后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

“望你真能如此。”持盈散人微微颔首,“去吧。这场风波想来也快要收场了,你千万小心,莫要大意。后续如何,老身......亦拭目以待。”

这便是送客的意思了。

杨昱与元结再次恭敬行礼,退出了这间清静的后殿小院。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45/4398708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