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23
唐僧被救出时,正巧目睹了这场“家庭伦理大戏”的尾声,指铁扇公主胖揍一通红孩儿再拉走,心中感慨万千。
他对铁扇公主合十道:“公主殿下深明大义,管教有方,贫僧佩服。”
铁扇公主还礼:“圣僧过奖,孽障无礼,冲撞圣僧,还望海涵。”她如今只想关起门来好好管教儿子丈夫,再无他念。
经此一难,唐僧愈发看清:世间之事,并非非黑即白,诸多神通广大的仙佛妖魔,亦困于情欲、算计、势力权衡之中。 所谓的“劫难”,背后往往是各方势力的博弈。
他对李澄曦道:“公主殿下,贫僧似乎更明白些了。佛法虽广,然人心鬼蜮,势力交错,欲普度众生,需先明辨此间纠葛,方能寻得真正解法。”
李澄曦微笑点头:“法师能悟到此层,善莫大焉。”
西行队伍再次上路。
唐僧不再只是一个需要保护的“累赘”,他开始主动思考劫难背后的因果利害,孙悟空对这位“澄曦师姐”的手段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猪八戒则彻底老实,而沙僧,只觉得队伍的前途愈发“光明”且“刺激”。
西行队伍一路前行,风尘仆仆。这一日,行至车迟国地界,但见国内气象颇为奇特:道观林立,香火鼎盛,而佛寺却大多荒废,僧侣衣衫褴褛,面有菜色,似在服苦役。
唐僧师徒与李澄曦的使团入城倒换关文,却因唐僧僧人身份,险些被守城官兵驱赶。幸得李澄曦亮出大唐公主暨使节的身份,方才得以入城。
沿途所见,皆是道士昂首阔步,僧人低头劳作。
唐僧心中不忍,询问一老僧,方知二十年前车迟国大旱,来了虎力、鹿力、羊力三位仙长,呼风唤雨,解除旱灾,被国王尊为国师。自此,全国独尊道教,打压佛教,令僧人服苦役。
唐僧闻言,面露悲悯:“阿弥陀佛,纵然有功,亦不该如此迫害其他修行者。此非正道。”
李澄曦却淡淡道:“法师如今觉得僧人可怜?可曾想过,若是一国独尊佛教,举国之力修建寺庙,度僧无数,不事生产,赋税全免,甚至帝王出家,舍身佛寺,届时,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兵备废弛,又当如何?那万千百姓,又该由谁怜悯?”
唐僧闻言,如遭雷击,怔在当场。他回想起自己出发前,大唐陛下对佛道两教的平衡掌控,以及对宗教活动的管理律令再联想他自己梦中经历的那些民生多艰的景象…
他沉默良久,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公主殿下所言极是。宗教本为导人向善,然若过度膨胀,干预国政,乃至形成特权,必成国之大害。无论佛道,皆然。是贫僧着相了。”他眼中闪过一丝彻悟的光芒,对李澄曦深深一揖:“多谢殿下点醒。”
李澄曦微微颔首,心中满意:“这和尚,总算学会跳出教派立场,从百姓与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了。那几场幻境,没白费。”
到了皇宫,见到了国王与三位国师虎力、鹿力、羊力大仙。
国王因尊道抑佛,对唐僧颇为轻慢,三位国师更是气焰嚣张,挑衅悟空师徒,欲行斗法。
孙悟空岂肯受气,摩拳擦掌便要应战。
此时,李澄曦的传音悄然入耳:“悟空师弟。”
孙悟空动作一顿。
“此三妖,虽行事偏激,然呼风唤雨,保一方风调雨顺二十年,于车迟国实有功德。且其乃道门出身,我准备引进截教。不可伤其性命,亦不可对道祖不敬。”李澄曦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那怎么斗?”悟空挠头。
“做做样子即可。显些神通,压压其气焰,最后由你师父出面劝化,让其知错,引入正途。此三妖修为尚可,心性不恶,只是走了极端,可让截教外门将其收编,免遭西方或天庭清算。”
孙悟空眼睛一亮:“嘿嘿,还是师姐想得周到!俺老孙明白了!”
于是,一场“斗法”大戏上演:
隔板猜物:悟空使神通,轻松胜出。
云台显圣:悟空变假身,真身去吃贡品,戏弄三妖。
砍头再生:悟空毫发无伤,虎力大仙头被狗叼走,悟空“及时”抢回,接回。
剖腹挖心:悟空无事,鹿力大仙内脏被悟空“变”的饿鹰抓走,又被他“抢回”。
油锅洗澡:悟空嬉戏自如,羊力大仙的冷龙被悟空“收走”,油锅滚沸,悟空“及时”将其捞出。
三场“凶险”斗法,在李澄曦的暗中把控与孙悟空的精湛演技下,皆有惊无险,既显了悟空神通,又全了三妖性命,更让国王与群臣看清了谁才真有本事。
斗法结束,三妖面色惨白,心服口服,跪地拜服。
国王亦大惊失色,忙向唐僧师徒赔罪,欲重整国政,平等对待佛道。
此时,唐僧上前,对三妖合十道:“三位仙长,贫僧有言。”
三妖恭敬道:“圣僧请讲。”
唐僧神色平和,目光清澈:“三位呼风唤雨,解民倒悬,此乃大功德,贫僧敬佩。”
三妖一愣。
唐僧话锋一转:“然,功德虽大,非可持而骄纵之资。独尊一道,打压他教,令修行者失其依归,此非道法自然、万物并育之本意。道法广大,慈悲济世,当容万物,而非唯我独尊。三位以为如何?”
