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年代孤儿8
听到王翠翠问吃饭的事,杨柳眼睛一亮,率先开口:“还能一起搭伙啊?我还以为咱们都是各做各的呢!”
语气里满是意外,搭伙吃饭不用自己琢磨菜谱,还能热闹些。
夏天却轻轻摇了摇头,笑着解释:“我的炉灶都搭好了,先试着自己开伙,等以后农忙起来,要是实在没时间做饭,再跟大伙一起搭伙,到时候可得麻烦翠姐多费心了。”
她心里有自己的盘算,自己有空间傍身,单独做饭更方便拿食材,也省得露馅。
“行,那你们先自己折腾,想搭伙了提前说一声就行!”王翠翠爽快应下,又叮嘱道,“对了,明天你们就得跟着上工了,早上可得起早点,别误了集合。
还有干活的‘三件套’——帽子、手套、水壶,今晚都提前准备好,明天上工用得上。”
大伙点点头,各自端着碗筷散了。
夏天回屋把明天要带的东西收拾好,又从空间里拿了点米,提前焖上鸡蛋粥,才洗漱休息。
第二天一早,上工铃声“叮铃铃”响起来时,夏天还带着点困意,打着呵欠从锅里盛出一碗温热的鸡蛋粥。
周洁正好路过她门口,闻到香味探头进来:“夏天,你这粥闻着好香啊!我今天懒得开火了,能不能吃你的?明天我煮红薯粥,你过来吃我的!”
夏天笑着指了指锅里:“没问题,你自己拿碗盛,还有小半锅呢。”
两人匆匆吃完早饭,又各自揣了个蒸红薯边走边吃,跟着人流往大队部走。
到的时候,院里已经聚了不少村民,男女老少都有,透着股干活的麻利劲儿。
大队长赵宝国站在台阶上,清了清嗓子:“人差不多齐了,我安排下今天的活,主要是拔3号地和4号地的草。
新来的四个知青,夏天、周洁,你们俩去第五小队。莫云去第二小队,杨柳去第三小队。”
话音刚落,几个小队长就纷纷举手示意自己的位置。
夏天和周洁跟着第五小队的小队长往地里走,队里大多是大娘和小媳妇,看着都很和善。
周洁忍不住问:“队长,咱们不拔草吗?怎么没发工具啊?”
小队长噗嗤笑了:“拔草要啥工具?用手拔最利索,又不是翻地要锄头。”
说着就领着俩人到了玉米地,指着地里的苗仔细叮嘱,“你们看清楚,这长着宽叶子、秆子带红筋的是玉米苗,可别拔错了!
这地里的草看着不起眼,抢养分可厉害,拔的时候得把根薅干净,不然过两天又长出来了。”
夏天和周洁赶紧点头,找了片没人的区域蹲下来干活。
夏天一开始戴的是劳保手套,厚厚的布料裹着手指,连草和苗都分不清。
她悄悄换了自己空间的半指手套,露出的指尖能精准捏住草茎,再借着手臂带动手腕的力气一拔,连带着草根就能薅出来,效率一下子高了不少。
可没干一会儿,新问题又来了:半指手套没护住指甲边缘,来回摩擦着泥土,指缝里很快就起了倒刺,稍微一碰就疼。
看来还得买卷白胶带,缠在指头上能防倒刺。
更难熬的是腿,一直蹲着,没一会儿就麻得没了知觉。
夏天只好换了个姿势,一条腿蹲着,一条腿跪在地上,交替着干活。
正累得直皱眉时,她余光瞥见旁边的大娘,我擦?人家居然稳稳地坐着,屁股底下还垫着个东西。
仔细一看,竟是个巴掌大的迷你小凳子,用木头做的,还带着两根布带子,能系在腰上,走的时候往腰后一挂,一点儿不耽误干活。
夏天眼睛一亮:这个“神器”必须安排上!
好不容易熬到中午下工,铃声一响,夏天就拉着周洁,又喊上莫云和杨柳,直奔赵木匠家。
四人异口同声要迷你小凳子,赵木匠一听就乐了:“你们倒是会选,这小凳子是我特意给下地干活的人做的,轻便还稳当。”
他一边拿凳子,一边贴心地教几人怎么系带子,“你们看,这带子要绕着腰侧系,松紧度刚好能卡住凳子,既不勒腿,走路也不会晃掉。”
几人拿着小凳子,谢过赵木匠就往知青院走。
杨柳忍不住试了试,把凳子往腰后一挂,得意地说:“有了这玩意儿,下午再拔草,再也不用蹲得腿麻了!”
