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尸卒:开局吞噬华雄 > 第84章 :新农具扬名

第84章 :新农具扬名


冀州,邺城。

袁绍正与麾下谋士饮宴,听闻刘骏送来农具,脸上掠过轻蔑:

“淮安?弹丸之地,也敢言‘利天下’?那刘骏,不过一幸进小卒,侥幸得了高位,就不知天高地厚。东西收下,人打发走。”

语毕,精美的酒器碰撞间,发出清脆的声响,淹没了这小小的插曲。

而曹操得到图纸,样品,心中只恨没强行带回刘骏。现如今,别人有了根基,可还会向他投效?曹操又欢喜又苦恼,像个丢了几千两黄金的大孩子,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此时的刘备弃官后投了公孙瓒。当刘关张三人见到这等利国利民的神器,心情同样复杂。

三人如今寄人篱下。而当初的小卒刘骏,却已拥有一方立身之地,并名扬天下。

难道当年媚坞分润,还能是对的?刘备一夜睡不好,直到天明,才再次坚定本心。

长安,未央宫偏殿。

献帝刘协缩在宽大的御座上,脸色苍白。

殿内光线昏暗。

权臣郭汜的心腹将领樊稠,大马金刀地坐在下首,靴子上沾着泥,正拿着一把小刀剔指甲。他对捧着图纸、样品、战战兢兢跪在殿中的淮安信使视若无睹。

“淮安亭侯?”献帝的声细如蚊,看向身旁侍立的老宦官。

老宦官低声提醒:“陛下,是前番诛……汉室宗亲,刘骏,刘仲远。”

献帝似乎想起来了,眼前一亮。刘骏身份其实存疑,当初迫于动乱未定,才勉强让他入宗。实际上没人将他的身份当回事。

正因如此,他的话没人听。结果就是王允身死,京城陷落。而献帝也再次成为笼中鸟。

如今,汉室再度蒙难,正是用人之时。

献帝努力坐直一点,声音提高些许:

“刘卿心系社稷,献此神器,其心可嘉。当……”他话未说完,樊稠将小刀“啪”地一声拍在案几上。

“陛下!”樊稠粗声粗气地打断,看都没看献帝,目光扫过地上的木犁和耧车,咧嘴一笑,露出黄牙,

“这破木头疙瘩,也能叫神器?哄娃娃的吧?刘骏那小子,该不是拿这些玩意儿糊弄陛下?”

殿内几个西凉军将官哄笑起来。

献帝脸色更白,手指紧紧抓住御座扶手,后面的话全噎在了喉咙里。

老宦官无奈地垂下眼。

使者伏在地上,额头紧贴地砖,不敢抬头:侯爷一片苦心,在长安深宫,竟不过是权臣眼中的笑话。可悲可叹。

东西最终还是被收进了宫库,与无数无人问津的贡品堆放在一起,就此蒙尘。

失望的消息传回淮安。

陈庸、蔡邕等人暗自叹息,只觉得印证了当初的忧虑:如此利国重器,竟然不受重视……唉,大汉气数尽矣。

众人或哀叹,或气愤。

唯有刘骏,听完使者的回报,脸上没有任何意外或沮丧,只有平静。

“知道了。”他只说了三个字,挥手让使者退下。

窗外工造监方向,那里日夜锤声不息。

真正的回应,不在庙堂,在田垄之间。时间会撕碎所有的傲慢与偏见!

转眼已近春耕时分。

工造监的匠棚里,炉火熊熊。

王锤头赤膊上阵,古铜色的皮肤上油汗混合着煤灰。

他死死盯着铁砧上那块烧得通红的犁铧钢坯,手中重锤精准地砸下。

“侯爷给的这‘曲辕犁’图,妙啊!”

旁边一个专攻木器的老匠头,正带着徒弟小心翼翼地刨削一根韧性极佳的硬木犁辕。

老匠不时拍拍犁身,兴奋感叹:“此物省力,灵便,老把式一看就懂。好东西!真是好东西!”

徒弟接口笑道:“师傅,还有那三脚耧,下籽又快又匀,也是神器。”

“哈哈,徒儿言之有理。”

在大量匠人说笑声中,第一批成品相继组装完成。

当那曲线流畅的曲辕犁和结构精巧的三脚耧被拉到城外新开垦的试验田边时,闻讯赶来的老农们围了一圈,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怀疑。

“这犁……弯的?能使得上劲?”

“三个腿下种?不都乱套了?”

刘骏亲自到场,没多话,指着一个体格健硕的老农:“老丈,你试试这曲辕犁。”

老农将信将疑,套上耕牛,扶着那弯曲的犁辕,试着往前一推。

牛开始发力,犁头轻松地切进板结的土壤,翻起深褐色的泥浪。

更奇妙的是,转弯时只需轻轻一带犁柄,犁头便灵巧地转了过去,再不像老式直辕犁那样笨重费力。

“咦?”老农眼睛瞪大,又试着来回犁了几趟,速度明显快了一截,人却轻松不少。

他停下牛,粗糙的大手抚摸着那光滑的犁辕,激动得嘴唇哆嗦:“神……神了!侯爷,这犁神了!省力,太省力了!还快!”

何止是快,它只用一人就能犁地啊。

随行的小史激动万分,马屁如潮拍向刘骏。

另一边,操作三脚耧的农人更是惊喜。

装满麦种的斗箱,随着耧车前进,三条排种管均匀地将种子播撒进浅浅开好的沟里,覆土板随即盖上。

一趟过去,三行笔直的垄沟便已完成,播种深度、疏密几乎一致!效率何止翻倍!

“老天爷,这……这得省多少工啊。”

田埂上围观的人群炸开了锅,惊叹声此起彼伏。

消息像长了翅膀,从这块小小的试验田飞出去。

先是淮安城郊的农户,接着是更远的村落。

亲眼所见,胜过千言万语。

那些被权贵束之高阁的“破木头疙瘩”,在真正需要它的农夫手里,焕发出了惊人的生命力!

新农具开始大量普及。

淮安工造监的门槛再次被踏破。

大量新农具在淮安官方商行上架。

这一次,是无数闻讯赶来的四里八乡的农人,他们揣着省吃俭用攒下的铜钱,或者扛着粮食,眼巴巴地等着换取这能让他们活命、让土地多产出的“神器”。

没钱怎么办?可以租啊。

刘骏下令,凡淮安户籍者,可由村老联保,无息租用农具。

当曲辕犁和耧车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在民间田野上普及,一股无形的浪潮,终于开始反扑那座名义上象征着最高权力的长安城。

被遗忘在库房角落的木样和图纸,被一个管库的老吏哆哆嗦嗦地翻找出来,呈到了面色愈发阴沉的郭汜面前。

与此同时,来自徐州、兖州、豫州等境内,关于“淮安新犁、耧,省力增速出奇效”的奏报,也递进了长安。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001/4428414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