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94章 中国的马尔克斯

第394章 中国的马尔克斯


排练场内,两副巨大的木质对联挂在舞台前方,钱锺书的字刻出来后更显得遒劲有力。

    夏淳和欧阳山尊正站在台上给演员们讲戏,看到刘一民后两人从舞台上快步走了下来。

    夏淳指着对联笑着问道:“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有了北平第一酒楼的恢宏气派了?”

    刘一民指着演员的服装还有舞台的布景冲着夏淳道:“我走进来恍然间还以为是回到了过去!”

    夏淳和欧阳山尊听到刘一民的夸奖,眼神中露出一抹得意之色。两人拉着刘一民讲了讲舞台布景的细节和演员的服装,相比年初有了比较大的改进。

    看完之后,欧阳山尊调侃道:“编剧同志,舞台准备完毕,请您检阅!”

    刘一民扶着欧阳山尊的胳膊说道:“山尊导演,我是不是应该说一句‘按照既定计划进行’?”

    “应该的,一民,我得感谢你让我能够排练这部话剧。以前的《茶馆》我没排,《龙须沟》也是焦菊隐同志排的,这一直是我心里面的遗憾。《天下第一楼》能交给我,算是替我圆了心中这个遗憾。”

    欧阳山尊紧紧地握着刘一民的手,双眼直直地看着刘一民,语气真挚诚恳。夏淳冲着旁边的梁冠华挥了挥手,对方立即跳下舞台朝着排练场门口跑去。

    跑动的时候,身上的肥肉一耸一耸的,看的众人都笑出了声。

    “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吃这么胖的!”夏淳调侃了一句。

    等梁冠华再次回来的时候,曹禹带着几个导演、编剧随之而来,看欧阳山尊和夏淳排的最后一版到底如何。

    曹禹看向刘一民笑道:“到沪市什么感觉?”

    “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觉得十里洋场的沪市又逐渐热闹了起来。”

    “好一座十里洋场,不过如今的十里洋场,不是外国人的喽。”

    几个导演也在旁边讲起沪市的变化,有的导演时不时要到沪市演出,自然对沪市的变化了如指掌。

    曹禹挥挥手让大家坐下,欧阳山尊和夏淳对视一眼拍了拍手,示意舞台上可以准备演出了。

    几声钟响幕布拉开,舞台上方“全聚德”的牌匾格外显眼,嘈杂的上菜和报账的声音在舞台上响起,此时全聚德生意非常好,荷叶饼都卖光了。

    一道从外面传来的吆喝声打断了店里的热闹——“挂龙旗嘞!”

    老巡警在大街上到处吆喝大家挂“龙旗”庆祝皇帝再次登基,全聚德从老巡警手里买一面龙旗赶紧挂在了门口。老巡警贯穿全剧本,有数次卖旗的情景,旗的不同寓意着京城又变了天。

    刘一民握着朱霖的手仔细地观看着话剧,朱霖一边看一边分析着欧阳山尊和夏淳的导演技术。

    整场话剧一百五十分钟左右,每一位演员表演的都松弛且到位,下面的导演和编剧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

    “克五这角色演的可真好,成功将一个不学无术、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形象给演绎了出来。”

    话剧的开端笑料不断,主要是就是来自于“克五”这个角色,真真的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

    欧阳山尊低声说道:“为了让他演出这副样子,我们是没少下功夫。”

    “傻演出来简单,但是傻中带着灵气,那是难的很。”夏淳附和道。

    等整场话剧演出完毕,台下众人纷纷鼓掌。蓝天野和苏民等人都是一副钦佩的样子,心里琢磨要是自己来导演,会排成什么样的戏,会不会辱没了《天下第一楼》的剧本。

    演出完毕,刘一民起身冲着舞台上的演员说道:“3月20号,燕京人民将会在这里见证大家的精彩演出,同志们,你们排练的非常好,感谢你们的用心。”

    于是之擦了擦鬓角的汗水走过来说道:“两个多小时的戏,演下来确实累,不过这累都是值得的!一民,我没给角色‘常贵’丢人吧!”

    “我看您就是常贵儿!”

