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75章 让我们向刘一民同志鼓掌一千次!(

第475章 让我们向刘一民同志鼓掌一千次!(


“看来真是大势所趋!”夏言挂断电话冲刘一民笑着说道。

    “希望未来《青年夜话》能成为年轻人的好朋友。”刘一民大喜过望。

    夏言看刘一民高兴的表情,不由得出言提醒道:“当年美国的罗斯福通过《炉边谈话》向美国人民传达白宫的政策。你通过《青年夜话》为青年解惑,希望你用好这个栏目。”

    夏言心里面也是有几分担心的,毕竟如刘一民所讲,话语权即霸权。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权力。

    《青年夜话》栏目一旦开播,以刘一民的影响力,必将有无数的年轻人围在收音机旁收听,这比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的影响力大多了。

    在国内广播还是主流的信息接收渠道之一的时候,《青年夜话》可能成为塑造几代年轻人思想的广播栏目。

    正在夏言内心不断地思索、衡量得失的时候,刘一民打断了他的思绪:“沈老,咱们部里还有没有中海的参观票?”

    “怎么?你去中海还要票?”夏言反问道,他知道刘一民是去过的。

    刘一民赶紧说道:“不是我去,我带着我娘去转转,我们要回家过年,我娘不一定还会来燕京,所以.”

    夏言感慨道:“老人家在的时候要多多孝顺,莫要子欲养而亲不待。你带人去中海,跟老首长的秘书打个电话不就行了?”

    “您是我领导,老首长又不是。”刘一民嘿嘿一笑。

    夏言指了指刘一民,知道他话里面的意思:“你小子,等着,我给工会打个电话,你要多少张?”

    刘一民在心里面数了数说道:“八张差不多,十张更好。”

    夏言皱眉道:“你怎么要那么多?”

    “家里人多,还有岳父岳母呢!”

    在春节前只剩下一个参观日,门票已经发的差不多了。不过文化部里面倒是有余票,部里经常发,一些人也去过中海,对门票的需求不大。

    “给我送十张过来吧。”夏言冲着对面说道。

    刘一民接过工会同志递来的十张票,笑着说了几声谢谢。工会的同志拿着一个登记本,刘一民详细的写上了自己的姓名。

    “刘一民同志,记得从南长安街81号门进去。”工会的同志贴心地嘱咐道。

    刘一民点头答应,将黄色的“中海参观券”装进了自己的兜里面。

    事情办完后刘一民准备走,沈云拉着刘一民的手让他讲一讲《虹猫蓝兔七侠传》的故事。

    “小云,到时候看杂志,讲的肯定不如写的精彩。再者说了,你寒假作业还没做呢!”夏言板着脸说道。

    沈云无奈只能回到了沙发上,一脸愁容的写寒假作业。

    十张票,多了四张,刘一民准备送给陆遥一张,可这家伙竟然说他以前跟着朋友去过了。

    刘一民只好收回了自己的心意,询问陆遥什么时候回去,陆遥掐灭手中的烟头说道:“三号左右,现在写的差不多了,改完就回去。”

    《平凡的世界》上中下是三部长达百万字的小说,按照千字十八的标准,陆遥第一部差不多能拿到五千到六千块钱。

    这对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一笔巨资,但对陆遥还真不一定。刘一民又劝了几句,陆遥这几日熬夜抽烟,屋子里面像是失火了一般。

    刘一民是十分喜欢陆遥的作品,他的笔下充满了对走出黄土高原的渴望,但又带着无限的眷恋。

    一看就让人知道他爱这个地方,这点跟许多乡土文学的作家不一样。

    很多作家在写乡土的时候,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鄙夷,笔尖大部分时候永远在批判生于斯、长于斯的人,陆遥的作品是融入在了乡土里面。

    他对写作的热爱也胜过许多作家,采风的时候从来不怕吃苦。

    “我已经听你的话少抽很多了,但写作的时候不抽实在是写不出来。”陆遥无奈地说道。

    刘一民嘱咐他回家的时候,多给妻子儿女买点东西。

    票崔道逸也用不着,刘一民送给了郑渊杰夫妇两张,郑渊杰正在忙着创作,《童话大王》连环画版也已经画好了,二月一号就出版。

    刘一民看着《童话大王》的连环画,上面人物画的非常好,根本看不出来是多个人集体创作的。

    “其实重点是《虹猫蓝兔七侠传》的连环画创作,你看画的怎么样?”郑渊杰问道。

    “不错,就是打斗的场景缺少了一些剑气的描绘。”刘一民说道。

    “这次时间太紧,一稿结束就得付印了,下次我让他们修改修改。连环画首印了十万册,希望能够卖完。”

    《连环画》的售价提高到了五毛五,比文字版多了两毛。

    “文字版卖的如何了?”刘一民问道。

    “卖了二十八万册,差两万不到三十万册。只要二月份能够卖十七万册,咱们的销量就突破到了四十五万册,下个月一定能到五十万册。”郑渊杰伸出了五指,激动地说道。

    “放在文化部,夏言同志还夸赞咱们这《童话大王》办的好,将另外一个公家单位的杂志骂了一顿。”

