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尸卒:开局吞噬华雄 > 第150章 :侠客悲歌,舆论海啸

第150章 :侠客悲歌,舆论海啸


下邳城,“悦来”茶楼。

说书人老钱用悲怆哽咽的声调,念完了这最终的篇章。

满堂茶客先是寂静无声,落针可闻,随即爆发出震天的哭嚎和怒骂。

“小凡死了?就这么死了?曹贼!我与你誓不两立!”一个青年士子捶胸顿足。

“呜呜呜……我的小凡啊……老天无眼……曹操狗贼,不得好死。”一位妇人掩面痛哭。

“报仇!一定要为小凡报仇!绝不能再让曹贼踏入徐州一步!”一个彪形大汉红着眼睛怒吼。

类似的场景在徐州各郡县,乃至周边州郡不断上演。

《淮安侠客传》以其无与伦比的流行度和情感感染力,远超时下任何枯燥的政论文章。

张小凡这个虚拟人物的悲壮结局,以最直接的方式,将曹操“屠徐州”的残暴形象,深深地、血淋淋地烙入了每一个读者心里。

民间对曹操的恐惧与仇恨,被这部小说的结局彻底点燃,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许昌,司空府后院凉亭。

曹操正与郭嘉饮茶对弈,心情颇为放松,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淮安旬报》上。

“奉孝,这《淮安侠客传》着实精彩,那张小凡快意恩仇,周旋于美人与权势之间,深得我心。只是这作者‘淮上散人’,更新太慢,常常吊人胃口,令人心痒难耐。”

曹操笑着抱怨,落下一子,显然对这部小说极为喜爱。

郭嘉执子沉吟,笑道:“明公日理万机,竟也好此传奇小说以作消遣。不过此文能风靡天下,收揽无数人心,可见淮安侯麾下,确有精通人心的高人。”

正说笑间,侍从恭敬地送来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淮安旬报》。

曹操喜滋滋地接过,迫不及待地翻到小说版块,想看看这拖了许久的结局究竟如何。

他看着看着,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消失。

脸色由红润转为苍白,又由苍白转为铁青,拿着报纸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终于,他猛地将报纸揉成一团,狠狠摔在地上。

“胡说八道!一派胡言!”

“赵云七进七出?世上安有人神勇至此!”

曹操气得浑身发抖,

“陈到用兵如神?他那时根本不在徐州!还有那张小凡……小凡执剑杀我?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刘仲远!安敢如此颠倒黑白,污我名声!”

郭嘉连忙捡起报纸浏览,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明公息怒。此乃刘骏毒计。意在激怒明公,更在毒化徐州民心。此结局一出,徐州百姓视明公如仇寇矣。”

曹操喘着粗气,双目赤红:“好毒的手段!以小说传奇之形,行污蔑攻讦之实。可恨!可恼!”

郭嘉沉吟道:“明公,舆论战场,我等已落下风。禁报不绝,驳斥无力。刘骏此计,阴狠毒辣,却行之有效。我等或可效仿?”

曹操颓然坐下,苦笑摇头:“奉孝以为我不想?早已试过。办报实难。抄录、油墨、纸张、编辑、撰文、发行……琐碎至极,事事难为。

淮安报纸产量如此之巨,质量如此之稳,必有其独门秘技。我等仓促模仿,制出来的东西粗陋不堪,数量稀少,根本无法与《淮安旬报》抗衡。”

郭嘉目光一闪:“既然如此,何不借力打力?《淮安旬报》在许昌亦有收集情报渠道,某已探得其常驻人员所在,言称记者。

明公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召来主事之人,明公亲自接受其‘访谈’,借其之口,传我之言?”

曹操闻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奉孝此计大妙。速去安排。”

在许昌城内一处不起眼的民居中,青年记者陆仁(字文博)正在整理近期收集的新闻素材。

他明面上是糜家商队的一名账房,真实身份则是《淮安旬报》派驻许昌的首席记者。

这日,突然有司空府属官前来,客气地请他过府一叙。

陆仁心中一惊,表面保持镇定,跟随前往。

曹操在书房接见了他,态度出乎意料的温和。

“陆先生不必紧张。”曹操笑道,“《淮安旬报》,曹某亦是每期必读。

其文笔犀利,见解独到,实乃难得。今日请先生来,别无他意,只是想借贵报一角,澄清一些事实,与天下人做些沟通。”

陆仁心中念头急转,已知曹操意图,恭敬道:“曹公请讲,在下必定如实记录。”

于是,一场特殊的“访谈”开始了。

曹操侃侃而谈,从迎驾的艰辛、辅政的苦心,谈到平定天下的抱负。

对《淮安侠客传》的“虚构”情节表示“理解”,但强调历史不容篡改。

“曹某所作所为,皆是为大汉江山、为天下苍生。”曹操说得恳切,“些许误解,想必是有人故意散布谣言。”

访谈持续了近一个时辰。

陆仁详细记录,告辞后,立刻通过秘密渠道将记录送回淮安。

刘骏与徐庶看到记录,相视而笑。

“曹操终于忍不住亲自下场了。”刘骏道,“他以为能借此扭转舆论?”

徐庶沉吟:“主公,此文若发,利弊参半。利在可显我报‘中立’,连曹操之言亦能刊登;弊在或为其张目。

然观曹操之言,自夸过甚,反而显得虚伪。属下建议,一字不改,原文照登。”

刘骏大笑:“正合我意。不仅照登,还要放在头版。标题就写——《独家专访:曹司空畅谈天下志》。”

数日后,刊载曹操专访的《淮安旬报》发行天下。

曹操看到报纸,大喜过望,对郭嘉道:“刘骏小儿,终究稚嫩。竟真为我宣扬。且看天下人如何看我曹孟德。”

然而效果与他预想的大相径庭。

袁绍看到报纸,冷笑:“曹阿瞒惯会惺惺作态。”

袁术看到报纸,大骂:“阉宦遗丑,也敢妄谈天命。”

刘备看到报纸,默然不语,心中警惕更深。

普通士人读者,则从中读出了更多的野心和虚伪。

刘骏这一手“原文照登”,反而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曹操真实的企图。

刊载曹操访谈后,《淮安旬报》下一期立刻发布一则轰动天下的“征稿启事”,宣布开辟“百家言”专栏,面向天下征稿。

无论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时政评论、奇闻异事,皆可投稿。

一经采用,淮安不仅支付丰厚稿酬,更可署名刊登,使文章传遍四海。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001/4428407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