    曹禹笑道:“搁到以前,是之还真能靠当堂头儿养活自己。”

    排练场下的欢快气氛感染了台上的演员,梁冠华狠狠地搂着另一名年轻的演员,激动地好似在“霸凌”对方。

    走出排练场,曹禹跟欧阳山尊、夏淳、刘一民三人详细讲了讲后期的《天下第一楼》宣传工作。

    “咱们三月二十号首演,二十二号名声基本上就可以出来了,咱们二十四号邀请文艺界、新闻界的人举办一场座谈会,等到了二十九号再到前门烤鸭店跟《人民报》的文艺部联合举办一次座谈会。”

    三月二十号首演的票人艺自己留下了五十张左右,全部送给文艺界和新闻界有分量的学者、评论家和新闻记者等。

    曹禹的安排让夏淳和欧阳山尊两人身上的压力更大了,聊完就匆匆走出办公室说要去排练场排练了。

    “一民,《时代三部曲》的销量怎么样?”曹禹关心地问道。

    “目前来看还不错,合集销量半个月能卖到了将近二十万册。”

    曹禹听到数字,眉毛立马扬了起来:“这数据已经相当不错了啊,老巴的《激流三部曲》当时的销量估计还没有这个数字。”

    “老师,《激流三部曲》出版的时候,国内读书的少啊。现在国内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读者群体在增加。”

    曹禹笑了笑,从桌子上拿出了一份文件递给刘一民。上面是戏剧家协会准备扩充会员的文件,文件中要求各地的会员单位要多邀请年轻一代的剧作家或者演员,推动国内话剧创作、演艺队伍的年轻化。

    “老师,你这是?”刘一民将文件放回桌子上,他猜出了曹禹的用意。

    “我想让你加入戏剧家协会,你愿不愿意?”曹禹看刘一民的表情,笑问道:“怎么?不愿意?我们戏剧家协会过年可是要发一包白面的。”

    曹禹的话逗笑了刘一民,他赶紧说道:“我当然没有不愿意!”

    “那好,我把你的资料报上去。你作为年轻一代的话剧作家,要承担起国内话剧和戏剧发展的重任。《天下第一楼》的剧本今年获奖是不赶趟了,下一次评奖在86年,获得一等奖没什么问题。”

    曹禹简单地跟刘一民讲了讲戏剧家协会的组织架构,刘一民目前将以普通会员的身份加入戏剧家协会。

    之后,曹禹又拿出一篇文章递给他,这是曹禹为《天下第一楼》写的评论,题目为——《‘天下第一楼’——一部时代、社会、人性的命运交响曲》。

    在文章中,曹禹直接以《茶馆》引入开篇,目的很明显,就是将《天下第一楼》排在《茶馆》后面。

    “老师,我的文艺评论功底还得向您学习啊!”

    曹禹说道:“这文艺理论功底可是我几十年的积淀,一朝一夕可是学不来的,得下功夫。”

    等到人艺下班,刘一民载着朱霖回到了四合院。

    燕大中文系,曹问轩拿着一份名单走进办公室后径直朝刘一民走来:“刘教授,这是一民学业奖学金的获奖名单,您看一下!”

    “大家评奖辛苦了,没有闹出什么事情吧?”刘一民接过获奖的二十四人名单,仔细地看了起来。

    贫困生的补助后面都附带有这些学生的家庭信息,有不少单亲、或者双亲亡故的学子,家庭收入十分微薄。

    上面的信息跟档案里面的信息仔细的核对过,应该出不了什么大问题。

    不过贫困申请刘一民看的多了,后来的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出台,班里面的学生家庭都是“收入微薄,仅靠几亩薄田为生”,申请书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越有钱的学生,特么申请的越积极。

    成绩优秀的学生评选很简单,中文系每一级有三个专业,取各专业的第一名。

    “刘教授,我们看完学生的申请书,有的老师当场就掉眼泪了。很多学生的家庭都很困难,再加上咱们中文系学生文笔好,看的人心里酸酸的。”曹问轩在旁边补充道。

    刘一民将名单递给曹问轩:“在中文系门口贴一份通知,对名单如有异议,可以申请复核!”

