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学术水平跟不上,人脉资历实打实?
会议厅内的人群渐渐散去,留下一地狼藉和压抑的空气。
孙德海几乎是被他团队的几个年轻人搀扶着离开的。
老狮般的身影,此刻佝偻得像一张被雨水打湿的旧纸,失去了所有精气神。
长廊尽头,虞修远院士快步追上了许燃,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忧虑。
“许燃,你等一下。”
许燃停步,转身看着这位一直护着自己的老师,镜片后的眼神一如既往的平静。
“老师。”
“唉!”虞修远重重叹了口气,搓着手,急得在原地踱步,“你这次……是把人往死里得罪了!”
“孙德海这个人,我了解。
他学术水平是跟不上时代了,可他在航空工业系统里的人脉和资历……
那都是实打实的!”
虞修远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焦急,“你让他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下不来台,他这口气要是咽不下去,以后你在国内想申请项目,搞研究,怕是会多出无数绊子!”
这是老一辈学者的生存智慧,也是最现实的担忧。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申请科研经费亦是如此。
但许燃却只是平静地听着,然后开口。
“老师,辩论赛已经结束了。”
“啊?”虞修远一时没跟上他的思路。
“从孙工程师立下那个赌约开始,我们之间的就不是路线之争,也不是意气之争了。”
许燃推了推眼镜,目光清澈得吓人,“接下来是证明题。”
证明题。
虞修远愣住了,他看着眼前这个少年,忽然觉得自己的那些人情世故的担忧,在这种纯粹的逻辑面前,显得有些可笑。
“那你打算……”
“浪费时间去争论谁对谁错,效率太低。”
许燃的语速恢复了正常,“对付傲慢最好的武器,就是无可辩驳的真理。
我要先写一篇论文。”
“论文?”
“对。”许燃点头,“一篇把这个领域理论‘天花板’直接立在那里的论文。
把所有的公式、推导、模型框架写出来。
到时候,谁站在天花板下面,谁在天花板上,不需要我再多说一个字。”
虞修远浑身一震,他看着许燃的眼睛,里面只有求道者面对真理时的绝对自信。
他明白了。
许燃不是要打孙德海的脸。
他是要用自己的理论,为这个国家,重新定义“飞机防冰”这门科学!
……
一个小时后,国防科技大学,地下研究中心。
厚重的铅合金屏蔽门缓缓关闭,将外界的一切喧嚣彻底隔绝。
这里是为顶尖涉密项目准备的独立研究室,拥有物理断网的最高安全等级,以及直连校内超算中心的专用光纤。
许燃向学校图书馆申请了最高调阅权限的请求,在一分钟内就被通过。
全球近三十年来,所有关于流体力学、相变传热、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以及飞机设计的核心数据库。
此刻正如同奔涌的河流,汇入到他面前一整面墙的巨型拼接数字屏幕上。
数据流如瀑布般刷过,常人看一眼就会头晕目眩的符号和图表,在许燃的视网膜上却自动分解、归类、重组。
他把自己扔进宽大的工程学座椅里,空间安静,只能听到服务器机组低沉的嗡鸣,和恒温系统送出冷风的微弱声音。
这里,是他的世界。
没有争吵,没有人情,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只有他,和横亘在他与真理之间的那座高山。
他拿起一支笔,在面前的白纸上写下了第一个公式,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ρu)/∂t +∇·(ρu⊗u)=-∇p +∇·τ+ρg】
这个被誉为“能描绘世间一切流体运动”的恶魔方程,就是他理论大厦的第一块基石。
紧接着,是傅里叶热传导定律,是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是相场理论……
他没有立刻开始编程,而是在进行一项更恐怖的工作:
从最底层的物理原理出发,徒手构建属于他自己的理论大厦。
房间里,只有键盘被手指敲击时发出的清脆“嗒嗒”声,和笔尖在草稿纸上划过的“沙沙”声。
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是在谱写一曲寂静而伟大的交响乐。
外界的风暴,似乎与这里无关。
……
与此同时,几十公里外的华夏航空603研究所,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这里的气氛像是被泼了滚油的战鼓,喧嚣到了极点。
孙德海的“风雪一号”项目组实验室内。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孙德海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个大喇叭。
因为激动,他那张老脸涨得通红,青筋暴起。
在会上被击溃的精气神此刻似乎又重新燃烧了起来。
“有人说我们搞的是经验,是估算!说我们是算命的!”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通过扩音器震得所有人耳膜嗡嗡作响。
“我告诉你们!狗屁!”