中午回到知青院,夏天先在小炉灶上架起铁锅,烧水煮了把菠菜面条。
面条是从空间里拿的精白面粉做的,煮好后拌上点蒜蓉辣酱,简单却吃得暖胃。
吃完面,她又往灶膛里添了两块柴火,用炉子的余温把水壶里的水烧热,才回到屋里躺下来休息。
刚闭上眼,她就想起了玉扣空间。
在县城时,周围总有人盯着,她连打开空间的时间都没有,生怕露了破绽。
如今到了乡下,住的是单间,总算能安心研究空间了。
她悄悄集中意念,意识瞬间进入空间,熟悉的藏书塔、成片的作物、潺潺流淌的小溪,一切都和之前一样。
夏天盯着那条小溪忽然冒出个念头:这空间既然和古武有关,溪水会不会也有特殊功效,能改变体质?
她小心翼翼地用碗舀了碗底的溪水,又往碗里加满普通凉水,犹豫了一下才轻轻喝了一口。
刚咽下去,一股暖意就从喉咙滑到肚子里,顺着四肢百骸扩散开来,上午拔草的疲惫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连胳膊腿都感觉轻快了不少,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这溪水也太神奇了!”夏天又惊又喜,赶紧把碗里剩下的水倒进自己的军用水壶,又往水壶里加满普通水,才把空碗放回空间。
有了溪水的助力,下午上工肯定能满血复活!夏天心情大好,很快就睡着了。
下午上工铃响时,夏天精神饱满地扛着小凳子出门。
有了迷你小凳子,果然不用一直蹲着了,腿舒服了不少,就是久坐下来,屁股被硬木板硌得有点疼,但比起上午的腿麻,已经好太多了。
拔草拔到玉米地深处,周围没人能看清她的动作,夏天悄悄从空间里摸出个“秘密武器”,一把30公分长的小耙子。
这是她之前收集的种花工具,锰钢材质的耙齿呈倒三角状,锋利又耐用。
她一直不敢拿出来,就是怕这种特殊的材质引人怀疑。
这会儿没人注意,她握着小耙子试了试:耙齿插进土里,轻轻往上一带,杂草就连根被带了出来,耙子缝隙从下往上逐渐变小,就算是刚冒芽的小草也逃不掉。
有了小耙子助力,夏天的速度快了不少,没一会儿就比周围人多拔了一大片。
等远处有人走近,她又迅速把小耙子收进空间,换回手拔的姿势,装作和其他人一样慢慢干活。
傍晚计工分时,记工员报出夏天的分数时,连她自己都愣了,6分!
要知道,她可是第一天正式上工的新知青。
按照大队的规矩,男知青一天干满活最多能拿10分,女知青顶天8分,就算是干了几年的老知青,一天也就能拿7分,新知青通常只能拿4到5分。
夏天暗自庆幸:幸好有空间溪水恢复体力,还有小耙子提高效率,不然自己肯定也和其他人一样,只能拿四五分。
回到知青院,夏天先去看了眼灶台上的水壶,下午太阳足,水壶放在灶台边晒了一下午,水居然还温着。
她借着这温水,在屋里快速擦洗了一遍,洗去一身尘土和汗味,顿时清爽了不少。
收拾完,她又揣了一毛钱去隔壁奶奶家,不仅要了块老酵头,还顺道买了一把酸豆角。
老酵头是用来发面蒸窝窝头的,酸豆角则能当咸菜佐餐。
回到家,她先用老酵头和了点玉米面,揉成窝窝头放进锅里蒸,还特意留了一小块新揉好的面团当新酵头,方便下次用。
趁窝窝头蒸着的功夫,夏天把酸豆角淘洗干净,切成细细的丁儿。
等窝窝头蒸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时,她又在铁锅里倒了点油,把酸豆角丁倒进去翻炒。
用油炒过的酸豆角,能被油脂封住水分,不仅更入味,还能放得更久。
最后,她又煮了一锅蔬菜咸粥,往粥里撒了点盐。
干了一天体力活,出汗多,身体里的盐分流失严重,喝点咸粥正好能补充盐分,不然缺了盐,第二天干活容易浑身无力。
第二天一早,夏天是被周洁屋里飘来的玉米香味叫醒的。
她洗漱完过去时,周洁正把蒸好的地瓜从锅里端出来,灶上还温着一锅玉米面粥,金黄的粥里飘着几粒玉米碴,看着就暖胃。
两人就着咸菜吃了粥和地瓜,踩着晨光往大队部赶。
还没到大队部广场,就听见村民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走近了才听清,大家都在说地里的苗,连续几天没下雨,玉米苗和黄豆苗都有点打蔫,叶子发卷,看样子是旱着了。
“照这样下去,怕是得浇水了。”
“是啊,再不浇水,苗都要枯死了。”
果然,没等多久,大队长赵宝国就从大队部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个铁皮喇叭,清了清嗓子喊道:“大伙儿都静一静!这几天没下雨,地里的苗都旱得不行,咱们不能光靠天吃饭!
