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年代孤儿11
夏天和众人分开后,第一站便直奔供销社。
柜台后的售货员穿着蓝色工装,手里拨弄着算盘。
她走上前,清晰报出要买的东西:“同志,给我拿两盒火柴,再各来一点油、盐、醋、酱油和白糖,花椒、八角也来一小包。”
售货员麻利地称重、打包,用油纸将调料分别包好,又从货架上取下两盒火柴。
夏天接着补充:“再来点散装酒,还有一块香皂、一块肥皂。”所有东西配齐后,她一一装进背篓,沉甸甸的分量让背篓微微下坠。
离开供销社,夏天想找废品回收站碰碰运气,便拦住一个路过的小孩,递过去一颗水果糖:“小朋友,你知道废品回收站怎么走吗?”
小孩接过糖,指了个方向,她道谢后便朝着目的地走去。
废品回收站门口,一位老太太正坐在小马扎上晒太阳,手里捧着半导体收音机,里面播放着戏曲。
夏天走上前,笑着说:“奶奶,我想来找两本学习资料,看看有没有高中的课本或者习题册。”老太太抬眼打量她一番,摆摆手示意她进去。
回收站里堆满了旧报纸、破家具和废弃书本,夏天在书堆里仔细翻找,不仅找到了几本高中数学和语文课本,还捡了几本农业技术和基础医书,都是她觉得有用的。
临走前,她用精神力快速扫过整个回收站,确认没有遗漏的宝贝,才抱着书走到门口。
老太太掂了掂她怀里的书,开口道:“五毛钱。”夏天爽快地付钱,将书塞进背篓,转身准备去肉铺买肉。
刚走没几步,夏天就瞥见街角处,一位老太太正攥着手帕包,频频朝着黑市的方向张望,眼神里满是焦急。
她心里一动,立刻拐进旁边无人的小巷,用空间里的衣物换了身朴素的农村妇女装束。
又挎上一个盖着花布的篮子,才慢悠悠地走到老太太身边,压低声音问:“大娘,您是不是在找东西?我这儿有鸡蛋、红糖、面粉,还有猪肉,您要吗?”
老太太眼睛瞬间亮了,连忙拉着她的胳膊:“要!要!我要鸡蛋和红糖,你这儿有奶粉吗?我家小孙子正缺这个。”
“有,之前家里剩下的,没舍得喝。”夏天嘴上应着,心里却想起这奶粉是之前“抄家”时收进空间的。
“那你跟我来,咱们找个僻静地方说。”老太太引着她走到巷尾,“这些东西怎么卖?”
“奶粉五十块钱一罐,鸡蛋一毛五一个,红糖一块三一斤。”夏天报出价格。
“给我来一罐奶粉、二十个鸡蛋,再称十斤红糖!”老太太毫不犹豫地说。
夏天快速计算:“一罐奶粉五十,二十个鸡蛋三块,十斤红糖十三,一共六十六块钱。”
她从篮子里拿出东西,老太太则小心翼翼地打开手帕包,数出六十六块钱递过来。
交易完成后,夏天回到小巷换回原来的衣服,看了看天色,离约定的集合时间不远了,便放弃了买肉的想法,直接朝着国营饭店走去。
刚到饭店门口,就看见周洁、杨柳和莫云已经到了。
夏天注意到周洁眼眶红红的,便用眼神示意杨柳询问情况。
杨柳会意,轻声解释:“她收到家里来信,想家了,刚才还偷偷抹眼泪呢。”
几人走进国营饭店,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夏天点了一碗阳春面,还加了个鸡蛋;周洁、杨柳和莫云则都点了饺子。
等待上菜的间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各自买的东西。
莫云买了劳保手套和笔记本,杨柳买了块肥皂和糖果,周洁则买了些信纸和邮票,准备给家里回信。
下午回到知青点时,太阳还挂在西天,离晚饭尚早。
夏天想起菜地里冒头的豆角苗,还有即将栽种的西红柿,便打算去后山砍些长棍搭架子。
刚走出宿舍门,就撞见周洁,顺口问道:“要不要一起去后山?”
