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天道道主榜第五位——王重阳!
【假以时日,必成天下道门之翘楚!】
【奖励:天级上品法器——九品箓,凡品难及!】
叶卿云见状,不禁莞尔。
袁天罡,大唐国师,修为难测。
放眼九州,此等人物屈指可数,却行事低调。
虽居庙堂之高,却始终笼罩神秘面纱,实非易事。
更难得李世民对其信任有加,不良人势力遍布九州,甚至凌驾于大秦罗网之上。
袁天罡此人,非同小可。
他日若有机会,定要与此人一较高下。
……
大唐蜀地,天姥山。
镜湖之畔。
江波之上,李太白与李世民、袁天罡同舟闲谈。
忽闻李太白轻叹道:"逍遥子此人,当真非凡。"
"世间诸事,最惧持之以恒。"
"若能心无旁骛,专注一事。"
"终有所成。"
"昔日南唐之主李煜,号逍遥子。"
"命格奇特,气运加身。"
"按常理, 之君早该湮没黄土。"
"他却存活至今。"
"历经七十载沧桑,终得雪恨!"
"实乃吾等效法之典范!"
李世民颔首道:"确然,苦心人天不负。"
"逍遥子,当真令人钦佩。"
袁天罡亦道:"此等人物,当为世人景仰。"
忽然。
天道金榜映现袁天罡之名。
袁天罡神色微怔。
李世民含笑不语。
李太白抚掌道:"妙哉!"
"大唐国师袁天罡!"
"果真非凡俗之辈!"
李世民侧首问道:"不知卿莲剑仙如何看待袁国师?"
李太白答曰:"虽未谋面,然袁天罡执掌不良人,威震朝野。"
"此等强权机构,非寻常人可驭。"
"若由庸才统辖,必成末流。"
"所幸袁天罡胸襟广阔,只是..."
"其甘居国师之位,个中缘由令人费解。"
"今上虽为明君。"
"然年事渐高,难免昏聩。"
"诸如偏宠魏王李泰之举,实乃取祸之道。"
"他日必生乱象。"
李世民眉峰微动:"不想剑仙亦通朝局?"
李太白淡然一笑:"少年时也曾有志庙堂。"
"终究觉得宦海沉浮,不若纵情山水来得自在。"
李世民道:"自古帝王之位,有德者居之。"
"魏王才具过人,即便继承大统,亦无不可。"
李太白扫了李世民一眼,摇头道:"此言差矣!"
"大谬不然!"
"储君乃国之根基,岂可妄动!"
"一旦更易太子,牵动的岂止一人?朝野上下,多少人要盯着那个位置。"
"若让李泰继承大统,大唐必生祸端。"
李世民正欲追问。
忽见一道金光乍现,悬于袁天罡身前。
金光散尽,现出一道符箓。
九品箓!
袁天罡抬手便将符箓纳入袖中。
李太白眸光微凝,心下了然。
面上却故作惊诧:"你......你究竟......"
他直直盯着袁天罡,满脸不可思议。
袁天罡淡然一笑:"贫道袁天罡,久仰卿莲剑仙大名。"
"当真是袁天罡?"
李太白佯装震惊。
袁天罡微微颔首。
"那这位是?"
李太白转而望向李世民。
未等袁天罡作答,李世民已开口道:"鄙姓木,人称木子君。"
"与袁道长乃是故交。"
李太白骤然纵身而起,凌空长笑。
"哈哈哈......"
"想不到威震四海的唐皇李世民,也有藏头露尾之时。"
"也罢,今日与二位 言欢,也算一段佳话。"
"酒尽人散,二位请便。"
余音未落,人影已杳。
李世民怔怔望天:"袁卿,他......"
袁天罡叹道:"陛下,明人面前何须遮掩?"
"卿莲剑仙早已知晓您的身份。"
"便是贫道来历,他也心知肚明。"
"方才不过是在试探罢了......"
李世民听罢,慨然长叹:"好一个卿莲剑仙李太白!"
"好一个明人不做暗事!"
......
大元皇朝。
京师。
皇宫深处。
忽必烈凝视天道榜文,眼中精光闪动。
"逍遥子,袁天罡!"
“又是他们二人登榜!”
“逍遥子,覆灭大宋,此人当居首功!”
“七十年苦心谋划。”
“方有今日大宋倾覆之局。”
“逍遥子不仅武功盖世,更得天眷顾,奇缘无数。”
“此等人物,若能为我大元效力该多好。”
赵敏上前道:“陛下。”
“天下强者虽少。”
“但逍遥子确属其一。”
“然而,要请动他绝非易事。”
“陛下,此事不妨交由我去办。”
“我必尽力寻访逍遥派,邀其入我大元疆土。”
“再慢慢图谋。”
忽必烈微微颔首:“此法可行!”
“敏敏,此事便托付于你。”
“朕不求其他。”
“能为我大元增添一位高手自是最好。”
“即便不成,也莫要与其为敌。”
“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
赵敏行礼道:“谨遵陛下之命!”
忽必烈又道:“大唐袁天罡。”
“听闻李世民已亲征汉境?”
赵敏答道:“正是,陛下!”
忽必烈沉吟道:“此非吉兆。”
“李世民雄才大略,当今天下,能称雄主者不过三人——秦皇嬴政、唐皇李世民。”
“其三便是朕!”
“朕始终认为,大元未来之大敌,必是大唐。”
“袁天罡执掌不良人。”
“我大元虽有魔师宫,却仍显不足。”
“魔师宫终究是江湖门派,以国师为首。”
“朕欲组建一支如罗网、不良人般的组织,只效忠于朕与大元。”
“思虑再三,唯敏敏你最合适。”
“敏敏,可愿为朕分忧?”
