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尸卒:开局吞噬华雄 > 第126章:印刷术

第126章:印刷术


“容我思虑一二。”

徐庶踱步,沉吟片刻,思绪如泉涌。很快,他心下有了定计,立即快速阐述,

“此‘银行’可做两件事:其一,为百姓代为保管他们暂时用不完的工分币,出具凭证,并可支付少许‘息钱’,鼓励存储。

其二,允百姓以此币、物产或存储凭证,进行小额借贷、兑换,甚至未来或可允许商户之间,以此币进行结算交易!”

“如此一来,”徐庶深吸一口气,总结道,“我等发行的已非简单工分,而是一种只在主公治内流通、以主公威信和实物为担保的‘新钱’!

此法若能成功,其利有三:

一、极大便利工分制推行,节省巨量行政成本;

二、可将民间财富通过‘银行’汇聚起来,为主公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三、长此以往,我淮安金融命脉将自成一系,彻底独立于汉室五铢钱之外,此乃主公常言之经济霸权也。”

徐庶说完,深深一揖:“主公此念此想,实乃经国济世之良策,远超庶之工分设想矣。”

刘骏朗声大笑,心中畅快无比。

徐庶果然一点就透,甚至想得比他以前提到的更远更深。

“好!元直真吾之子房也。此事便依此议,由你全力操办。

工分币的图样、防伪,即刻着手设计,材质吾会命工坊优先试制。‘官方银行’筹建章程,亦由你牵头,与糜竺细细拟定。”

他意气风发,抬头望向天际。

“广陵新港,战船商船,要快速筹建。‘钱’不是问题!元直,之后的事就拜托你费心了。”

“必不负主公所托!”徐庶作揖应道。

纸币的制作,不知道者难如登天,知道者易如反掌。

以麻纤维为主,掺入20%楮树皮纤维,便可创造出了一种质地坚韧、表面光滑的特种纸张。

这种纸与普通纸张形成明显区别,刚好拿来作工分币材质。

除此之外,刘骏还让人在里面加入了极细的铜末,再加入微量的硫磺。

最后的成品,与某手工视频里说的一样。硫磺与铜末接触,形成了极薄的硫化铜膜,因而这种纸有一种独特的金属光泽。

东汉末年的造纸术还十分落后,竹简在此时还是主流文字处理工具。

就这种特种纸,别说此时,就算是放在几百年后,别人想伪造,不知道具体工艺也几乎不可能。

所以,刘骏的工分币具有不可伪造性,和稀缺性。除此之外,刘骏还在印刷油墨里加了朱砂和酒精。让油墨更清晰耐用。

为了制造纸币,他专程回了趟淮安,并将新造纸法、印刷术,以及办报的方法,送到了蔡邕案头。

这老头一听能大兴文教,都不用他怎么忽悠,当下就将活揽到了自己手上。

迂腐的老岳父,政务能力有限,但在教育、文化上却是一把好手。刘骏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匆匆交待好一切,刘骏只在家里待了一晚,第二天就在蔡琰与貂蝉幽怨的目光中,马不停蹄的返回了广陵。

几个月后,随着纸币大量印出,工分币及相关的运行体系开始试行。

大量的工钱改由纸币发放。由此省下无数铜钱(变相财富翻倍),刘骏的财政压力大减。

不久后,新港口建设进入正轨,刘骏令陈到驻扎广陵,他则不得不再次紧急返回淮安。

纸币都造出来了。结果更简单的麻竹纸反倒难产。刘骏一万个想不通。

回到淮安府的第一天,刘骏就立即召见蔡邕与工部官员。准备检验报纸研发问题出在哪。

当夜,淮安侯府书房内灯火通明,映照着几张疲惫的面容。

刘骏一路奔波,同样没休息好。此时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双眼酸涩。

他凝视桌上摊开的几份纸样,眉头越皱越紧——粗糙的麻纸表面起毛,印刷的繁体字边缘晕染,显得歪扭成一团。

一股混合劣质烟味与动物胶的刺鼻墨味弥漫空中,且久聚不散。

“完全不行。”

他推开纸样,看向蔡邕与几位小吏,“纸太糙,墨太臭,字太模糊,印出来谁能读得下去?”

蔡邕花白的胡子微微颤动,解释道:“此物已是目前能大批自制的最好麻纸。”

他顿了顿,双眼期盼的向着刘骏继续道:“‘淮安宣纸’质地平滑,然价高外售。不如……”

“宣纸产能极低。”刘骏知道他想说什么,忙挥手打断话头,“办报不是一次两次,而是长年累月,需求大量纸张。宣纸不合适。”

蔡邕失望无言。

糜竺接口道:“请恕竺多言,报纸非但无利,而且耗时耗力,花费颇多。办之无益。”

他话刚说完,立刻遭到了蔡邕等人的怒视。

生怕刘骏打消办报的心思,蔡邕直接拿起身为岳父的架子:“仲远!汝曾言要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文教乃百年大计,汝不可骗老朽!”

刘骏尴尬之色一闪而过。他说这个话纯粹就是想要骗老头帮他干活。

“蔡公放心。报纸事关淮安大计,必然不会中断。”

安抚好岳父,刘骏看向他身旁的工部小吏:

“你且说来,为何有配方,此物还做成如此模样?”

小吏心慌慌,还是忐忑的将制造过程描述了一遍。

说完,小吏低头垂首,等待风暴来临。

刘骏并未责怪,仔细盘算片刻,他明白了。

“纸浆配方无错,工序得改。一:多加石灰蒸煮,使其彻底脱胶。二:捣浆须更久更烂。三:用细密竹帘捞纸,务求薄、匀、透光一致。”

说完纸,再说墨。

他闻了闻纸上的墨味,嫌弃的丢到一旁:

“墨亦如此,必然是研磨不足,胶多黏稠,易致糊版。试减胶量,增水延长研磨。此味腥味,必然是胶多所致。”

“侯爷此法,恐难短期见效,徒耗物料。”一名年轻工吏忍不住抬头建议:“何不改良之前侯爷给的宣纸法……”

“宣纸法难以量产。”刘骏摇头:“天下事,无不是古所未有。”

“汝等须学会举一反三,多创新,多实验。钱粮不是问题。”

小吏一脸为难:真那么容易,今日上交出来的东西,就不是这么一副模样了。

侯爷既要好,又要便宜,还要能量产。这不是难为人嘛。

刘骏看他一眼,轻叩两下桌面:“尔等无须忧虑,按我说的试,一次不成,便试十次、百次、千次。有现成配方,未必有想像中那么难。”

小吏们不反驳,不接话,低垂着头。

“这样吧,旬日之内,拿出成果即可。”

刘骏一脸我体贴你们的嘴脸。说出的话,却让人想吐血。

众工吏只能应是。

刘骏笑笑,对他们的心理了如指掌。

曾经他也是牛马中的一员。

如今当了“老板”自然不能抠搜。

“纸墨之事,只要功成,本侯必有重赏!成事者,赏金千两,官升三级,赐田百亩。”

此话一出,刚才还一脸“我好为难,我做不到”表情的官吏们,纷纷双眼放光。

说完纸墨,刘骏转而指向报纸上几乎聚成一团的字: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001/4428410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