“去!我这就叫人!”周洁眼睛一亮,转身就往杨柳的宿舍跑。
夏天看着她的背影,无奈地笑了。
这俩人昨晚刚去过后山,这才过了半天,又要去。
可没等夏天反应过来,院子里的知青们竟都动了起来。
你喊我、我叫他,原本只是两人的后山之行,最后变成了八个人的集体活动。
刚进山,大家就被满山的野趣吸引住了。
“哎!这儿有这么嫩的荠菜!”翠姐蹲在草丛边,惊喜地喊道。
“哪儿呢哪儿呢?”其他人立刻围过去,“真新鲜!挖点儿回去,晚上能拌个凉菜!”
往前走了几步,又有人指着灌木丛:“快看!野草莓红了!”
“来了来了!”几个女知青立刻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摘着红彤彤的野草莓,塞进嘴里,酸甜的滋味瞬间在舌尖散开。
就在大家闹哄哄摘野果时,夏天突然竖起耳朵,压低声音:“嘘!你们听!”
一阵“咕咕”的野鸡叫声从树林深处传来,众人瞬间安静下来。
“是野鸡!”有人兴奋地说,“就是这东西太灵活,不好抓。”
一旁的胡长喜经验丰富,仔细听了听声音来源,说道:“应该在东边那片林子。这样,你们四个往东边绕,我们四个从这边走,咱们包抄过去,把它们赶到空地上。”
大家纷纷点头,轻手轻脚地朝着各自的方向移动。
翠姐还不忘叮嘱:“要是不好抓,就用背篓扣,别让它们飞了!”
等所有人都到位,胡长喜率先朝着树林里喊了一声,受惊的野鸡“呼啦啦”地从树林里飞出来,四处逃窜。
可它们早被知青们围成了圈,没跑几步就被拦住。
有人用背篓扣,有人伸手抓,场面热闹得像在赶集市。
等动静平息下来,每个人手里都拎着至少一只野鸡。
有人抓了三只,有人抓了四只,夏天手里更是拎着四只肥硕的野鸡。
她抓鸡的方法最省力,专挑野鸡落地的瞬间,从下面稳稳抓住鸡腿,又快又准,要不是手不够大,还能多抓几只。
最后清点,八个人一共抓了十六只野鸡。
大家把之前采的野菜、野草莓重新装进背篓,每人拎着两只野鸡,浩浩荡荡地往山下走。
至于原本要砍的柴火,早被抛到了脑后,反正一根都没捡。
走到山脚下,胡长喜突然停下脚步,转身问大家:“这么多野鸡,咱们怎么处理?总不能全自己吃。”
翠姐第一个开口:“肯定要给村里分一部分。咱们在村里住着,要是吃独食,村民该说闲话了,闹僵了不好。”
“可村民那么多,就算把野鸡全给他们,也不好分啊。”有人犯了难。
夏天想了想,提议道:“要不就按分野猪的规矩来?全交给队里,让队里统一处理。想吃的村民,每家拿点东西来,土豆、蘑菇、蔬菜都行,这样既公平,也不会有人有意见。”
翠姐立刻附和:“这个主意好!跟上次一样,大家凑点食材,一起炖着吃才热闹。”
“窝窝头也行啊!”之前爱吃窝窝头泡鸡汤的王兵立刻接话,眼里满是期待,“鸡汤泡窝窝头,那味道绝了!”
“米饭、面条也行!”其他人也纷纷补充。
胡长喜见状,拍了拍手:“行!就这么办!咱们先把野鸡送到队里,跟队长说一声,晚上就在队部的空地上炖鸡汤!”