唐僧这番话,既肯定了对方的功劳,又点明了其过错,更站在了“道法自然”的高度进行规劝,可谓有理有据,直指本心。
三妖闻言,如醍醐灌顶,回想这二十年所作所为,确是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走了极端,背离了修行本意,顿时羞愧难当。
虎力大仙叩首道:“圣僧之言,如雷贯耳!我等知错了!”
鹿力、羊力亦拜服:“求圣僧指点迷津!”
唐僧微笑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三位既有向道之心,何不寻一玄门正宗,皈依修行,参悟大道,以期正果?”
此时,李澄曦适时开口:“三位仙长既已醒悟,本宫可修书一封,荐三位往金鳌岛截教外门修行。截教海纳百川,有教无类,正合三位机缘。”
三妖大喜过望!他们虽是野妖出身,却也听过截教大名,深知这是天大的机缘,连忙叩谢:“多谢公主殿下!多谢圣僧!我等愿往!”
国王见事已圆满,欲挽留唐僧为国师。
唐僧婉拒:“陛下,国师之位,非修行者所宜久居。陛下当重整朝纲,平衡佛道,以民生为本,以律法为尺,则车迟国自当兴盛。”
处理完三妖之事,李澄曦并未放松。她见那车迟国国王虽表面认错,但眼神闪烁,显然并非真心悔改,只是畏惧孙悟空神通而已。且其治国无方,独断专行,绝非明主。
她回到凤辇,当即提笔,以特殊渠道传信给远在乌鸡国处理接收事宜的太子李承乾:
“太子哥哥钧鉴:妹已行至车迟国。此国道门独大,压制佛门,政教混杂,国王昏聩,非良治之象。然其地处要冲,物产尚可。妹已施计收服其国师,化解佛道之争,然其王冥顽不灵,非可教化之辈。此国需得兄长‘打下来’! 速遣精兵良将,持节西进,收车迟国入版图,设郡县,行唐律,正本清源!”
“另,前番乌鸡国之事,进展如何?其乌鸡国王可还‘愿意’?”
数日后,太子回信至:
“澄曦吾妹:信已收到,妹真乃吾大唐之瑰宝!开疆拓土,无往不利!乌鸡国已顺利归附,举国欢庆,皆感念父皇与妹妹恩德!乌鸡国王岂止‘愿意’,简直是感激涕零,自愿削去王号,请为大唐乌鸡郡公,永镇西陲!”
“车迟国之事,妹且放心!此等昏聩之主,正该天兵讨之! 然兄此刻正于乌鸡国整顿军政,安抚民心,一时分身乏术。父皇已有旨意,将新附之乌鸡、车迟等西域诸国事务,暂交四弟青雀总领。兄已传令青雀,命其速调安西精锐,前往车迟国‘接收’!妹可暂留数日,稳住局势,待王师至,里应外合,则车迟国可定!”
“妹开路之功,兄与父皇铭记于心!盼妹一路顺遂,再传捷报!”
她当即吩咐使团暂缓行程,并以“协助车迟国厘清宗教事务,起草管理律法”为由,滞留车迟国都城。
那车迟国王见大唐公主滞留,心中忐忑,却也不敢驱逐,只得小心伺候。
不过旬日,魏王李泰派遣的安西都护府精锐大军便已开至车迟国境,旌旗招展,兵甲森严!
大军压境,辅以李澄曦使团早已准备好的“车迟国王昏聩无能、迫害僧侣、治国无方”的檄文,以及“大唐愿接纳车迟国,推行王化,保境安民”的宣告。
车迟国军民早已对国王不满,又见大唐军容鼎盛,公主殿下仁德,竟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那国王见大势已去,只得开城投降。
李澄曦代表大唐,接受了车迟国的归附,依例册封原国王一个虚爵,将其迁往长安荣养。车迟国正式纳入大唐安西都护府管辖,推行唐律,整饬宗教,平衡佛道,百姓安居。
李澄曦履行承诺,修书截教外门,将虎力、鹿力、羊力三妖接引离去,纳入门下。
天庭与西方教得知此事,虽觉三妖有些本事,但见其已被截教收编,且车迟国事已平,也就默认为“过了一难”,不再深究。
唐僧目睹全程,对李澄曦合十道:“阿弥陀佛,公主殿下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革除弊政,收纳贤才,安顿百姓,此乃大功德。贫僧受教了。”
李澄曦淡然道:“法师过誉。破而后立,方能重生。西行之路,亦是重塑秩序之路。”
队伍再次启程。
唐僧心境愈发通达。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237/4423569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