    刘一民又代表编辑部给梁向东发了一个三百块钱的春节红包,随后离开了四合院。

    刘振云他们也不需要票,他妻子郭见梅是在部委工作,拿到票很容易。

    见票送不出去,刘一民干脆请师娘李玉如和师姐万方一同去参观。她们两个虽然去过,但大家伙一起也热闹。

    朱父朱母看到刘一民送来的两张参观票,高兴地拉着刘一民进屋喝茶。

    “爸妈,到时候咱们在81号门门口集合。”

    “好好,系统里发票,我们总是抢不到。”

    参观票按照D、政、军、ZX、RD五大系统发放,到医院和学校这种下级单位,票早就分的差不多了。

    回到家,刘一民将票递给了杨秀云几人,喜梅查了查里面的票数开心地问道:“刘教授,还有我的票啊?”

    “有。”刘一民已经走进了书房,他要给杨伟光打个电话,两人交流了一下信息,觉得肯定能成,于是两人先积极做着准备。

    2月初,刘一民带着一家子人聚集在了南长安街81号门门口,等到李玉如和万方赶来后,大家开始朝里面进。

    排队进入后,得到一个朝东的小门剪票,用工具咔嚓一剪,证明这张票已经用过了。

    跟以前买完火车票到出站口,有专人剪票一样。可要是身份证和纸票放在一起剪,那可就倒霉了。

    从见面后,李玉如和万方就抱着两个小家伙,不是让他们喊奶奶,就是喊万方姑姑。

    李玉如正了正刘林脑袋上的帽子:“瞧这虎头帽多有精神!”

    “师娘,你走路小心点,路上有雪。”刘一民说道。

    天公很不做美,开始飘起了小雪,大家顺着指示牌往里面走,不过人多,雪根本存不住,就怕打滑。

    参观的区域有限,大家从老人家的“菊香书屋”到湖边,走到老首长办公的地方时,李秘书看到正在给家人拍照的刘一民。

    “一民同志,你这是?”李秘书问道。

    “我带着家人来参观参观。”

    李秘书将拦游客的线拉起,让他们走到了非限制区域:“一民同志,你要来怎么不早说呢,我们也有参观票。”

    “过年了,老首长肯定也忙,就不跟你们添麻烦了。”刘一民赶紧说道,旁边的殿门口,一群穿着军装的人在排队,一看就是有许多事情。

    李秘书说道:“你们冷吗,我找个屋子去给你们倒点热水?”

    “给两个小家伙泡个奶粉吧。”杨秀云说道。

    于是找了一间没人的屋子,两个小家伙去了一下厕所后,手里捧着暖和的奶瓶满意地离开了。

    “李秘书,再见!”

    “再见,一民同志,老首长太忙,我就不进去跟他汇报了。”

    一家人继续前进,脸上冻得通红,但是雪景很出片,拍了不少不错的照片,高高兴兴离开了中海。

    离开之后,他们没回家,而是到大前门的东来顺吃了热气腾腾的涮锅才离开。

    刘一民点了不少羊肉,朱霖看向李玉如问道:“万老师今天一个人在家吗?”

    李玉如笑道:“让他去到六部口找老沈,去吃老沈家的杭帮菜了。”

    “一民,小霖,你们过年回汝县?”

    朱霖看了一眼刘一民说道:“两年没回去了,该回去一趟了,估计初六就回来了。”

    吃了十分钟涮锅,大家身上就热乎了起来。他们吃饭的时候非常小心,生怕两个小家伙被锅里面的水烫到。

    万方好奇地问道:“小霖,《霍元甲》拍的怎么样了?我们可都等着看呢!”

    “估计还得一个月。”朱霖无奈地说道。

    “唉,现在的片子都不好看,我们就等着《霍元甲》呢。”李玉如乐呵呵地说道。

    “今年的春晚应该还不错。”刘一民说道。

    万方打量着朱霖说道:“霖霖应该去春晚当个主持人,我相信肯定会大放异彩。”

    三家人热热闹闹地吃完饭走出涮锅店,分头回家。回到家里,喜梅和杨秀云热烈的讨论着中海的见闻。杨秀云不断地拍着腿说自己长见识了,回家可有的说了。

    “娘,到时候照片洗出来就挂在咱家的大门上。”刘一民故意说道。

    杨秀云知道刘一民在调侃,但还是大声说道:“行,我看行。”

    热闹过后,一家人将衣服给换了,坐在温暖的华侨公寓里面,讨论起了回家要带什么。

    晚上杨伟光又给刘一民通了电话,告诉他上级领导原则上已经同意,正在研究,具体发文要到春节后了。

    “一民同志,接下来就看你们文研所的了。我们准备把每周周日八点到九点的黄金时段给《青年夜话》栏目,频道是中央广播电台主频道,你觉得怎么样?”杨伟光比刘一民的心情更激动。

    “我看可以,具体的咱们当面沟通,等我从老家回来吧。”

    “行!”

