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秦人字典里没有这个词!
“宋朝的财税制度,虽然中央拿大头,但地方也留有一部分财权。遇到局部灾荒或者小规模民变,地方官手里有点钱粮,可以及时赈济或者调动本地厢军,也就是宋朝的地方部队镇压,不至于一点小事就闹到不可收拾,需要中央从千里之外调兵遣将。”
“这种地方上一定的自主应对能力,也是维持局部稳定的一个因素。”
嬴政听到“地方财权”,眉头立刻紧锁。
秦朝推行郡县制,就是要杜绝地方坐大。
宋朝这种做法,在他看来是饮鸩止渴,隐患极大!
但赵天成说的“及时应对小乱子”似乎也有点道理?
如何平衡,是个难题。
“最后,”赵天成总结道,“也是因为宋朝虽然对外窝囊,但对内镇压起义,那是真舍得下本钱,也真有手段。官兵装备相对精良,将领不少是经验丰富的‘老油条’。像方腊起义闹那么大,朝廷派了精锐的西军,就是当时的陕西边防军南下,加上招安分化、利用地主武装,最终还是给扑灭了。宋朝的统治机器,在对付内部反抗时,效率并不低。”
扶苏听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宋朝的内部稳定,并非源于没有矛盾,而是通过一套组合拳——吸纳精英、收编流民、城市泄压、地方应对、强力镇压——将矛盾分散、弱化、消化,避免了总爆发。
这套机制,核心在于疏导与控制并重,用利益和制度引导潜在的破坏力量,同时保留强大的暴力机器应对失控。
“原来如此……科举收才,募兵收流,商路泄压,地方应变,铁腕镇压……”扶苏喃喃自语,对宋朝这套维持内部统治的“柔中带刚”之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隔壁的嬴政,内心同样掀起波澜。
宋朝的这套方法,虽然与秦朝的严刑峻法、高度集权截然不同,但其维持内部稳定的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
尤其是“科举收才”和“商业泄压”两点,给了他全新的思考角度。
或许,大秦的“皇帝之法”在推行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疏导、转化内部压力,而非一味强压?
牢房里暂时安静下来,只剩下赵天成咂咂嘴的声音,仿佛刚才那番关于王朝统治术的长篇大论,不过是闲聊了几句家常。
而隔壁耳房中,三位帝国最高统治者心中的震撼与思考,才刚刚开始发酵。
火药带来的毁灭性力量,宋朝独特的稳定机制,都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在他们固有的认知中激荡起前所未有的涟漪。
“那宋朝,”赵天成咂咂嘴,语气从火药带来的冲击转回现实。
“虽然内部靠着那套法子撑了几百年,最后不还是亡了?亡得还挺惨。”
扶苏立刻从对火药的震撼中回过神来,急切问道:“先生,如此文治昌明、经济繁荣、又有火药利器之朝,为何最终不免覆亡?其根源何在?”
隔壁耳房,嬴政、李斯、蒙毅的心神瞬间绷紧。
一个内部稳定、财力雄厚、还掌握着火药这种恐怖力量的王朝竟然灭亡了?
这比火药的威力更令他们警惕!
他们需要知道原因,尤其是对大秦的警示。
赵天成竖起
一根手指,语气变得严肃。
“第一,也是根本的,亡于北方的强敌——蒙古。宋朝面对的,是冷兵器时代登峰造极的军事力量。蒙古骑兵的机动性、组织度、战术水平,加上其本身恐怖的战斗意志和几乎无限的征服欲望,是前所未有的‘版本答案’。”
“宋朝的步兵体系、城池防御,在蒙古人灵活多变的战法和绝对的力量面前,虽然依托长江天险和水军抵抗了很久,但最终还是被碾压了。”
“他们的火药技术,可能延缓了灭亡,但未能改变结局。蒙古铁骑横扫欧亚,灭国无数,宋朝只是其中之一。这证明,当外部出现这种级别的绝对强敌时,内部再稳定、经济再繁荣,若没有与之匹敌的军力,最终也难逃厄运。”
扶苏和隔壁的嬴政等人,瞬间将“蒙古”与此刻大秦北方的“匈奴”联系起来。
虽然匈奴未必有蒙古那般恐怖,但其骑兵优势、游牧特性带来的袭扰之患、以及潜在的威胁性,何其相似!
嬴政心中警铃大作:匈奴之患,必须根除!绝不能让其坐大,绝不能让其成为未来秦朝的“蒙古”!
赵天成竖起第二根手指。
“第二,亡于‘重文轻武’、‘以文制武’国策的长期恶果。宋朝为了防止武将专权、防止兵变,自断臂膀。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指挥体系僵化。将领地位远低于文官,优秀人才不愿投身军旅。”
“军队战斗力持续下滑,只能靠人海战术和坚固城池硬抗。到了后期,面对蒙古精锐,宋军野战能力几乎丧失殆尽,只能困守孤城。朝廷中枢的文官集团对军事干预过多,决策迟缓甚至错误,贻误战机。这种自废武功的制度,在和平时期掩盖了问题,一旦遭遇真正考验,就成了致命弱点。”
嬴政心中凛然。
大秦以武立国,军功爵制是根基,将领拥有极大自主权。
宋朝的教训清晰地告诉他,削弱军事力量、压制武将地位,等于自掘坟墓。
匈奴之患,必须依靠强大的、不受掣肘的军事力量去解决,蒙恬在北疆的行动必须得到全力支持!
任何削弱军力的想法都是危险的。
赵天成竖起第三根手指。
“第三,亡于战略要地的长期丢失和外交失误。宋朝建国时就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片至关重要的战略缓冲区。这使得北方门户洞开,无险可守,契丹、女真、蒙古可以轻易南下威胁中原腹地。虽然宋朝通过岁币等手段试图维持和平,但这种建立在敌人仁慈上的和平极其脆弱。”
“当更强大的蒙古崛起,并且其目标就是征服时,宋朝的地缘劣势暴露无遗。此外,在联蒙抗金等外交策略上,宋朝也犯了错误,未能充分意识到蒙古的危险性,最终唇亡齿寒。”
扶苏立刻想到大秦的河套平原、阴山山脉。
若这些地方被匈奴牢牢占据,秦之关中也将直接暴露在威胁之下!
嬴政的眼神锐利如鹰:蒙恬北逐匈奴、收复河南地、筑城设郡的决策无比正确!
必须彻底清除匈奴在河套、河西走廊的存在,建立稳固的北方防线!
岁币?妥协?
秦人字典里没有这个词!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41/4399197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