    “好的,刘教授!”曹问轩接过名单转身离开办公室忙碌去了。

    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开学以后就紧盯着这份名单,名单刚一张贴出去就引发了燕大学生的关注。

    刘一民将“贫困学生”奖学金的名字改为“助学奖”来照顾学生的自尊,申请过“助学奖”的学生看到上面没有自己的名字,有的失望,有的则在心中比对其他人为什么能够评上。

    一上午的时间,评奖委员会收到了几份复核申请,曹问轩等人看到这情况生怕引起学生和系里的误会,赶紧将刘一民请了过去。

    刘一民看完申请文件,依次跟大家聊了聊天,其中发现一名复核的学生情况比较特殊,档案更新不及时造成了误判。

    学生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去年在桂省前线牺牲了。但学生在学校的档案里面,仍然记载着他父亲的信息,所以曹问轩等人看到申请书的时候,以为是这名学生为了冒领助学金而乱填的信息。

    “增加一个名额吧!”刘一民冲着他们说道。

    曹问轩说道:“刘教授,这名额都是固定的,不好破这个规矩吧?”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嘛,按我说的办,实在不行这钱我拿!”刘一民拍板道,讲完之后,刘一民又给评选立了一个规矩:“以后要求学生在说明相关情况的时候,要提供相关的证明。

    对存疑的事情,要跟学生沟通。毕竟八十块钱,他们寄回家够一家人生活半年了!”

    “刘教授,我们绝对没假公济私。”钱理群立马说道。

    刘一民笑道:“没人说你们假公济私,只是学生们的情况复杂。加上都是天南海北的,很多情况我们想熟悉很难。每年要提醒有意申请的学生,注意携带相关证明,要不然寄信回家再开证明,太麻烦。”

    对于几名评奖老师的顾虑,刘一民心知肚明,安慰他们了几句:“我是相信同志们的!”

    回到办公室,刘一民坐在座位上,暗道是得想办法再给助学基金里弄点钱了。

    两天后,学业奖学金陆续发放了下去。中文系各年级都对优秀学生进行了鼓励,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争取下一年能够获奖。

    有了学业奖学金的激励,中文系学生的学习劲头提高了一大截,燕大其他系的学生都十分羡慕中文系有奖可领。

    3月14日,燕大中文系的教授在给学生上完课后,无一例外都是交代学生明天记得早早的跑到书店买本《收获》,这期的《收获》有大惊喜。

    至于惊喜是什么,所有的教授都是讳莫如深,至多讲一句“明天《收获》上将发表刘一民教授去年写的一部作品。”

    “去年写的?去年怎么没发表?”

    “同学们,大家去买就行了,老师会害大家嘛!”教授说完,得意地离开了教室。

    学生心里面的好奇心被一个个教授给勾了出来,翌日天还没亮,中文系的学生早早的就从床上爬了起来跑到校内书店的门口排队等着了。

    其他系的学生看到这一幕,好奇地询问他们等什么书,一个个说等《收获》。

    “《收获》出了好作品了?”

    “不知道,我们系教授提醒我们买的。”中文系的学生摇头说道。

    “我也排排看,看看你们中文系的教授靠谱不靠谱。”

    学生们越传越离谱,说什么有好作品发表,不排队后悔等等。

    等学校的书店八点开门,外面队已经排了几百米了。

    售货员打开门,踮起脚看了一眼望不到队尾的买书人群,赶紧跑到柜台后面收钱卖书。

    “一份三月期的《收获》!”

    “同志,我也来一份《收获》!”

    “《收获》!”

    “最新的《收获》.”

    前面的学生拿到杂志,立马站到队伍的旁边看了起来,后面的学生伸长脖子喊道:“同学,《收获》上有什么啊?大家都在买《收获》?”

    “是啊,有没有好作品?”

    学生翻看着杂志,看完前面的编者短评,又看了看标题和作者姓名,激动地喊道:“中国也出了个马尔克斯!”

    “中国也出了个马尔克斯!”前面买到的学生举起手中的《收获》如同举着火炬一般往队伍后面跑去。

    “谁啊!”

    “中文系的刘教授,刘一民教授!”

    正在排队的学生看着一个个欢呼跑走的同学,念叨着他们嘴里面喊着的名字。

    “刘一民教授,中国的马尔克斯?”排队的学生细品之后说道“合理啊,刘一民教授教魔幻现实主义,能写出来也十分合理啊!”

    旁边的学生听到后也非常认可,不过前面兴奋地笑声越来越多,听的他们心里面跟猫抓似的。

    “前边的同学,能不能快点啊,再等下去一会儿食堂的泔水都没得吃了!”

    排队的学生很多还没打饭,买过饭回来的学生,听到呼喊后也都加入到了队伍里面。

    学界对于《宠儿》的研究伴随着沪市比较文学会议的召开早就铺开了,毕竟几百名教授人手一份《收获》,回去之后必定会分享给其他人的。

    随着《收获》的发售,今天的《文艺报》的报头新闻就是——我国青年作家在美发表长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宠儿》。

    刘一民从家里到学校,明显感觉到学校的学生对他热情异常,要不是油门拧的快,肯定要被学生围在未名湖到中文系的路上了。

    到了中文系,也有不少学生追着赶了过来。刘一民直接说道:“同学们,《收获》刚发售,大家还没看内容,光看题材不值得追捧,应该看一看内容。没看内容,你们也不知道问我什么,回去吧!”

