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废弃的菜地
沈凤娇对于联合村的设想很宏大。
但由于现实原因,可操作的事情又不得不很具体。
比如“产业联合村”,侧重的是产业,而不是联合。
并非简单的把各个村子变成一个大村子。
那她沈凤娇直接做县长就好了。
她要的是周围几个村镇的土地,要的是南沙县所有村镇的人才和劳动力!
霍云川现在归为旅长,在南沙军分区那是超一流的存在。
军分区没有旅级单位,团长上面就是师长。
霍云川的大校旅长,在南沙只有师长和几个副师长比他级别高。
所以他一说话,包括县长黄永正,都很重视。
“沈总的方案,着眼长远,互利共赢。南沙发展需要土地,更需要稳定和谐的人心。军区家属院也属于联合村的一部分,我代表部队和部队家属,支持这个稳定地方、军民融合的方案。”
他的话分量十足,打消了部分村干部最后的疑虑。
接下来的时间就比较自由了。
会议结束后,大家纷纷留下来询问具体情况。
这时候小鱼儿懒洋洋的跑过来,爬到霍云川身上。
“爸爸,联合村,是不是小鱼儿以后可以和更多小朋友一起玩了。”
童言稚语缓和了紧张的气氛,也让大家都想起了未来美好的生活。
沈凤娇笑着刮了小鱼儿鼻子一下。
“对啊,以后会有更多的小朋友,更多的公园,大家的日子都会越来越好的。”
这一幕让村干部们,实打实的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村干部们走后,沈凤娇又和黄县长沟通了很久。
所谓“产业联合村”,各村的组织架构和户籍不变。
只是大家提供人才和土地,沈凤娇只力提供岗位和分红。
但如何选定产业联合村委员,以及对各村提供的土地和资源进行量化,是个大问题。
实话说,县长黄永正也是个人才,年富力强,算是羊城市市长张强的得力助手。
当时沈凤娇和家属院开始组建化肥厂,张强就把黄永正派到南沙来。
一年下来,和军区家属院的几个工厂磨合得相当不错。
沈凤娇也想借着这个机会,把这位父母官推到更高的位置。
家属院和这些领导们相互成就,这才是生生不息的硬道理。
技校步入正轨,首先建立和完善的部门就是农业技术应用部。
在这个大力发展工业的时代,农业被无辜的抛弃。
大部分人认为种地能需要什么技术。
其实恰恰相反,从农业到工业,本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沈凤娇前世看过几本关于八十年代农业的书籍。
这辈子嫁到家属院,周围几个村子苦哈哈的,她也看明白了,农业的重要性。
所以找来原浙省农技院的刘长青担任南沙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
刘老不负众望,当即就地取材。
依托沈凤娇正在鹏城打造的【绿色生态基地】,以及南沙县周围农村的现状。
再配合【丰年化肥厂】的两大拳头产品,打造技术学校的农业应用部。
能来农业技术应用部学习的年轻人,多半都是家庭贫困,心思单纯的。
刘老很满意,按他的话说,就是这样心思单纯的年轻人,才能搞农业。
技术刘老那里有现成的,实验基地,就放在沈凤娇的【绿色生态基地】。
鹏城郊外的绿色生态基地,原本只是沈凤娇随意落子。
当时在宋成飞的推荐下,拿下了化肥厂旁边比较边缘的地块。
对于沈凤娇来说,可能囤积土地,未来卖个高价的想法更多。
所以一直没有系统的开发绿色生态基地。
沈凤娇眼看着假期即将结束,马上要去羊城报到。
抽空陪着技校校长刘长青,去鹏城城郊的绿色生态基地考察。
真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
眼前的景象让她倒吸一口凉气。
在【丰年化肥厂】的“打理”下,绿色生态基地被毫无章法的分割成若干个小块。
上面种的什么都有。
还有一些已经搭建了简易住房或者窝棚。
很显然化肥厂是把这块地方,当成了自己的“自留地”。
菜地东一块西一块,胡乱使用肥料,地势低的地方污水横流,简直就是化肥厂自己的一个垃圾场。
污水和生活用水直接排放到旁边的小河沟,短短半年就把原本清澈的小河变成一条臭水沟。
刘老痛心疾首,抓起一把板结的土壤,连连跺脚:
“暴殄天物!这里不比南沙,是有肥力的好土地,怎么能糟蹋成这样。”
刘老是老资格的农业专家。
他眼见着一片片农业用地被毁坏,建设一处处工厂,只能无声叹息。
沈凤娇这里,居然能高瞻远瞩的在众多工业用地周围,保留一块农业用地,打造生态基地。
简直就是他们这些“农业人”的梦想。
今天看到这“梦想”的土地被污染,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他转头看向沈凤娇:“沈总,之前我就申请把咱们技校的现代农业技术部,安排到鹏城实习。现在看是刻不容缓了。”
沈凤娇也很头大,她急忙找来当时从港岛苏家找来的管理人才陈晓东。
陈晓东跑过来,看到绿色基地的这一幕,心里也是一惊,连连向沈凤娇道歉。
其实沈凤娇把陈晓东找来,并没有想难为他。
陈晓东和阮建雄留在鹏城。
陈晓东负责【丰年化肥厂】的二期、三期工程。
阮建雄负责配合陈凡管理【华瑜电子】。
可以说,陈晓东的作用举足轻重。
自家事自家知,婆婆彭秀英因缘际会,成为化肥厂厂长。
但从一个教几十个学生的大学老师,变成管理横跨两地、工人几百上千的厂长。
不足之处有很多。
好在【丰年化肥厂】的一期工厂,就在家属院,工厂也很成熟,还有家属院的刘美丽做办公室主任。
但二期三期两个新建厂房就没那么简单了。
千头万绪。
从选址到建设,从施工到设备进场。
从招募工人,技术验收到投产。
从管理到运行,哪个不是需要真本事的。
陈晓东就是有这个真本事的人。
然而是人就有短板。
陈晓东作为港岛来的精英。
打心眼里看不上农业,所以就任由工厂工人随意用地。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603/4418190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