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后宫干政,此风绝不可长
杜蘅接收到张辙的目光,心中亦是波澜起伏,念头飞转。
他是户部侍郎,但陆清淮却是几日前陛下亲自从翰林院调到户部的主事,此人年纪虽轻,但做事沉稳,思路清晰,他原本是颇为看好的。
只是没想到,陆清淮竟有如此胆魄!
如今陛下拿出这封来历微妙的奏折,又特意点名陆清淮发言,而陆清淮竟敢在在陛下态度未明、众位大臣沉默的情况下,如此旗帜鲜明地支持……
这背后,会不会本身就是陛下的意思?
陆清淮不过是揣摩圣意,顺势而言?
杜蘅暗自吸了口气,决定再观望片刻,并未立刻出声附和或反驳。
这潭水,太深了。
张辙见杜蘅毫无表示,再看御座上面无表情的皇帝,以及旁边那位神色平静、仿佛事不关己的皇后,只觉得一股闷气堵在胸口。
这朝堂的风向,他竟是有些看不明白了。
但无论如何,维护祖宗法度、肃清朝纲,秉持心中正道,是他身为吏部尚书、身为士大夫的职责。
他他绝不能坐视这等“歪理邪说”蛊惑圣听,更不能因圣意难测或同僚沉默便退缩。
若人人都明哲保身,这朝堂成何体统。他张辙行事,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朝廷!
于是,张辙毅然出列,对着御座上的戚承晏深深一揖,声音洪亮道:“陛下!臣有本奏!”
得到戚承晏淡淡的“讲”字后,张辙立刻转向陆清淮,目光锐利如刀:
“陆主事!你口口声声说现行税法弊端丛生,需行变革。”
“那老夫问你,我朝税法乃太祖高皇帝与历代先君斟酌损益所定,沿用近百年,自有其法理与深意!岂可因一时之弊便轻言更改,动摇国本?此乃祖宗之法!”
他不等陆清淮回答,便继续逼问:“陆大人如今在户部做事,应当对税收之事比老夫这个吏部官员要熟悉得多!”
“陛下登基四载,这四年间,北境安宁,南疆平定,江南更是风调雨顺,鱼米丰饶。据户部历年奏报,国库税收连年增长!”
“这难道不是现行税法行之有效的明证吗?既然税收丰盈,国库渐充,为何还要行此等险招,妄动根本?”
他这一连串的质问,引据“祖宗之法”,又以税收增长的事实为依据,气势逼人。
陆清淮被他问得一滞,税收连年增长确是事实,他一时难以在此之上直接反驳其与制度弊端的并存关系,不禁语塞:
“这……张尚书,税收增长固然可喜,然其中结构、负担分配……”
眼见陆清淮被张辙的气势和“事实”压住,沈明禾心中焦急,她知道不能再沉默下去。
她上前一步,声音清越地打断了陆清淮略显无力的辩解:“张尚书。”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沈明禾身上,张辙更是眉头紧锁,不悦至极。
沈明禾却不卑不亢,迎着张辙的目光,开口道:
“张尚书提及税收增长,确为事实。但大人可知,这增长从何而来?”
她不等张辙回答,便自问自答,语气从容不迫:
“正如大人所说,近四年天公作美,南北大体安稳,此乃天时地利,是陛下仁德感召上天,是边关将士用命,是百姓辛勤劳作所得,此功,首在陛下与万民,而非全系于税法本身。”
她微微一顿,不给张辙反驳的机会,继续道:
“至于为何要变?祖宗之法固然有其创立时的道理,然时移世易,若法度不能顺应时势,反成桎梏,则变通则久。”
“《卫君书》有云:‘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昔年卫君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秦国由弱转强,方有后来一统天下之基。”
“可见,法不可不变,变则方能顺应时势,革除积弊,谋求长远之‘通’与‘久’。若只因眼下税收尚可,便对民间真实疾苦视而不见,对胥吏贪腐、税负不公等问题听之任之,岂非讳疾忌医,养痈成患?”
张辙见沈明禾不仅开口,还引经据典反驳自己,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脸色涨红。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方才还说这小皇后是旁听学习,如今竟敢直接置喙朝堂政事,与自己这等大臣辩论。
这……这成何体统!
后宫干政,此风绝不可长!
他立刻转头看向御座上的戚承晏,指望陛下能出言制止。
结果却见皇帝陛下依旧好整以暇地坐在那里,目光落在那沈皇后身上,深邃难辨,根本连一丝目光都未曾施舍给他!
张辙见皇帝如此,心中失望更甚,怒气上涌,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转头对沈明禾驳斥道:
“娘娘饱读史书,引经据典,臣佩服!然则娘娘所言所言变革之利,不过纸上谈兵。”
“前朝王介甫变法如何?新法扰民,党争酷烈,最终国力大损!前车之鉴,岂可不察?轻言变革,若引发动荡,谁来承担这后果?”
沈明禾并未被他的气势吓倒,反而更加冷静,她抓住张辙话语中的关键,追问道:
“张尚书口口声声担忧变革害民。那本宫敢问张尚书,您可知如今吴江府的升斗小民一年需缴纳多少田赋?多少徭役折银?又有多少说不出名目的杂税?”
张辙一愣,他熟读圣贤书,精通典章制度,对朝廷规定的正税税率自然清楚。
但具体到地方府县,尤其是各种临时加派、胥吏巧立名目的,他如何能尽知?
他梗着脖子道:“朝廷正赋,自有定例!至于地方……各地情形不同,然皆在《赋役全书》规制之内!”
“规制之内?”沈明禾轻轻重复了一句,语气带着一丝的讥诮,
“那又张尚书可知,在吴江府,这十五亩中等水田,风调雨顺之年,约可产粮多少?这五口之家,一年口粮又需多少?”
“缴纳完朝廷正赋、地方加派、漕粮附加、以及应付胥吏层层盘剥之后,最终能剩下几何?”
张辙再次被问住,脸色涨红。
他出身蜀中书香门第,虽非顶级世家,也是衣食无忧,一路科举入仕,何曾真正深入了解过田间地头的具体生计?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812/4406812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