知青们拎着十六只肥硕的野鸡,浩浩荡荡走在回村的路上。
刚到村口,一群半大的孩子就呼啦啦围了上来,眼睛瞪得溜圆,围着野鸡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胡长喜看着热闹的孩子们,故意提高声音喊道:“都别围着啦!赶紧回去告诉你们爹娘,晚上大队部炖鸡汤!
想吃的,就叫家里拿土豆、白菜、蘑菇来,没带东西可不给吃啊!”
孩子们一听,立刻兴奋起来,像一群抢食的小麻雀,呼啦啦散开,撒腿往村里跑,嘴里还不忘喊着“炖鸡汤咯”“拿土豆去咯”。
有个机灵的孩子直接跑向大队部,把消息告诉了大队长。
大队长一听,立刻安排两个村民在大队部门口起灶、烧水,就等野鸡送来了。
等知青们拎着野鸡到大队部时,早有村民主动围上来帮忙。
有人端着盆准备接鸡血,有人烧好了热水拔毛,还有人拿着刀准备清理内脏。
遇到这种热闹事,根本不用组织,大家都抢着干活,脸上都是期待。
知青们把野鸡交给村民,便笑着回了知青点洗漱,几乎每个人头上都还沾着野鸡毛呢,模样滑稽得很。
洗漱换衣后,八人一起端着碗往大队部走,远远就闻到了大锅菜的香味,锅里的野鸡炖菜已经咕嘟咕嘟冒起了热气。
大队部门口的广场上挤满了村民,往日里知青和村民大多只是点头之交,今天却格外热情,有人主动打招呼,有人往知青手里塞刚摘的野果子。
虽然锅里蔬菜多、鸡肉少,空气中飘的大多是土豆和白菜的香味。
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孩子们围着灶台转,使劲儿吸着鼻子闻,眼睛死死盯着锅盖,就盼着早点开吃。
要说大锅菜好吃吗?说实话,一般!但大锅菜其实吃的是份热闹!
等炖好后,村民们都执意让知青先盛,每个知青碗里都有两块鸡肉,再配上满满的土豆、白菜和一勺鲜美的汤汁;
村民们则每人一块肉,配菜和汤管够。
不知道剁鸡的人是怎么分的,刚好做到每人一块肉,不多不少,鸡汤炖菜更是敞开了吃,直到大家都吃得肚圆。
晚饭过后,村民们才陆陆续续散去,知青院也恢复了安静。
接下来的几天,夏天每天下工后都扎进自己的菜地,该给西红柿栽秧,就小心翼翼把幼苗移进土里;
该给豆角间苗,就仔细拔掉弱小的芽;
该搭架子,就把后山砍来的长棍插好、绑牢,忙得不亦乐乎。
菜地的小白菜长得飞快,已经能吃了。
夏天摘了把小白菜,又从空间里取出一个西红柿,炒了盘西红柿炒白菜,多加了些水炖出浓稠的汤汁,再煮上一把面条,一碗酸甜开胃的白菜面就做好了,吃起来清爽又解腻。
七月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这天上午上工还晴空万里,下午突然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倾盆而下。
夏天闲着无事,想起攒了不少鸡蛋壳,便用中午做饭剩下的余温把蛋壳烘干,又找了块大石头把蛋壳敲碎,撒进菜地里。
这可是天然的肥料,能让蔬菜长得更壮实。
半下午时,雨终于停了,地里还湿漉漉的,一脚踩下去能陷出个泥坑。
知青们和村民们心照不宣,都扛着背篓往后山走,雨后正是采蘑菇的好时候,山林里肯定长了不少新鲜蘑菇。
为了能多找些,大家都分开行动。
夏天有精神力辅助,在林子里走得格外轻松,精神力一扫,就能精准找到蘑菇的位置,还专挑大朵、鲜嫩的下手。
这边草丛里藏着几簇肥美的鸡枞菌,那边树根下长着金黄的鸡油菌,不一会儿,她的背篓就装了小半筐。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217/4423666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