“象牙塔里那些只会玩弄概念的理论家懂什么?
他们见过零下四十度结冰的机翼是什么样吗?
他们摸过因为除冰不及时而报废的发动机叶片吗?
没有!他们只懂纸上谈兵!”
一番话瞬间点燃了所有团队成员的屈辱和怒火。
“对!他们懂个屁!”
“孙工说得对!坐办公室的怎么理解我们一线的不容易!”
孙德海很满意这种同仇敌忾的气氛,他用力挥舞着手臂,像一个指挥冲锋的将军。
“同志们!有的人只会夸夸其谈,躲在书房里写一些猴年马月都用不上的东西!
而我们,是要做出能上天、能救命的成果!”
“军方的运-8等不了!我们空军那些在天上搏命的飞行员兄弟,更等不起!”
“加快进度!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给我用上!一个月!不!三周之内!
必须让我们的‘风雪行者’预测软件1.0版本给我上线!”
“我们要用铁一般的事实,用白纸黑字的精准数据,狠狠地抽那些人的脸!”
“让他们看看,到底谁才是为国家做贡献的,谁才是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
“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几乎要掀翻实验室的屋顶。
每个人都红着眼睛,像是被打了鸡血,转身就扑回自己的工位,噼里啪啦地敲打起键盘。
整个实验室,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科学机器。
与此同时,一个流言,也开始在整个航空工业体系内部,如同病毒般悄然流传。
“听说了吗?国防科大那个天才,当着所有人的面把孙工给说哭了。”
“太傲了!年轻人有点成绩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完全不尊重老前辈。”
“听说他要搞个什么新理论,口气大得吓人,就是个空中楼阁,完全脱离实际!”
“是啊,科研最终还是要落地的,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有什么用……”
深夜,凌晨三点。
地下研究中心。
许燃的面前,已经堆了小山一样高的草稿纸。
纸上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和推演公式,逻辑链条之复杂,足以让任何一个数学系博士生看得当场精神崩溃。
在过去的两天两夜里,他几乎没有合眼。
【专注药剂】的效果让他完全屏蔽了生理上的疲惫,大脑始终维持在最高效的运转状态。
此刻,他整个理论大厦的框架已经搭建完毕。
他停下了手中的笔,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悬停了片刻。
整个房间,陷入了绝对的死寂。
然后,他动了。
指尖在键盘上轻盈地跳跃,一行黑色的宋体字,缓缓出现在了文档的最顶端。
这是一个标题。
《基于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的通用飞机积冰生长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是他投下的理论核弹。
“建立与仿真”,是他发起冲锋的号角。
而最致命,也最彰显其狂傲的,是那两个字——
“通用”!
孙德海的“风雪”系列,是基于运-8机翼的大量风洞实验数据,用回归拟合的方式,“猜”出来的一个经验公式。
即使正确,它也只适用于运-8,换个机型,就要推倒重来。
而许燃的标题里,“通用”这两个字,无异于在向全世界宣告:
我的模型,不依赖任何特定机型的实验数据。
从最底层的物理定律出发。
适用于这个星球上任何一架在大气层内飞行的航空器!
已经不是在打孙德海的脸了。
这是一封向整个旧有的经验主义的航空工程研究体系,发出的一封学术战书!
许燃的目光落在屏幕上的标题上,眼神古井无波。
他意念微动,眼前浮现出淡蓝色的系统面板。
【主线任务:破冰之翼】
【任务目标:创建一套全新的飞机积冰预测理论模型,并在实际应用中,证明其预测精度超越现有‘风雪一号’模型。】
【任务奖励:积分+50000,物理学科分支【计算流体力学】理解加深,神秘图纸一张。】
许燃关闭了面板。
接下来的两周时间,他不仅是在完成一个任务,赢下一个赌约。
更是在为华夏的航空事业,铸造一块真正坚不可摧、永不龟裂的理论基石!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706/4414916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