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全民皆兵
“爹,快看,水车。”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小男孩,指着远处河岸边一座缓缓转动提水的巨大筒车兴奋地喊。
男孩的父亲,一个精瘦黝黑的汉子,正用崭新的曲辕犁套着一头健壮的黄牛,在田头翻整土地。
单福趁他停下,忙上前搭话。
闲聊几句,单福指着筒车继续探询:“敢问大兄弟,此物是何人所造?”
汉子抹了把汗,脸上是满足的笑容:
“那是侯爷命人修的。有了它,高地也能浇上水了。”
“哦,高地之上种的可是棉花?”
“正是,此物可是侯爷花了大力气,从王母娘娘手上请回来的神物。”
汉子一脸神秘说道。
单福笑笑:“既是神物,应当值钱?”
“自然,俺家那二十亩棉花地,去年收成顶过去种粟米三年。今年开春,还能再拓五亩。”
“老哥好福气。”
“那是,俺可是最早跟侯爷来淮安的。你是不知,当初侯爷领兵路过俺村。俺一见侯爷的兵不偷不抢,还帮忙修桥补路,俺就决定跟着侯爷走。”
“哦,还有这等事?可愿说来听听?”
在汉子眉飞色舞吹嘘当初所见所闻时,旁边另一块地里,几个妇人正弯腰在麦田间锄草。几人说说笑笑,人人气色红润。
一个老婆婆提着瓦罐从远处走来:“大郎,这位先生,歇歇脚,喝口热汤。”
单福谢过,按过小碗,轻轻抿了一口,有点甘甜,竟是糖水。
汉子停下话来,咕咚喝了几口热腾腾的糖水,浑身舒坦:“娘,下午我去民兵队操练,您看着点牛。”
“去吧去吧。”老婆婆满脸皱纹都舒展开,“好好练,当不上战兵,当个民兵也是给侯爷效力。咱家如今的好日子,都是侯爷给的,你可别忘本。”
“哪能啊,娘。”
一名与老婆婆交好的老妇人路过,连忙接口:“大山他娘说的对。要不是侯爷收留,咱这把老骨头,去年冬天就冻死饿死在路上了。咱孙儿也争气,入了预备役了。大山,你可得争气啊。”
“二嫂子,你就别显摆了,预备役又不是战兵。”
“咱孙儿说了,侯爷准备还完债就扩军。咱孙儿铁定能转为战兵。”
“还债?”单福好奇发问:“淮安侯还有债务?”
“哎,还不是当年接收青州难民闹的,侯爷为了给他们一口饭吃,沿路向乡绅借粮,打了白条,可哪个乡绅将此当一回事?侯爷就是实在,非得要还。”
“就是,几十万难民差点把淮安吃垮,先生是不知道啊……”
几人大吐苦水,却脸上带笑,仿佛有点小骄傲。
单福默默听着,不时点头附和。
他一路行来,眼中所见皆是饿殍与荒村。而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城北,巨大的新兵营。
这里的气氛截然不同。
肃杀,凛冽。
营门高耸,持戟卫兵挺立。
营内传来震天的号子声、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金铁交鸣的操练声。
“一二,杀。”
开阔的校场上,数千新兵排成巨大的方阵,在军官的号令下,一丝不苟地演练着刺、劈、格挡的基本动作。
另一边则是整齐划一的老兵队列,他们沉默如山,却气势压人。
阳光照在他们崭新的钢片连甲上,反射出一片令人心悸的寒光。
武装到牙齿,可不是一句空话。
新装备的钢甲既轻又坚固无比,若不用重武器,想破开都难。
而最恐怖的是连弩营和骑射营。
这两支远程部队,均可在数百步外扫灭敌军。
连弩营箭如雨下,骑射营让你连影子都摸不着。
重甲营则让人又敬又惧。
那身可怕的重甲胄,固然坚不可摧,但重量能压死人。包括那柄可以连人带马一起劈碎的陌刀在内,能进入重甲营的,无一例外,全是汉子中的汉子。
好在他们人少,速度慢。其他兵种倒也没觉得他们天下无敌。
“甲等战兵,月俸一贯,盐一斤,布一匹。伤残有抚恤,战死养家人。”征兵处,一个嗓门洪亮的军官正对着排成长龙的应征青壮喊话,
“非身强力壮、家世清白、能识百字以上者,我军不收。想为侯爷效死,也得有那个本钱。
下一个,脱衣,查体。”
一个精壮的小伙子兴奋地脱掉上衣,露出结实的肌肉。
旁边的医官迅速检查体表、测量身高臂长、查看牙齿眼睛。
“身高差半寸,淘汰。”医官面无表情地宣布。
“啊?。”小伙子如遭雷击,脸垮了,哀求道,“军爷,再量量。我能吃,还能长。”
“规矩就是规矩。侯爷的兵,宁缺毋滥。去民兵队试试。”军官板着脸挥手,“下一个。”
“可我就是民兵啊。”小伙子失魂落魄地被带离,周围投来一片惋惜的目光。
能穿上那身铁甲在这里操练,是无数淮安青壮梦寐以求的出路。
淮安城各地,分散着许多小校场,其间人员驳杂。有青壮,有半大小子,甚至有须发花白的老者和健壮的妇人。
他们穿着统一的灰色布质“训练服”,排着相对松散的队列。
这就是淮安民兵。
他们的动作虽不如战兵方阵整齐划一,但气势凌人。特别是作为预备役的青壮民兵,放在外面,比正式战兵还要精上三分。
民兵每旬必大操,每周必小操。
校场上,教官的吼声同样严厉:
“刺,要稳,要狠。想想若是曹贼的兵杀到你家门口,抢你粮仓,辱你妻女。你手里的木枪,就是保命的家伙。”
操练完毕,换上民政小史大叫:“识字班今日教‘淮安’二字,都给我记牢了,晚上抽查。写不出的,下期多跑五里地。”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农,握着削尖的木棍,在沙地上笨拙地比划着“淮安”的简体字,额头上急出了汗。
旁边一个半大孩子低声指点:“王伯,左边那点短些。”
单福站在远处高坡上,看着无数不脱产的预备民兵分散各处操练的宏大场面,心中震撼难以言表。
习武扫盲,全民皆兵,尚武崇智。淮安此等根基,一旦爆发,该是何等的力量?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001/4428412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