今天分工安排一下:所有男同志,都去河边挑水,给3号、4号地的包谷地浇水;女同志都去大豆地,把草除干净,别让草跟苗抢水抢养分!”
他顿了顿,又提高声调:“都好好干!今年收成好了,咱们就能多交公粮,说不定还能评上先进大队!
到时候申请化肥,上面批准的几率也大得多,有了化肥,明年的收成才能更好!”
“好!”广场上的村民们立刻响应起来,声音里满是干劲,毕竟关系到家家户户的口粮,谁都不敢懈怠。
夏天在心里悄悄嘀咕:这画大饼的本事,果然是每个领导的必备技能。
嘴上却没说什么,跟着周洁和其他女同志往大豆地走。
到了大豆地,第五小队的小队长拿着镰刀在地上划了几道线,给每个人分了区域:“大家认准了,只拔草,别碰黄豆苗!尤其是那勾勾秧,一定要连根拔了,不然缠上苗就完了!”
夏天蹲下身开始干活,刚拔了没几根草,就皱起了眉头,这大豆地里的勾勾秧也太多了!
这种草是藤蔓类植物,细细的茎上带着小钩子,一碰到黄豆秧就往上缠,紧紧勒住苗秆,时间长了能把黄豆苗缠死。
更麻烦的是,勾勾秧的茎特别韧,用手扯半天都扯不断,得找准根部用力才能薅下来。
更让她头皮发麻的是,勾勾秧上还特别容易招豆虫,那种肥嘟嘟、青绿色的虫子,趴在茎杆上一动不动,看着就让人起鸡皮疙瘩。
没一会儿,旁边就传来周洁的惊声尖叫:“啊!虫子!”
夏天转头一看,周洁正举着沾满泥土的手,吓得往后缩,叶子上还爬着一条豆虫。
她无奈地笑了笑,走过去帮周洁把虫子挑走:“别怕,它不咬人,就是看着吓人。”
好不容易熬到中午下工,两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回了知青院。
夏天实在没力气做饭,就热了点昨天剩下的窝窝头,就着炒酸豆角吃了,倒头就躺在炕上休息。
可刚躺下没十分钟,就听见院门口有人喊:“夏天在吗?有你的信!”
夏天迷迷糊糊坐起来,心里满是疑惑:谁会给她写信啊?她在这东北乡下,除了身边这几个知青,根本没认识的人。
她趿着鞋跑出去,从邮递员手里接过信封,信封上的字迹很陌生,落款是“县人民政府”。
她赶紧拆开信,快速读了起来,越读心越沉,最后简直有种想死的冲动。
信是现任县长的秘书写的,内容很简单:上任县长在职时,私自扣留了夏天母亲去世后,单位给夏天补偿的工作名额。
现任县长上任后开展拨乱反正,清理历史遗留问题时,发现了这件事,可此时夏天已经报名下乡,手续都办完了。
为了补偿,县里决定给夏天发放600块钱,已经通过邮局汇过来了。
“晚几天!就晚几天报名也好啊!”夏天拿着信,站在院子里欲哭无泪。
要是早知道有工作名额,她根本不会来下乡遭这份罪,不用天天在地里拔草、跟虫子打交道。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工作名额没了,她还得在这乡下待着,600块钱虽多,却弥补不了这份遗憾。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217/4423666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