    学生一听还挺有道理,都一个个拿着《收获》离开了。

    走进办公室,将包放到桌子上打开窗户通风。目前各办公室的煤球炉已经撤走不少了,他这个办公室里面老教授多,还得多闻几天一氧化碳。

    “热闹啊,热闹,我看整个学校都乱成一锅粥了,学校就那一家书店,门都快给拆了。!”孙玉石大笑着走了进来,手里面拿着最新的《文艺报》。

    刘一民一边捅煤球炉换煤球,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给孙玉石聊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办公室里更加热闹。

    上午办公室里人来人往,西语系的教授来的最多,甚至有人放话道:“一民不适合你们中国语言文学系,更适合我们西方语言文学系,我要提意见,学校应该把一民调到西语系。”

    中文系的教授一听放下茶杯,嘴里的茶叶差点喷到对方脸上,连骂带损的把对方给赶走了。

    吴组缃骂骂咧咧地说道:“读阿啵呲嘚(abcd)把人给读傻了吧!”

    “狼子野心!”王瑶也是一阵吹胡子瞪眼。

    上午十一点左右,新上任的校长丁石荪跑到了中文系,看到刘一民后说道:“刘教授,你的文章写得不错啊,我看了整整一上午,心里面不见你一面,实在是心痒难耐。”

    “丁校,您是教数学的,这文学爱好也没丢下啊!”吴组缃笑道。

    丁石荪毫无架子的讲起自己对《宠儿》的理解,丁石荪作为民选校长,身上比较接地气。

    去年丁石荪正在美国哈佛学习呢,一则通知让他傻眼了——他被燕大师生投票选为校长了。

    严家炎在隔壁听到校长的声音,也走了过来。丁石荪冲着严家炎说道:“严教授,你们中文系这年成果喜人啊,真不愧是天下第一系,学校应该大力支持你们的发展。”

    “丁校,那是不是应该多给我们批点经费啊!”严家炎这副样子跟刘一民当时问严家炎要钱一模一样。

    丁石荪瞬间语塞:“这个嘛,以后再谈!”接着立马转变话题称赞刘一民这本小说以后必将在世界上夺奖无数。

    “除非评奖的人瞎了眼!”

    严家炎说道:“什么都不如给点经费划算。”

    “严教授,你们中文系经费也不少嘛!再说了,经费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丁石荪无奈地说道。

    丁石荪见人太多,和刘一民一起走进了严家炎的办公室。关上门,丁石荪就生气地说严家炎在将他的军,在人群里搞逼宫。

    刘一民说道:“丁校,实在是中文系缺钱,严教授你们也没办法啊!”

    丁石荪看向刘一民道:“那你们说说,你们经费用到什么地方?”

    严家炎冲刘一民眨了眨眼睛,刘一民快速地讲了讲教学里的实际困难,另外又说道:“我们系成立了个奖学金。”

    “我知道,一民学业奖学金嘛!”

    刘一民讪讪一笑:“这是大家起的名字,奖学金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可惜目前来看经费不太够,我们今年第一次发放,很多学生的家庭确实困难,如果学校能有经费支持的话”

    “这个是好事情,但是学校支持了,其他系怎么办?”丁石荪想了一会儿又说道:“这样吧,我回去商量下,经费肯定不会批太多,这是个好事情,你们也向部里面报报,说不定部里面会多批点。”

    丁石荪说完,就向严家炎提了一个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想允许燕大的学生自由转系。

    严家炎一下子犯了难,刚才丁石荪提出给中文系加经费,现在自己也不好不支持。但要是允许学生自由转系的话,那学生都跑到中文系怎么办?

    另外每年国家都有专业计划,总不能毕业了国家一看,燕大计划里的学生都跑到了中文系,国家缺口专业招不到毕业生,那岂不是耽误了国家计划。

    “丁校,您这是到美国学的?”严家炎为自己脑子急转弯拖着时间。

    “我是觉得学生对专业不了解,到了学校不一定喜欢这个专业,如果把他放到另外一个专业,说不定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长处。”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914/1111073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