    二月五号,一家人坐上了飞往郑州的飞机。在起飞的过程中,刘一民和朱霖观察着刘雨和刘林,生怕他们有所不适。

    这是一架安24,噪音非常大,有时候叮当叮当的,像是老旧的大巴车。

    刘雨和刘林没问题,杨秀云倒是起飞的瞬间晕机了,等到了空中好了很多。

    三人好奇地看着外面的风景,云彩很重,像是又要下雪一般。

    “我嘞个亲娘嘞,这就是天上啊!”杨秀云觉得外面的云彩真像棉花。

    “其实里面什么也没有。”朱霖解释道:“咱们飞机能直接从云彩里面穿过去。”

    等飞机落地,杨秀云有点腿软,等其它乘客都下车后,她才恢复正常。

    二月六号十二点,他们终于抵达了汝县。刘福庆和大哥大嫂早就在这儿等着了,刘福庆寻到他们,迫不及待地将刘林抱在了怀中。

    杨秀云让刘雨和刘林问刘安叫大哥,可惜两个小家伙谁都不喊,咬着牙像是遇到了抢玩具的。

    众人一阵笑后,坐着拖拉机回到了麦积大队。

    大队上空冒着炊烟,炊烟里面夹杂着肉香味。家家户户大门虚掩,小孩子也窝在家里吃肉不肯出来。

    刘福庆指着枯叶河旁边的一处高地说道:“今年咱们大队猪都杀了五六头,家家户户最少割了五斤肉,家家都能过个喜年。”

    走到新小学选址的地方,李兰勇的父亲李大山在旁边蹲着,看到他们后,嘬了口旱烟,冲他们招手说话。

    “这儿就是新小学的工地,我跟你大山叔商量了,新一代娃多,建两层共十二个教室,一年级一个,剩下的当老师办公室,或者老师宿舍。”

    李大山笑着说道:“县里面说,咱这小学就叫‘一民小学’,我跟你爹都觉得好,就是这花费的事儿,还想跟你商量商量。”

    “现在算需要花多少?”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刘福庆说道:“咱们大队人出劳力,这不算钱,材料钱加上饭钱,得一万五千块钱左右,要是建个围墙、校门、花坛,得两万。”

    “那就两万!”刘一民直接说道。

    李大山犹豫道:“其实咱乡下没必要那么好,一万五建的就可以。”

    “大山叔,要建就建好点,另外打个井通个自来水吧,孩子们别再跑到河边或水塘里面提水。”

    刘一民经历过值日生去水塘里提水,掉在里面淹死的事情,光给学校通个自来水也用不了多少钱。

    “行,一民,你真给你爹争光。”李大山猛吸了一口旱烟。

    “你家兰勇也不错,现在带着大家干的多好。”刘福庆冲着李大山进行商业互夸。

    “唉,我天天提心吊胆,就怕赔了。乡亲们的血汗钱啊,唉!”李大山叹了口气,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赶紧回家。

    一家人到家,刘福庆赶紧拿柴火让大家烤火,朱霖拉着大嫂顾萍的手,交流着育儿经验。

    刘雨和刘林好奇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没过多久,刘安就跟他们玩到一块了,追的鸡在院子飞来飞去。

    刘一民冲着刘雨和刘林警告道:“小心鸡叨你们。”

    过了一会儿,不少村民过来看刘雨和刘林,拉着杨秀云的手诉说思念之情,说到情深处,有几个老姐妹差点哭出来。

    杨秀云没怎么讲燕京和中海的事情,用她的话说是人家好心来看望她,不是来听她炫耀的。

    等到傍晚,家里才安静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李兰勇就来了,拉着刘一民去看看队里的厂子。

    “一民,你是社员里最大的股东,你得来看看。”李兰勇旁边站着他的老婆李晴。

    李晴比李兰勇小,大眼睛,五官整齐,皮肤略黑,不过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让朱霖都有点难以招架。

    等到李兰勇和刘一民走后,李晴留下跟朱霖聊起了天。

    李兰勇冲着他挤眉弄眼地问道:“我媳妇儿怎么样?”

    “不错,适合你,我看呀能管住你。”

    “我是给她面子,不过有个人管也不错。”李兰勇嘿嘿一笑。

    坐着拖拉机到了炒货厂,外面停满了来拉货的车,空气都是香的。

    里面忙的热火朝天的,装货和拉货的有时候恨不得打起来。

    “过年这几天,货就是钱,这拖拉机拉出去一天能挣一百块,比咱们还挣钱。”李兰勇指着拉货的司机说道。

    传统的经销渠道,尤其是食品这些,很多渠道拿的钱比厂家还高。

    刘一民参观了一圈,这厂子让公社周围几个大队非常眼红,不过麦积大队也非等闲之辈,李兰勇是致富带头人,从县到乡都保护着呢。

    “不错,干的有模有样。”刘一民真诚地夸奖道。

    “瞧,那边有几亩不好的地,我准备到明年把厂子扩大一年,你觉得怎么样?”

    刘一民说道:“我不懂具体情况,我就不乱说了。”

    李兰勇带着刘一民到财务室,给他看了看财务的帐,又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周边的食品厂,觉得现在的盈利完全有能力再扩充一个厂子。

    “账上有不少钱,可以拿来扩大再生产!”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914/1111065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