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旧事重提,民心为战
“舆论之势,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如今目的既已达到,中原士人心中已种下疑窦之种,我等便不必再过度刺激曹操。
以防其恼羞成怒,撕破脸皮,倾全力与我不死不休。
我淮安当前首要,是巩固自身,积蓄实力。元直,你以为如何?”
“主公英明,深谋远虑,庶佩服。”徐庶笑盈盈地拱手,语气相当“诚恳”。
刘骏无奈,知道心思已被看穿,只得挥挥手让徐庶下去办事。
曹操寥寥数语,确实言中了刘骏的软肋——
他此刻架空刘备、自主其政的行为,与曹操架空天子,在本质上确有相似之处。
这让他不得不暂时收敛锋芒。
然而,暂停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直接攻讦,并不意味着刘骏就此偃旗息鼓。
翌日,他召来徐庶于密室商议。
“元直,曹操迎奉天子,手握大义名分,”
刘骏神色凝重,“日后他若以朝廷名义,下诏征讨徐州,刘备未必能挡。我等需早做准备。”
徐庶颔首:“主公所虑极是。曹操必不会坐视徐州安稳发展,战事终不可免。
备战无非钱粮、兵甲、民心三者。前二者,我淮安积蓄日厚,足可支撑。至于民心……”
他微微一顿,看向刘骏:“主公提及此事,莫非是想继续对曹操行攻心之策,但转换方向?”
刘骏点头,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元直可知我为何同意暂停攻击曹操挟持天子?”
徐庶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一本正经道:
“主公非是畏惧,亦非全然顾及旧情,而是深知有些话说的太明、太直,反落人口实,显得我方气量狭小,不如引而不发,让其自行发酵。”
“然也。”刘骏满意了,
抚掌问道,“那我欲坏其民心,尤其是徐州民心,该如何着手?”
徐庶略一思索,便低声道:“若将范围缩小在徐州境内,尤其是民间市井……
有些旧事,不妨重提。只需陈述事实,便足以撼动人心。”
刘骏脸上厉色一闪:“知我者,元直也!
曹操昔日为报父仇,兴兵徐州,所过之处,屠城戮野,泗水为之不流!此乃铁一般的事实,徐州百姓对此刻骨铭心,只是近年来曹操势大,无人敢提罢了。”
他站起身,声音沉肃:“吾欲让徐州百姓,重新忆起这份血海深仇与恐惧。让‘曹贼’二字,深入人心。
如此,他日曹操若敢进犯徐州,必将寸步难行!”
徐庶补充道:“此事不宜由官府或报纸明文出面,以免落人把柄。”
“元直言之有理。”
徐庶又道:“主公可挑选机灵可靠之人,扮作游方道人、说书先生、走街串巷的货郎,于茶肆、市集、乡间村落,似无意间悄然散播。
内容不必编造,只需将当年惨状,细致入微地道出即可。此后一传十,十传百,众口铄金,足矣。”
“不仅如此。”刘骏眼中闪过一抹坏笑,“我还有一计,可让此事不仅限于徐州,而能天下皆知,且让曹操有苦说不出,无法公然追究!”
徐庶好奇:“主公有何妙计?”
刘骏笑道:“计,便应在那《淮安侠客传》上。我要让曹操昔年在徐州的暴行,通过张小凡之口之眼,传遍天下街巷闾里。”
《淮安侠客传》乃是《淮安旬报》小说版块上连载的长篇传奇小说,作者署名为“淮上散人”(实则为刘骏提供核心剧情、人物设定与关键桥段,由麾下几位文笔老练的文人润色填充)。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张小凡的乱世少年,家道中落,身负血仇,因缘际会得遇奇人,练就一身绝世武功,周旋于诸侯豪强之间,快意恩仇,又屡得江湖侠女、豪门千金倾心,财富权势唾手可得的成长史诗。
此小说因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命运扣人心弦,奇遇艳遇不断,主角代入感极强,早已风靡大江南北,拥有了无数狂热拥趸。
事至今日,上至公卿贵族、深闺小姐,下至贩夫走卒,无不每旬翘首期盼最新一期连载内容。
就连日理万机的曹操,在繁忙政务之余,也是其忠实读者,常与郭嘉、荀彧等人讨论剧情,猜测张小凡下一步的奇遇或情感归宿。
小说原本设计的大结局,是张小凡历经磨难,看透世情,最终功成身退,与几位红颜知己归隐山林幽谷,是个迎合大众期待的圆满收场。
但为了实施舆论计划,刘骏毅然推翻了原定结局。
他亲自操刀,重新设定了最终数回的大纲与关键情节,硬将这部风行天下的通俗小说,化作了一柄直刺曹操“心脏”的利剑。
数日后,最新一期的《淮安旬报》,在万众期待中正式发行。
小说版块,《淮安侠客传》大结局赫然其上,标题悲怆——《侠骨埋荒,血染徐州》。
剧情急转直下:反贼大军曹姓将领为报私仇(文中仅暗示该将领是曹操),再次大举入侵徐州。贼军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再现当年曹操屠城惨状。
百姓因此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已功成名就、准备归隐的主角张小凡,虽已武功盖世,但见百姓惨状,毅然放弃个人安逸,投入以“仁德”著称的淮安侯麾下,与赵云、陈到等将军并肩作战,屡挫敌军兵锋。
在一次极其惨烈的阻击战中,为掩护大批百姓安全撤往广陵,张小凡单枪匹马断后,陷入重重围困。
他浴血奋战,长剑翻飞,连斩敌军数十员知名将领(文中甚至点了几个曹操麾下真实武将的姓),自身亦身被数十创,鲜血染透战袍,犹如血人,却一步步顽强地杀至敌军的帅旗之下。
敌军将领在高台上望见,惊骇欲逃。
张小凡奋起最后神力,手中长剑如惊鸿贯日,直取敌将咽喉。
那剑携着无尽的悲愤与力量,却在距敌将喉头仅一寸之处,力竭而止,“当啷”一声坠落在地。
张小凡油尽灯枯,怒目圆睁,望着敌将,轰然倒地。
赵云率白马义从拼死冲阵,抢回他的遗体。
淮安侯刘骏闻讯,扶尸痛哭,下令以将军之礼厚葬英雄,为其立庙祭祀,享四时香火,并妥善安置其那位已怀有遗腹子的妻子(小说中的一位重要红颜)。
结局最后一页,没有任何作者赘言,只有一行淋漓的鲜血般的大字:
“曹贼不灭,徐州难安。凡我徐州子弟,皆当铭记此仇。”
这一结局,如同一颗投入滚油的火种,瞬间在读者中引爆了滔天巨浪。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001/4428407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