赵敏毫不犹豫道:“敏敏愿为陛下效劳!”
“只是我武功平平。”
“恐有负陛下重托。”
忽必烈笑道:“你乃我蒙古第一女智囊。”
“论武艺或许不及顶尖高手。”
“但论智谋韬略,天下几人能及?”
“朕将此事交予你,正是看中了你的才智。”
“何必亲自出手。”
“由你来组建此部,可愿一试?”
赵敏沉思片刻,恭敬行礼道:“陛下!”
“臣以为可行!”
“臣愿领命!”
忽必烈欣然道:“好!”
“既如此,此部该以何名为佳?”
赵敏答道:“请陛下示下。”
忽必烈略作沉吟,道:“此部乃为大元而设,便唤作‘元甲’如何?”
赵敏颔首:“甲者,护持之器,亦为魁首之誉。”
“东方之始,阳气初升。”
“元甲,甚妙!”
忽必烈朗声笑道:“既如此,自今日起,你便为元甲之首!”
“只需对朕一人负责!”
赵敏再度行礼:“臣遵旨!”
……
咸阳宫内。
嬴政凝视天道道主榜,眉宇微凝。
“逍遥子,袁天罡。”
“此二人,皆非寻常之辈。”
“逍遥子七十年灭宋。”
“袁天罡可测国运,与大唐同休。”
“皆为难得之才。”
“可惜,不为朕所用。”
章邯上前道:“陛下,我大秦人才济济。”
“不逊于诸国。”
嬴政沉声道:“大秦地广人众,然真正可用者几何?”
“东皇太一身死。”
“星魂与东君本在炼制龙血宝药,如今却下落不明!”
“月神亦生死未卜!”
“章邯,近来朕折损多少臂助!”
话音之中,怒意隐现。
自一统雍凉以来,他历经艰险,渡过无数危局。
然而如今,大秦之势渐有失控之险。
东皇太一之死尚可容忍,但月神失踪,确令朝局生变。
原本指望星魂能炼成龙血宝药。
谁知。
星魂竟也凭空消失。
接连的变故,逐渐超出了他的掌控。
这种失控感令他难以忍受。
作为一国之君,绝不容许局面脱缰。
“大秦,终究缺一位国师。”
嬴政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怅然。
章邯垂首而立,默然无言。
忽然。
天幕再度泛起金色光晕。
天道道主榜上,赫然浮现新的名讳——
【天道道主榜第五位——王重阳!】
【身份:金国终南山全真教主!文武双绝,半生抗金,中年悟道,于终南山创立全真教,得天人授天书三卷,参透道家修仙真谛,创九转阴阳五行神功!】
【此法依阴阳而生,化五行而立,将真气分存九穴,各成九道。】
【九阳相融,归于一体,暗合天人合一至理,可延年益寿,堪比达摩易筋经。】
【此功以元始为本,引阴阳二气贯通心坎、丹田、足阳明胃经等九大穴窍,终至百会,成就九阴九阳。待真气圆融,九阳可归一,九阴亦可归一。】
【天赋卓绝者,更能由一化九,循环往复,以至阴阳不息,臻至九转极境。】
【王重阳更将此功推至十阳圣火、十阴圣火之境。九阴九阳至极,可破桎梏,凝炼焚天十阳、冻世十阴。】
【修至九阴交汇、九阳启泰后,若再进一步,冲破百会与心坎之障,令阴阳真气周流不息,便可踏入十阳之境。】
【反之,九阴归一,亦可入十阴领域。】
【十阳烈焰,十阴幽火现世时,威力惊天,无人可挡。】
【此二火,一为至热,一为至寒,可焚尽世间万物!】
【王重阳虽未将十阴幽火修炼至大成,却已然是九州大地屈指可数的绝顶真人。】
【全真教以一教之力抗衡金国举国兵马,令金国皇帝畏首畏尾,不敢轻举妄动,皆因王重阳武功盖世!】
【奖励:天级上品丹药——阴阳调和丹!此丹暗合天道,可调和万物!】
嬴政凝视着新晋上榜的王重阳,眼中掠过一抹异色。
"全真教主王重阳!"
"朕为何从未听闻此人之名?"
章邯拱手答道:"陛下,金国地处大唐以东,大宋以北,辽国以东。这金国本就是边陲小邦,在中原名声不显。全真教也仅在宋、金、辽三国交界略有声名。陛下不知王重阳其人,实属正常。"
嬴政轻抚长须,道:"好一个全真教主。能以一派之力对抗一国兵马,虽说是蕞尔小国,却也可见其不凡。章邯,你可还知晓此人的其他事迹?"
章邯回道:"陛下容禀。王重阳本是宋人,当年辽金侵宋,金国强占终南山一带。他为抗金复宋,遂在终南山创立全真派。经年累月,金国未灭,全真派却在终南山扎根壮大。金国皇帝慑于王重阳之威,只得放任全真派在此发展。"
嬴政听罢微微颔首:"原来如此。这王重阳倒是个忠义之士。不过此等绝世高手确实令人棘手。金国皇帝连个教派都奈何不得,看来金国气数已尽。如今宋国覆灭,周边诸国都在瓜分其地,金国想必也要分一杯羹。可惜王重阳一片赤诚,终究所托非人。"
章邯附和道:"若王重阳是我大秦子民,必能得陛下重用。岂会如宋主那般有眼无珠,弃明珠如敝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664/4416705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