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绿源生态基地
陈晓东很不好意思的道歉,但沈凤娇却没有过多责怪,只是要求尽快把这个地块恢复原样。
陈晓东走后,她看着杂乱无章的地块,有些无奈。
“生态”二字名存实亡,刘老缺是干劲十足。
老大爷一改刚才痛心疾首的表情,相反的,有点跃跃欲试。
他眼神锐利:“沈总,咱们这绿色生态基地虽然坎坷,但绝对富有前瞻性。”
刘老在学生的搀扶下,爬上一个高坡,举起右手指点四周。
“在这工厂邻里的地块里,沈总你能搞出一个绿色生态基地,很了不起。”
沈凤娇有点差异,这些老专家都很严谨,一是一二是二,很少恭维谁。
看着沈凤娇疑惑的表情,刘老笑了笑:
“虽然现在这里看着乱七八糟,但危中有机。”
他拉着沈凤娇一起站在土坡上。
眺望着远处工地林立的鹏城。
“我虽然是第一次来这里,但提前做过功课了。鹏城高楼大厦建造的很快,但速度越快,就越是会面临一个危机。”
沈凤娇来了兴趣,眼神明亮的追问道:
“什么危机?”
刘长青也不藏着掖着,指了指土坡下的蔬菜和各种农作物。
“粮食危机!”
沈凤娇若有所思的呢喃:“粮食危机......”
“对!”刘老双手击掌:“鹏城建设的越快越好,就越是有大量人口流入,而鹏城的菜篮子显然无力供应。”
刘长青越说越自信:“没错,就是这样!几万建设工人,很快涌入的几十万人口,吃什么?靠供销社那点菜叶子?还是靠隔壁城市散养的几百头猪?”
站在他身边,技校营销部部长,老专家胡丽接着说:“沈总,您请看这份调查报告。”
胡丽,这位来自川省蓉城百货公司的营销主任。
退休后,经朋友介绍,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南沙定居。
如今,南沙技校刚刚成立,胡丽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能力,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基础财务与营销部的部长。
“这份调查报告是我亲自带领营销班的学生们制作的。”
胡丽自信满满地说道。她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一个做事雷厉风行、干脆利落的人。
不仅如此,她说话的语速也相当快,仿佛时间对于她来说总是不够用似的。
“刘校长说得一点儿都没错,鹏城的建设速度简直快得惊人啊!”胡丽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紧接着又继续说道,“但是,现在大家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实在是太低了。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去,鹏城的菜篮子困境肯定是难以避免的......”
说罢,胡丽迅速翻开报告的关键一页,然后将其递给沈凤娇。
并指着上面的内容解释道:“目前鹏城对于农业供给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粮食方面,一旦本地的粮食供应出现短缺,就会要求本地的农民改种粮食。这样一来,蔬菜的供应就会变得更加紧张,而这种紧张局面又会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沈凤娇看着手里的报告。
这上面写的很清楚,数据也很详实。
鹏城本地蔬菜供应已经低于30%,而且这个数据还在进一步下降。
虽然供需平衡被打破,蔬菜肉蛋等副食的价格会大幅度提升。
沈凤娇当场拍板:“刘老,胡部长,咱们这个绿色生态基地,今天起就改名叫【绿源生态基地】。”
她看着刘老眼中炙热的火焰,以及学生们渴求的目光,大胆的说:
“咱们这个绿源生态基地,就全权交给您和技校农业技术应用部负责。我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沈凤娇竖起一根手指:
“咱们的目标就一个,那就是快速、大量的供应鹏城市场!蔬菜为主、生猪为辅!”
她特别要求道:“这一次是对咱们技校的一个考验,【绿源生态基地】能否一炮而红,就在咱们技校领导这!”
她怕刘长青他们心理压力大,补充道:“咱们这就是一点,不允许外行指挥内行,我这什么都不管,只出钱,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
有了这份信任和魄力,刘老当即带着大部分学生,住到了旁边【丰年化肥厂】的职工宿舍。
又从南沙技校调集人手,一头扎进建设生态基地的战斗中。
老一代对于这种集中工作,集中建设司空见惯。
“大会战”,“大总攻”都是当年的口号。
技校的几个老专家听到“大会战”的口号,那更是激动的直接把家就搬到了鹏城。
吃住行就在【绿源生态基地】。
化肥厂的陈晓东雷厉风行,三天之内必须把属于生态基地的地块清理出来。
能采摘和收获的,立马收获。
还没成熟的,化肥厂给予相应补贴。
刘老那边,干劲十足,带着学生和化工厂的工人,日夜奋战。
清理污水沟,建设简易污水处理池,严禁乱排乱放。
在两边的共同努力下,两天时间,地块就恢复了原样。
接下来就是刘老和技校展示的舞台了。
【绿源生态基地】的建设是整体的。
首先摒弃了零散种植,乱搭乱建。
整个地块划区管理。
叶菜区、瓜果区、根茎区、育苗大棚、小型生态猪场(粪便沼气化处理,沼液沼渣还田)。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几个区域各有用途。
叶菜区专门种植生长周期短的叶菜,它们的特点是生长周期短,收获时间短,不易储存。
至于育苗大棚,主要利用鹏城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
在悉心培育下,可以大量培育优质良种和种苗,这些也可能成为【绿源生态基地】下一个优秀的创收点。
再说生态养猪场。
这是沈凤娇专门提出来的。
去年,婆婆研发新型化肥,结果搞了个乌龙,研发出了高效生猪养殖饲料,也就是现在【丰年化肥厂】的拳头产品----【1号饲料】。
不比化肥,养猪场系统相对封闭,【1号饲料】虽然高效,但始终无法打入几大国营养殖场。
沈凤娇索性自己建造一个养殖场,就用旁边化肥厂的饲料。
到时候生猪出栏,大获成功,【1号饲料】的名头自然而然的就打响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603/441818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