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包分配!
沈凤娇这里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她不仅资金充裕,人脉广泛,一旦有了新的想法,就能够迅速付诸行动。
一时间,家属院专家楼里的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老技工和老师傅们纷纷摩拳擦掌。
他们乐此不疲的参与其中,仿佛一下子年轻了20岁。
与此同时,沈凤娇还巧妙地利用了羊城市长张勇的关系。
与市属的几家单位取得联系,并达成了定点帮扶的合作协议。
这样一来,每周都有来自羊城的专家们前来授课。
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张勇在电话里对沈凤娇埋怨道:
“你这女娃娃,一天一个新花样!天天让我给你跑腿办事。到底你是市长还是我是市长!?”
沈凤娇假装委屈的说:
“市长,您可别误会呀!我这么做可全都是为了您好啊!
您想想看,如果职业技术学校的名字最开头不是‘羊城’,那我们干脆就叫‘南沙技校’算了。
但这样一来,您这个羊城市市长不就少了一份光彩吗?
所以说,我这也是为了给您脸上贴金呀!”
张勇自然不会买账,他立刻反驳道:
“少来这套!你那点小心思我还能不明白?
你不就是想借着‘羊城’这个名头,让我这个市长去帮你跑地皮、跑关系、建学校嘛!
你这分明就是在使唤我这个傻小子呢!”
虽然话这么说,但张勇可是一点也没耽误。
旧厂房直接改造成学校。
沈凤娇那边更是让化工厂挤出一栋楼,暂时交给技校办学。
“厂校一体,工学结合”!
理论课在技校上,实操课直接进工厂!
优秀毕业生提前录用!
短期3-6个月,长期1-2年。
同时沈凤娇宣布技校包吃住,还包分配!
她利用印刷厂和家属院闲置厂房改造学生宿舍。
优秀学生还有奖学金。
虽然高考很吸引人,但效益好的工厂更吸引人!
这下不光是周边几个村子的知青,整个南沙县的知青都跃跃欲试。
筹建技校是个系统性工程。
沈凤娇史无前例的把印刷厂厂长马国庆、电子厂厂长陈凡、化肥厂厂长婆婆彭秀英一起叫了过来。
制药厂和生态基地负责人是沈凤娇自己,而物流公司暂时只有两台车,所以还没有选定领导。
陈凡早已不是从华润出走时狼狈的样子,整个人踌躇满志,顾盼自雄。
华瑜电子厂,虽然现阶段只能复刻和代工。
但有了苏氏家族的扶持,海量的订单从港岛转让过来。
电子厂蒸蒸日上,只有量上去了,才可能有质的飞跃。
沈凤娇说的技校,正是电子厂未来能够跨越式发展的前提。
所以他举双手支持。
印花厂厂长马国庆,本来就是创立技校这件事的最早见证者。
他为自己专家楼的那些老伙计,能够再次发光发热感到高兴。
婆婆彭秀英同样很兴奋,儿媳妇高考拿了个羊城高考状元。
现在风生水起,风头无两,自己还是整个羊城,甚至粤省炙手可热的化肥厂的厂长。
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沈凤娇缓缓说:
“各位领导,人才是我们产业发展的命脉!我们身边时刻都有金子般的人才在流失!”
她坚定的说:“所以我决定在印刷厂和家属院分别腾出一栋楼,暂时用于技校教学和学生宿舍。”
马国庆疑惑道:“我们印刷厂在羊城,家属院在南沙县,总归是有一段距离。这样搞,学校岂不是东西两隔?”
“马厂长,要是学生,一看你就是没有认真听讲。”
沈凤娇笑道:“咱们的技校是依托工厂的。你的印刷厂在羊城,所以必然有一部分学生要在羊城。剩下的留在南沙县。”
陈凡刚要开口,沈凤娇就前先一步。
“我知道陈厂长要说什么。不过鹏城寸土寸金,距离南沙还是远了点。暂时咱们的技校,还没办法去鹏城开分校。”
陈凡摇摇头:“沈总,我不是这个意思。人说知足常乐。我们电子厂现在缺技术工人缺的厉害。有了咱们的技校,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电子厂的产量就能翻一翻!”
沈凤娇高兴的双手击掌:“就是这个道理!启动资金大头我来出,这个技校暂时就我一个股东好了。你们各厂把需求、专业、招生人数和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都报上来。”
彭秀英当仁不让,要了两百个名额:“化工部必须开,我自己就能去当任课老师!”
“彭厂长您可真是狮子大开口,”沈凤娇无奈的看着婆婆:“这十里八乡的知青加一起估计也就几百人,您一下子就要了个大头。”
刘老这时候,代表家属院专家楼的老干部、老专家们表态:“无论多少学生,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刘老原名刘长青,这次作为《农业技术手册》的主要作者,被沈凤娇任命为【羊城南沙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马国庆操持着印刷厂火力全开。
加班加点的印刷《羊城南沙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通过瑞海运输公司的车队,迅速散发到周边县市。
《招生简章》的标题异常醒目:“落榜不落志!知青何处去?羊城南沙技校,点亮技术之光,走上就业坦途!”
这短短几句话,却蕴含着无尽的希望与机遇。
仅仅两天时间,报名处就已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许多落榜生和知青们手持简章,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他们原本可能因为高考失利,而迷茫、沮丧。
如今,南沙技校给了他们一个重新出发的机会。
沈凤娇和刘长青,这两位学校的负责人。
亲自带领着家属院的一众老专家,坐镇面试现场。
他们认真审视每一个前来报名的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潜力的好苗子。
经过严格筛选,不少优秀的学生被重点标记,成为了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
“沈凤娇沈状元的学校,包分配!”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成为了最响亮、最硬气的招牌。
原本,许多学生拼命考大学,无非就是为了毕业后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而现在,南沙技校不仅能让他们学到实用的技术,还能直接分配工作,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技校的筹备工作,每天都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着。
学校的各项设施不断完善,师资力量也日益强大。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一场风波却在暗中悄然酝酿…………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603/4418190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