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权倾后宫,甚至……染指前朝
沉重的乾元殿门在身后缓缓合拢,发出“吱呀——”一声悠长而沉闷的声响,仿佛是将方才殿内那场惊心动魄的辩论与石破天惊的宣告,彻底隔绝在了另一个世界。
陆清淮因官位最低,虽最先退出殿门,却不敢先行离去,只垂首恭敬地侍立在一旁,等候几位重臣先行。
不多时,苏延年与张辙一前一后踏出了乾元殿高高的门槛。两人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抬头望向天幕。
已是黄昏时分,申时已过,酉时已临。
天际最后一抹晚霞如同燃烧殆尽的余烬,挣扎着透出暗红与金紫交织的瑰丽色彩,映照着乾元殿巍峨的琉璃瓦顶和汉白玉栏杆,平添了几分庄重与寂寥。
冬日的晚风带着料峭的寒意,吹拂在脸上,让刚刚从暖意融融、气氛紧张的殿内出来的众人,精神为之一振。
不知不觉,他们竟在殿内待了快一个时辰。
这两位在官场沉浮数十年的老臣,彼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平息的波澜。
他们彼此之间共事多年,对对方的脾性、立场早已熟悉,对于彼此在殿内的表现并无太多意外,这本就是他们一贯的行事风格。
然而,今日之后,有些东西,似乎不一样了。
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那位站在御前,被皇帝紧紧牵着手,从容不迫地与张辙辩论,甚至抛出那封惊天动地条陈的沈皇后。
只怕今日,他们这些所谓的朝廷肱骨都成了陛下棋盘上的棋子,是陛下将这位皇后正式推向朝堂视野的“筏子”。
日后,陛下或许会让这位沈皇后参与更多政事……他们都是浸淫权力场多年的聪明人,岂会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中宫权重,自古有之,但如陛下这般明目张胆、近乎破格扶持的,却是罕见。
从前只是听闻这位沈皇后入宫后独得圣心,陛下几乎夜夜留宿坤宁宫,堪称专房之宠。
只是奇怪的是,这般恩宠,皇后却一直未有子嗣消息传出,不免让人私下有些揣测。
几日前,宫中突然传出李昭仪有孕的风声,他们还暗自揣测,这后宫格局怕是要瞬息生变。
毕竟,李昭仪再不受宠,那也是威远将军府留下的唯一血脉,出身将门,身份贵重,岂是这位根基浅薄的沈皇后能比的?
更何况,陛下登基四载,膝下犹虚,只要李昭仪能诞下皇嗣,无论男女,都将是贵不可言,母凭子贵并非不可能。
可谁知,这消息传出才第二日,那位怀有龙裔的李昭仪竟突然“薨逝”于缀霞宫!
陛下更是下令不得议论,甚至连个像样追封的哀荣都未见。
这……一个大活人,还是怀有龙裔的宫妃,怎会如此轻易“薨逝”?
这宫闱深处的黑暗,细思极恐啊。
是谁下的手?能有如此手段和胆量,在陛下眼皮底下让一位有孕的昭仪“暴毙”,且让陛下默许甚至遮掩的……其能量可想而知。
再看如今宫里的格局,翟太后非陛下生身母亲,自去岁昭阳、昭和两位长公主在慈宁宫出事后,便一直深居简出,终日礼佛,不问世事。
如今李昭仪又突然“薨了”,高位嫔妃就只剩下他苏延年的孙女——贤妃苏云蘅一人,其余的美人、才人之流,皆不成气候。
这沈皇后……手段竟如此厉害?
想到这里,苏延年心中不由一紧,莫名地有些担忧起自己那个性情清冷的孙女贤妃来。
但他前两日又隐约听闻,沈皇后似乎将一部分宫务权力下放给了贤妃处理……
这让他着实有些摸不透这位年轻皇后的心思了,这位皇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无论如何,这个女人……绝不是一个仅凭美色和运气上位的简单人物。
她有心计,有胆识,更有陛下毫无保留的宠爱与支持。
假以时日,日后这位中宫之主,怕是要真正做到“名副其实”,权倾后宫,甚至……染指前朝。
若她将来诞下皇子,那东宫之位,只怕也是板上钉钉,无人能撼动了。
苏延年与张辙下意识地对视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时局变幻的认知与一丝凝重。
随即,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想到,还好这沈皇后母家势力单薄,只有一个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年幼的弟弟。
那沈夫人裴氏性格沉静,自女儿入宫后更是深居简出,几乎不在京中贵妇圈露面,性子似乎颇为怯懦避世。
她那幼弟,据说拜在青梧书院山长门下读书,只是年纪尚小,远未到能支撑门楣的时候。
若非如此,以此女如今圣眷之隆,沈家只怕立刻就能鸡犬升天,这京中高门的格局又要重新洗牌了。
或许……该让家中夫人寻个机会,好好与那位沈夫人‘接触接触’,探探口风,结个善缘?
张辙更是想到,听说那位沈夫人裴氏,还是他吏部手下那位侍郎、昌平侯裴渊的亲妹妹……
两人各怀心思,向前走去。
只见工部尚书孙益清已先行离去,而都察院左都御史杜蘅,正停在前面不远处,与方才在殿内也算是出尽风头的户部主事陆清淮低声交谈着什么。
张辙想起陆清淮方才在殿内支持皇后、反驳自己的言论,不由得冷哼一声,别过头去,懒得理会。
苏延年却是目光微闪,心中另有盘算。
这陆清淮,是元熙三年的探花郎,相貌才华自是出众。
只是出身寒微,在朝中毫无根基,这大半年除了被那安阳郡主纠缠得满城风雨外,在官场上可谓是寂寂无闻。
谁知竟不声不响地被陛下亲自从翰林院提拔到了户部。
别看翰林院修撰是七品,户部主事是六品,看似只升了一级,但这其中的意义天差地别。
翰林院是清贵之地,却也多是熬资历的地方,多少才华横溢之人一辈子困在七品编修的位置上?
而户部主事,那是实实在在掌管部分钱粮事务的实权职位,是真正的“流官”,前途远大。
陛下亲自提拔,今日又将他与他们这些重臣一同召见,参与商议革新大事,这其中的信号再明显不过——陛下这是有意在提拔寒门子弟,制衡他们这些世家旧臣啊!
眼前的杜蘅,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吗?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812/4401774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